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書偈讚清涼像。付以遣之。師大喜曰。吾今始知萬法本乎一心。不識孰為禪。又孰為教也。還寶林。復侍春谷。且告中峰之意。谷隨命分座。講華嚴經。云云(右二出明高僧傳)。

  浙江

  ○崇禎間。寧波府。管春。夫婦二人。在金陵打草[革*隹]賣。無子。每日得錢銀。但取給足。餘投井中。年月既累。頗不介意。時有一僧從乞百金。春曰。吾打草[革*隹]。日充口腹。那得銀兩。僧曰。但肯捨。即有之。春曰。無不肯也。僧遂倩人淘井。適得百金而去。後時管春。被雷震死。有書生姓朱名元价。以硃題其背上云。佛不仁。三字。价後中狀元。官至禮部尚書。奉敕往高麗封王。王姓李名倧。王謂价曰。吾誕一子。今已八歲。竟不能言笑。而背上有硃字。不審是何祥祟。价令抱出。見字曰。吾冤屈汝也。遂即頓然言笑。价為王說其因緣。贊昔年少在方外親聞。惟忘其二人姓名。康熈十九年。贊年七十。至金陵禮報恩塔。遇河南周混源隱士。其父祖明時皆官在朝。源詳聞其事。及見高麗王拜价帖。其紙光澤堅厚。重如玉版。云云。識者。謂管春施福所致。以後生惡報。今生一身償之。而得為太子。豈不快乎。

  清
  羅定州

  ○東安縣令。韓允嘉。康熈己酉年。謂鐵橋曰。余前生是泰嶽山某菴僧。來求吾家寄宿。父令其蔬飯留之。出接不復見。而嘉已[囗@力]地一聲矣(東莞張穆芝。別號鐵橋)。

  惠州

  ○博羅縣。韓耳叔。文恪公之仲子。與張穆芝。劉兩成為友。大清初。死於難。託生兩成為子。未生之前。兩成夢耳叔入室。遂產。及能言。劉有姑。戲之曰。汝為誰。頓然應聲曰。我父為官。我兄為和尚。我為人害。今五年。不復記憶。穆因喜續三生之緣。以詩寄兩成曰。流浪何無已。重來亦可悲。寧忘當日語。賴見再生時。夢幻真何定。恩仇且勿癡。吾慚空住世。尚是舊鬚眉(叔兄出家。字祖心。別號剩人。其母明末持齋。臨終謂家人曰。吾往廣州鄺緒生國學家去。後家人徃訪。果其誕晨。即終日。為緒第五子。由佛山崔夫人。嘗徃韓宅。說鄺家合門。歸信三寶故也。或曰。人命終後。識神即往投胎。今云何入室乃產。答曰。如上天神云。人稟七識。識各有神。心識為主。主雖前去。餘神守護。故見其現形也。或先已有在胎者。以惡業故。應在胎終。由母善業。別有他人來代之者。亦有人未死。而暴死者。甦已見其在地獄受罪矣)。

  湖廣

  ○蓮胤長老。住端州法輪寺。向橋曰。吾師兄某。住山獨處。日誦法華。恒有一雉。日來聽經畢。則便飛去。後數日不見來。去山十里。有鄉紳某。遣使至山。謂師曰。昨夢令徒。託生家主為子。今遣我來。相聞吾師。然近來日夜啼不止。請師一過看之。師自顧無徒。惟有一雉。輒來聽經。今不見數日。或是彼雉乘經功德。得為人耶。遂往其家。彼抱兒出。即止啼歡喜。以此為信焉。

  潮州

  ○王教官。為福建教授。有一箍桶翁。每日得銀。則以三分。買香燭供佛。及死無財以殯。王教授。哀其無報應。齋中拈筆自書紙曰。箍桶日三分。燒香不顧貧。天空佛不見。死可問閻君。王教官。聞州官生子。往賀之。州官曰。得子甚怪。背有數字。問字何云。曰箍桶日三分。王曰。余自書也。何為而現於此。令人趨往案頭。取來更看。兒背字已沒。託生之理。可為顯矣。斯與吾莞縣尹。舒應龍子探花弘志。同書字於背也。志再生為弘慈。其人今戊申五十餘歲猶存(右四出鐵橋集)。
  (舒應龍。廣西人。子弘志。弱冠中探花。未幾而卒。龍以朱書其背。願再生吾家。後果托生龍之田舍。見字。遂送龍育字弘慈。中鄉試。公車經廣東。至東莞。拜龍生祠)。

  附遺
  譚景升

  ○南唐初。隱士譚景升。與陳搏為友。著化書。百十篇。屬宋齊丘為序。其六十六篇。有曰。梓潼帝君言。予受業報。為卬池龍。羇於積水之下。連年旱虐。水復為泥。身既廣大。無穴可容。烈日上臨。內外熱惱。諸鱗甲中。各生小蟲。咂齧困苦。一日晨涼。天光忽開。五色雲氣。浮空而過。中有瑞相。紺髮螺旋。金容月瑩。山靈河伯。萬眾稽首。讚歎歡喜。聲動天地。天香繚繞。隨處生春。予乃仰首哀號。乞垂救度。萬靈諸聖。咸謂予曰。此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迦文佛也。今以教法流行東土。隨教化身。將往中國。汝既遭逢。宿業可脫。予乃身自踴躍。入天光中。具陳往昔報應之理。世尊告曰。善哉。帝子。汝於向來。孝忠國家。又復憫世。生護持心。因果未周。仇敵相爭。以人我相。肆興殘忍。遷怒於物。業債當償。今復自悔。欲求解脫。汝於此時。復有冤親之想。與夫瞋恚愚癡之念否。予聞至理。心地開朗。內外罄然。如虗空住。自顧其身。隨念消滅。復為男子。得灌頂智。是予歸依然(出蜀梓潼帝君廟記○見佛金容歡喜。故自感好相。得灌頂智。故得聰睿。為文昌)。

  南唐

  ○邊鎬。初生父母夢。謝靈運入室。故小名康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