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。洞曰:“老老大大作這箇說話”。師曰:“你作麼生?”洞曰:“積代簪纓,暫時落魄”。



  明教薑杏
  (洞山聰法嗣 《禪林類聚》九)明教嵩禪師,初自洞山遊康山。托迹“開先”法席。主者以其住少年,銳文字,命掌書記。笑曰:“我豈為汝一盃薑杏湯耶”。因去之。(《林間錄》)



  馬祖鹽醋
  馬祖闡化於江西。南嶽讓問眾曰:“道一為眾說法否?”眾曰:“已為眾說法”。讓曰:“總未見人持箇消息來?”眾無對。因遣一僧去。囑曰:“待伊上堂時,但問:‘作麼生?’伊道底言語,記將來”。僧去,一如讓旨。回謂讓曰:“馬祖云:‘自從胡乱後,三十年不曾少鹽醬’”。讓然之。



  竹林麻鞋



  木平草屨



  地藏種田
  (玄沙法嗣 《會元》八)福州地藏桂琛禪師,因插鋤次,見僧便問:“什麼處來?”僧云:“南方來”。師云:“南方佛法如何?”僧曰:“商量浩浩地”。師云:“爭似我這裏,種田愽飯喫”。僧云:“爭奈三界何?”師云:“汝喚什麼作三界?”僧無語。



  懶瓚煨芋
  (四祖法嗣)唐南岳山明瓚禪師者,未知氏族生緣。初遊方,詣嵩山,普寂盛行禪法,師往從焉。然則默證寂之心契,人牢推量。尋,於衡岳閑居。眾僧營作,我則晏如。縱被詆詞,殊無愧耻。時目之“懶瓚”也。
  唐德宗聞其名。遣使詔之。使者至其室,宣言:“天子有詔,尊者當起謝恩”。師方撥牛糞火,尋煨芋而食;寒涕垂頤,未甞答。使者笑曰:“且勸尊者拭涕”。師曰:“我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耶?!”竟不起。使回奏,德宗甚欽,嘆之。



  天盖浴室



  侍者巡鋪
  (《會元》四)趙州因與文遠侍者行,乃指一片地曰:“這裏好造箇巡鋪”。文遠便去路傍立,曰:“把將公驗來”。師遂與一摑。遠曰:“公驗分明過”。



  老諗四門
  (《碧岩》一)趙州上堂:“正人說邪法,邪法悉皆正;邪人說正法,正法悉皆邪。諸方難見易識,我這裡易見難識。”問:“如何是趙州?”師曰:“東門西門,南門北門”。



  師備三句
  (《僧寶傳》四)福州玄沙宗一大師,法名“師備”,本州閩縣人也。姓謝氏。疾大法難舉,罕遇上根;學者依語生解,隨照失宗。乃示綱宗三句,曰:
  “第一句:且自承當,現成具足。盡十方世界更無他故。祇是仁者更教誰見誰聞?都來是汝心王所為,全成不動智,只欠自承當。喚作開方便門。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。亘古亘今,未有不是,未有不非者。然此句只成平等法。何以故?但是以言遣言,以理逐理,平常性相,接物利生耳。且於宗旨,猶是明前不明後,號為‘一味平實’,分證法身之量。未有出格之句,死在句下,未有自由分。若知出格量,不被心魔所使;入到平中,便轉換落落地,言通大道,不墮平懷之見。是謂第一句綱宗也。
  “第二句:迴因就果,不著平常一如之理。方便喚作‘轉位投機’。生殺自在,縱奪隨宜;出生入死,廣利一切。逈脫色、欲、愛見之境。方便喚作‘頓超三界之佛性’。此名‘二理双明,二義齊照’。不被二邊之所動,妙用現前。是謂第二句綱宗也。
  “第三句:知有大智。性相之本,通其過量之見;明陰洞陽,廓周沙界。一真體性,大用現前,應化無方;全用全不用,全生全不生。方便喚作‘慈定之門’。是謂第三句綱宗也”。



  彥從不會
  (元安法嗣 《會元》六)澧州洛浦元安禪師。一日,謂門弟子曰:“吾旦夕行矣。有問問諸人。若對得,分付鉢袋子”。曰:“若道這箇是,即是頭上安頭;若道不是,即斬頭覔活”。堂中第一座對曰:“青山不舉足,日下不挑燈”。安曰:“去,汝扶吾宗不起”。有彥從上坐曰:“去此二途,請和尚不問”。安曰:“未在,更道”。彥從曰:“彥從道不盡”。安曰:“我不管汝道不盡”。曰:“彥從無侍者,祇對和尚”。安乃歸方丈。中夜,喚彥從至,曰:“汝今日祇老僧甚有道理。據汝,合體得先師意旨。先師道:‘目前無法,意在目前;不是目前法,非耳目所到’。且道那句是賓,那句是主?”彥從茫然不知答。安曰:“苦!苦!”三更時,眾請安代答。安曰:“慈舟不泛滄波上,劒峽徒勞放木鵝。”泊然而化。



  法遠不去
  (溈山法遠也)葉縣省和尚,嚴冷枯淡,衲子敬畏之。浮山遠與天衣懷在眾時,特往參扣。正值雪寒,省訶罵驅逐,以至將水潑旦過,衣服皆濕。其他僧皆怒而去,唯遠、懷併疊敷具,整衣復坐於旦過中。省到,訶曰:“你更不去,我打你”。遠近前云:“某二人數千里特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