九日。瞑目跏趺而逝。時隆暑。顏色不變。芳香襲人。得壽五十有九。僧臘如之。 上聞。為之傷悼。尋遣官諭祭。飯僧三千員。茶毗。會者以萬計。其徒分遺骨。歸姑蘇峨眉。各建塔奉之。信士李正。因親侍日久。凡出處不約而先至。後事尤盡心焉。師平生不作表襮之行。而世共尊之。不為溢美之言。而人益信之。屢營梵剎。不居其功。云之若遺焉。非其了達生死皆如幻夢者。能若是乎。

  守仁.德祥二公傳

  守仁。字一初。富春妙智寺闍黎也。詩文友德祥。字止菴。仁和人。二公當元末。有志於行道。因時危亂。鬱鬱不自得。遂肆力於詩。並有聲於時。一初甞云。我輩從事文墨。非以廢道沽名。葢有不得已也。止菴云。詩豈吾事耶。資黼黻焉耳。觀此。可知二公之心矣。一初詩。清簡有遠致。楊廉夫。極稱賞之。又善書。筆法遒勁。入我 朝被徵。為僧錄右善世。時南粵貢翡翠。一初題詩云。見說炎州進翠衣。網羅一日遍東西。羽毛亦足為身累。那得秋林靜處飛。 太祖見之怒曰。汝不欲仕我。謂我法網密耶。止菴。住徑山唱道。為禪者所宗。風化翕然。亦以西園詩忤 上。二公皆以詩賈禍。幾於不免。然止菴。律己甚嚴。臨眾有法。氣象巍然。一初日暮無聊。頗涉不羈。不得蒙法門矣。從是見二公之優劣。故止菴得稍酬初志。而一初則終於不振。至止菴就化。倚座示眾。若無經意於死生。脫然無繫。景光尤可想而見也。
  明河曰。非莊老不行六朝教也。非詩文不大宋元禪也。去古漸遠。餘波末流。自應至是。然道之真偽。與夫說之是非。吾猶得即其言而觀之。至於今則大不然。椎魯不文之人。冐棒喝為禪。以指經問字為諱。何暇於詩文。輕浮躁進之士。執門戶為教。方入室操戈。是圖何有於莊老。愈趣而愈下。覺六朝宋元間。法道雖變古。猶為可觀。因記二師數語。感時之歎。莫如今也。

  雪菴和尚傳

  雪菴和尚。名暨。不知其姓。當變時 文皇入京。和尚方壯年披剃。走西南重慶府之大竹善慶里。山水奇絕。和尚欲止之。其里隱士杜景賢。知和尚非甞人。遂與之游。往來白龍諸山。見山旁松柏灘。灘水清駛。蘿篁森蔚。和尚欲寺焉。景賢豪有力。亟為之寺。和尚率徒數人入居之。听夕誦易乾卦。山中人固謂佛經。景賢知之。不忍問。懼不能安和尚。和尚亦知景賢意。改誦觀音經。寺因名觀音寺。和尚好讀楚辭。時時買一冊袖之。登小舟急棹進中流。朗誦一葉。輒投一葉於水。投已輒哭。哭已又讀。葉盡乃返。眾莫之知。景賢益憐敬之。終不問和尚。和尚好飲不戒。日注酒一壺俟客。客至輒飲。不則拉樵牧豎入飲。半酡呼豎兒和歌。歌竟瞑焉而寐。和尚頎而秀爽。指柔白翦翦。落筆成章不甚工。然意氣渙發。又能感愴人。或曰。和尚為建文時御史。死之日。其徒問。師即死宜銘何許人。和尚張目曰。松陽。問姓名不答。有詩若干篇。
  當雪菴痛哭時。若遇善知識一點。吾見其渙然冰釋矣。用志不分。乃凝於神。回此以學道。何道之不克。故曰德山臨濟。若不出家學佛。定為曹孟德孫仲謀無疑。世出世法一揆。惜哉。雪菴之不遇。如臨濟德山者。一點化也。

  大善國師傳

  實哩沙哩卜得囉。東印土拶葛麻國王之第二子也。父母感奇夢而生。在童真位。聰敏不凡。而百無所欲。唯見佛法僧。則深起敬信。年十六。請命出家。遣禮孤捺囉納麻曷薩彌為師。薙落受具。資受學業。習通五明。闔國臣庶。以師戒行精嚴。智慧明了。尊稱為五明板的達。師足跡周遍五天。從化得度者甚眾。凡過道場塔廟。必躬伸盡敬。至地湧塔。修敬卓錫。而禪塔以久圮。勸國王修治。脫管心木。木下紀師名號。眾咸異之。永樂甲午。入中國。謁 文皇帝於奉天殿。應對稱 旨。命居海印寺。丁酉。奉 命游清涼山。還都。召見武英殿。天語溫慰。寵賚隆厚。授僧錄闡教。命居能仁寺。歲甲辰。 仁宗昭皇帝。舉薦揚大典。師掌行。特授師號圓覺妙應慈慧普濟輔國光範弘教灌頂大善大國師。賜金印寶冠供具儀仗。乙巳。 宣宗章皇帝。舉薦。亦命師掌行。師平生。不矜名。不崇利。外示聲聞。內修大行。遇 恩寵而志意愈謙。涉諸緣而戒行彌確。在京師。受度弟子數千輩。各隨器宇誘掖之。漸引次升。不立遏捺。難行蹊徑。使人望崖而不敢前。將化。謂弟子不囉加實哩等曰。吾自西天行化至此。今化緣已周。行將逝矣。汝等。各當善護如來大法。毋少懈怠。言訖。儼然而寂。實宣德丙午正月十三日也。訃聞。 上悼歎之。命有司具葬儀。闍維。收舍利於香山鄉。塔而藏之。遺命分藏清涼山。圓照寺亦建塔焉。

  德琮傳

  德琮。姓杜氏。唐拾遺子美之後也。出家崇山。自食其力。水耕火種。兩股皆有日炙痕。博通內外典。素不出山教化。人罕知之。 成祖使中官至汴。廉得其名。還奏於朝。適西番進一僧至。言三教九流。無不通徹。堪為中國王者師。 上不悅曰。堂堂天朝。豈無一人可當之。詔徵德琮至。賜金襴袈裟銀鉢盂。明旦普召眾僧。各坐高几。辯對其僧。談吐出入九經。滔滔如注水。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