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○北凉三藏曇無讖。是年譯涅槃經初分十卷。次廣出地持光明諸經。以涅槃品數未足。躬往西域訪求。後還凉宣譯。又遣弟子求後品至。續復譯之。其地持經。即今菩薩戒之所出也○釋僧肇。是年卒於長安。年三十一(僧傳)。
乙卯(十一)(十七)(四)(夏三)(北涼四)(西涼十一)(七)(二)
  八月初六日。慧遠法師。合掌面西而逝(僧傳云。十二年終。又弘明集謝靈運誄文謂。十三年終。三說未知孰是)。壽八十四。謝靈運製碑。有廬山集三十卷。行於世。師居廬山三十年。影不出山。迹不入俗弟慧持亦有高行。社眾數千。持居第一座。其社眾名跡尤彰彰者。一十八人。俗士則有劉遺民雷次宗周續之宗炳張野張詮。法師則有慧永慧持道敬。罽賓則有佛馱跋陀羅尊者。他如慧獻曇順曇常道昺曇詵類。以童穉出家。同脩淨社。最後有竺道生。及罽賓佛馱耶舍尊者。以義熈七八年方入山。則剏社二十六七年矣。猶得在十八賢傳列。至今清風襲人。又陶淵明。以山無酒而去。謝靈運以心雜。不得入社。陸脩靖。甞從遠公問道。今世傳有二十一人焉。遠之門。德行則又有道祖僧遷道流。竝才義英烈。有慧要者。患山中無刻漏。乃於水上。立十二葉芙蕖。因波轉。以定十二時。晷景無差。餘皆有名于世(廬山集)○太原郭宣。與蜀郡處筏。共梁州刺史揚牧敬為友。敬以害人被禁。事連宣筏。二人念觀音。許錢各十萬。與西明寺作功德。夜夢菩薩垂救。俱得脫免。宣依願還錢。而筏不還。後遇戎查蒲。被流矢所中。自悔曰。我有大罪。語訖而死(僧史)○釋法顯。初遊西天。至一寺。忽遇疾。因思鄉飯。其寺主遣沙彌。為來取之。倐忽往還。脚有瘡血。云往彭城。吳蒼鷹家求食。為犬所嚙。顯恠其瞬息間。而遊數萬里外。方悟寺僧竝非常人也。及隨舶還。故往彭城訪鷹。具知由委。其犬嚙餘血塗門之處猶在。顯曰。此羅漢聖人血也。鷹即捨宅為寺。自至揚。廣求經像未獲。忽林間見僧持像行。云與吳鷹供養(僧傳)○魏鷹將像還。每放異光。後元魏高齊皆迎供養(僧傳)○魏僧統法果。太宗深敬之。前後授以輔國宣城子忠信侯安城公之號。皆固辭(魏書)。
丙辰(十二)(後秦泓)(永和元)(五)(四)(五)(十二)(八)(泰常元)
  釋法安(一名慈欽)。遠公弟子也。習禪講經。善能開化。時新陽縣虎災。縣有社樹。下築神廟。安遊其村。民以畏虎。早閉門閭。安至樹下。坐禪向曉。虎負人至。投之樹北。跳伏安前。安為說法授戒。虎有頃而去。村人追虎。至樹下。見安大驚。謂是神人。一縣宗奉。虎灾遂息。因改神廟。留安立寺。左右田園。皆捨為業。後夢人指床下。掘得銅鐘二口(僧傳)。
丁巳(十三)(後秦)(為晉滅)(六)(五)(六)(西涼歆)(加興元)(九)(二)
  秦釋道恒。羅什愛其才。與道標齊名。初秦王。以二人有經國之業。必欲二人罷道輔政。恒標答書有曰。昔光武尚能縱嚴陵之心。魏文管寧寫之操。願鑒元元之情。垂曠通物之理。秦主又致書於什[(丰*力)/石]二師。願睡以諭之。什[(丰*力)/石]等答。略曰。古之明王。審違性之難御。悟任物之多因。故堯放許由於箕山。陵讓放杖於魏國。高祖縱四皓於終南。叔度辭蒲輪於漢岳。蓋以適賢之性。為得賢也。後舉眾懇乞。方得寢免。恒乃歎曰。古人云。益我貨者損我神。生我名者殺我身。於是入瑯琊山。終世不出。是年示寂于山(本傳)○姚秦三主共三十四年。沙門五人。出經律論六百二十四卷○釋僧羣。居羅江霍山。山有泉。羣飲之能不饑。因絕五穀。大守劉夔。欲造其山乞水。天甚清霽。方渡海。忽風雨晦冥數日。竟不得往。歎曰。正為山靈勒回俗駕耳。羣庵側有略彴。每渡以汲泉。一日有折翅鴨。舒翼橫略彴就唼。羣欲舉杖撥去。恐傷鴨。因不飲數日而沒。壽百四十餘。臨終曰。我少時甞戲折一鴨翅。此殆現報也(僧傳)。
戊午(十四)(西秦七)(夏)(昌武元)(北凉七)(二)(十)(三)
  西竺佛馱跋陀羅。因適江陵。士庶皆事之。宋王劉裕。請歸京都。止道場寺。三月吳郡內史孟顗等。乃請師於寺譯華嚴經。感二青衣童子。每旦自庭沼中出。炷香添瓶。不離座右。暮則潛入沼中。日以為常。至譯經畢。遂絕迹不見(華嚴記)○僧洪。鑄丈六像。未及開模。會銅禁甚嚴。劉裕時為相國。洪坐繫丞相府。誦觀音經。夢像摩其頂。問怖否。洪曰。自念必死。安得不怖。覩像胸前。銅色燋沸。殆臨刑。會監官牛奔車壞。更克日。有令從相府來。原洪之罪。比開模像。胸如所夢焉(北山錄)○涼無讖。出海龍王經四卷。有道進者。從讖求受菩薩戒。讖曰。當自悔七日乃來。既而詣讖。曰宿障尚重。遂精脩三年。夢中感佛為授戒法。於是復詣讖。讖見喜曰。善哉已感戒矣。今為汝作證。次第於佛像者。為說戒相。當進感戒之夕。沙門道朗。亦通此夢。於是從進受戒者。千有餘人。傳授此法。迄至于今○廬山曇常卒。壽七十二。張野卒。壽六十九。
己未(恭帝)(德文元熈元)(八)(真興元)(八)(三)(十一)
  釋慧義。備通經義。因言嵩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