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。文章勳業。表率一時。為開國第一流人。即一字一言。將取信天下後世。豈妄許可人者。而獨私鄉曲耶。吾是以知木巖之人之德。定大有可觀當于忠文。故忠文。雖欲避鄉曲不言木。菴不可得也。惜其行跡泯沒。姑拈序略代小傳。以見木巖云。

  曉山亮傳

  元亮。字曉山。河南信陽蕭氏子。誕夕室有光如晝。甫長茹素誦佛。不為俗營。父携之宦游棠。遂家焉。棠寶林寺僧至福。道高一時。師禮而祝髮。福示以禪要。有省。且指參古渝幽谷禪師。纔入室。契如鍼芥。塵勞迸於一見。疑滯銷於片言 洪武壬子。歸棠建寶頂。大弘道化。時方選名德高流。有司以師聞。被 詔住報恩。遷大慈。 宸章屢降。有幽蘭久隱棠林下。不覺微香泄九天之句。師力求退院。久之乃 賜還山。初蜀藩。請師入內庭說法。贈以金襴衣錫鉢諸物。併 上所錫賚。師受之存。為十方招提。始終不御也。甞有示徒頌曰。甕裏何曾走却鱉。蝦跳元來不出斗。出世若無堅固心。六道輪迴空自走。庚辰十月十三日。忽索浴更衣危坐。時天淨無雲。日輪亭午。但聞轟雷三陣。圓光現於空際。其數如之。遂化去。茶毗。舍利如注。

  德昂傳

  德昂。別號伏菴。會稽吳守正子也。元季兵起。守正避地石門。鎮苗兵亂。母禹氏。投水死。昂年十二。從守正歸越。未幾。守正亦死於兵。昂無所依。去金華山中。削染為僧。修攝精厲。居然耆宿。人望而敬之。及干戈甫定。渡錢塘省親墓。宋學士濂。序以送之。稱其至孝有儒行。會修元史。昂入京。以母死事。告於史氏。遂得列傳。歸治母墓。榜其居曰白雲。先隴鎮人。表為真母軒。昂。後不知所終。
  形非親不生。性非形莫寄。凡見性明心之士。篤報本反始之誠。外此而求離。道逾遠。昂之見性明心。吾不知何如也。只哀哀一念。至懃至懇。亦足為吾道解嘲。雖大慧禪師。為父母立後。亦不過推廣此心。豈有一毫加於昂哉。

  天淵濬.季芳聯二公傳

  清濬。字天淵。台之黃巖人。具戒游參。見古鼎銘公有所入。命司內記。說法於四明之萬壽。未幾。棄眾歸隱清雷峰中。薦紳先生。挽留不可得。宋公濂。作文送之。其略曰。余初未能識天淵。見其所裁輿地圖。縱橫僅尺有咫。而山川州郡。彪然在列。余固已奇其為人。而未知其能詩也。已而有傳之者。味冲澹而氣豐腴。得昔人句外之趣。余固已知其能詩。而猶未知其能文也。今年春。偶與天淵會於建業。因相與論文。其辯博而明捷。寶藏啟。而琛貝焜煌也。雲漢成章。而日星昭煥也。長江萬里。風利水駛。龍驤之舟。藉之以馳也。因徵其近製數篇讀之。皆珠圓玉潔。而法度謹嚴。余益奇其為人。傳之禁林。禁林諸公。多歎賞之。余竊以為。天淵之才。未必下於秘演浩初。其隱伏東海之濱。而未能大顯者。以世無儀曹與少師也。人恒言。文辭之美者蓋鮮。嗚呼。其果鮮乎哉。方今四海混同。文治聿興。將有如二公者。出荷斯文之任。倘見天淵所作。必亟稱之。浩初秘演。當不專美於前矣。或者則曰。天淵浮圖氏也。浮圖之法。以天地萬物為幻化。況所謂詩若文乎。是同然矣。一性之中。無一物不該。無一事不統。其大無外。其小無內。誠不可離而為二。苟如所言。則性外有餘物矣。人以天淵。為象為龍。此非所以言之也。天淵將東還。士大夫多留之。留之不得。咏歌以別之。以予與天淵相知尤深也。請序而送之。
  道聯。字季芳。鄞人也。幼讀儒書。窮理命之學。長依薦嚴羲公。修沙門行。尋甞內記於大天界寺。遂嗣法於淨覺禪師。矩度雍容。進退咸有恒則。蓋溫然如玉者也。藂林之中。咸器重之。或挽其為住持事。則謙然不敢當。且曰。我心學。未能盡明也。三乘十二分之說。亦未能盡通也。我歸四明山中。求諸己而已矣。宋公。亦作序送之。二公皆於道有聞。而退然不居。有高尚之風焉。宜乎。見稱於長者也。

  示應傳

  示應。寶曇其別號也。其先世。自汴入吳。宋丞相王文穆公之後。有居吳興者。祖父皆隱德弗耀。唯信慕出世法。母朱氏。奉佛尤謹。一夕夢僧踵門而娠。既而有僧自天目來。知斷崖禪師謝世。正夢時也。自是人皆謂。師為斷崖再世。在襁褓中。遇僧輒喜而笑。解禮佛疊足而坐。所至緇白景從。莫不皆以和尚稱之。雖老師宿德致敬。坦不為讓。人爭施金帛。得之隨方立僧伽藍造佛像。餘則給施貧乏。 高皇即位。訪求山林遺逸。及有道行之士。師被徵。應對稱 旨。賜饍慰勞。久之。令居龍河天界寺。 洪武十一年。 上以峨眉乃普賢應化之地。久乏唱導之師。曰無如應者。召見慰而遣之。居八年。蜀人咸被其化。時諸 藩邸王侯士庶。施者日至。乃於絕頂光相寺。範銅鑄大士像。構重板屋以覆之。二十四年。分僧清理釋教。 上諭僧錄司官。寶曇居蜀。人服其化。就委區理。訖事來朝。以次年六月。復命京師。處置如式。深得 上心。天顏大悅。因奏先所居吳門集雲妙隱大雲三阿練若。同一根蒂。今離而為三。乞合為一。 上是其言。 敕賜南禪集雲之額。期十月陛辭而還。而疾作矣。以六月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