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。遂不見所住處屋宅及山河石壁。唯見一城。似梓州城。其僧從東門入。至一橋見一捉鋪人。是山東人士。遂行出城西門可五六里許。又見一城。在於道左。其城縱廣可有五里。其僧下道至城東門。其門纔猜可容一人入。僧問捉門者曰。得知大王何時放地獄受苦眾生。報云。昨日午時。齊州靈巖寺有一禪師。手執錫仗。年可七十。已上來詣王前。語王言。有一客僧為三塗受苦眾生誦金剛般若。王得知否。天王何時息放地獄受苦眾生。王報阿師言。弟子先知。明日午時為阿師放却少分輕者。其捉門人謂其僧云。阿師即去。請更莫語。其僧遂迴還從西門入。到一驛門前。前見一顆苽。如椀許大。破作兩片。僧食一片。仍餘一片。至前捉鋪處。鋪家問僧何處得此苽。請乞一片。其人得此苽食。口云。十月有此美苽。所言未訖。忽見城西門外有無量人眾。入城門來。婦女多。大夫少。縗(音催)麻服者眾。吉服者稀(音希)。至其僧坐前。各各禮拜。蒙阿師濟拔。其僧報云。元不相識。何處救拔。後有三箇橑奴。亦來禮拜。蒙阿師救拔弟子。其僧問云。你是誰家小兒。面無血色太劇顇。從何處來。衫衣並新。何因如此。答言。我是玄宗觀家人。為盜觀家糓麥。治酒買肉。不知多少。破閻羅王勘。當經今五年。不識漿水一滴。其衫是生時所造。死後始著。當被勘。當其衫被剝。掛著奈何樹頭。所以得新。語訖辭去。靈驗如此。
  萬歲通天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。清虗在齊州三總山中。暮間忽有東地風起。遙見野火燒山。相去可有一十餘里。至人定時。其火漸近。去僧坐處司百餘步。其僧心驚。誦經念佛。并誦十一面呪。其火去所住屋可五十步已來。忽然迴風。其火遂自滅。逮(音代)至一更。忽然還熾。僧將掃帚撲火。遂不焚。去屋不逾十步。火即自滅。其屋十步之內。茅共簷(音鹽)平。仍有亂草一聚。去脊不盈數尺。至時亂草及茅。並為煨燼。唯有臥屋得免火燒。其東北兩面。屋簷并被火燒。信知般若之力。不可思議。
  登對元年二月。其僧清虗至徒來山中。尋常誦經。不過兩遍。腰脊疼痛。不能堪忍。僧於佛前遂發誓願。弟子今夜結跏趺坐。為一切眾生誦金剛般若。必滿五遍然後始息。縱使疼痛。狀猶割刺。終須滿數。以死為限。誦至三遍。骨節有如支解。誦至四遍。有物在佛堂內闘。聲似水牛大蟲爭力而闘。佛堂亦動。誦至五遍。將半諸痛都愈。舉目四望。朗然明徹。佛殿講堂。一皆不見。唯覺端坐在於空中。大地平正。無有高下。及至同伴來喚。空聞其喚。不見有人。同伴曳手挽起。方始醒覺。般若神力。無得而稱焉。
  聖曆元年仲秋八月。其僧清虗。時在豫州。向法王寺禮拜。見舍利塔內著一切經。其塔上四面無門。遂有群鴿。入舍利塔內。見僧入塔禮拜。一時飛散。其僧禮懺既畢。至塔門內坐。一鴿從空飛下。直入僧懷。歷左右肩。(音堅)遂至頭上。下繞經三帀。便即高飛。鳥尚解敬持經。在人亦希。勉勵。(音例)。
  長安三年閏四月內。其僧清虗。向藍田縣南山中悟真寺坐夏。其寺上坊禪院。院舊無泉水。皆向澗底取水。往還十里有餘。禪院僧徒。將為辛苦。華嚴法師康藏。共三綱平議。眾請祈泉。其僧報眾言。此火難事。徒眾咸曰。阿師既在此座夏。作意念誦。為寺家祈請。不廢脩道。願不推託。既不能苦違眾心。欲覔一困處念誦。其禪院上坊下坊皆亦人滿。唯中間有一彌勒閣。閇而恒鎖。無人敢開。僧既見閇。即喚直歲平章。欲開此閣。於中念誦。主人并客僧等語其僧言。莫向此閣。閣中有一黑蛇。其大如鉢。身長二丈。常護此閣。恐損阿師。其僧報云。江南有宮亭湖神。身長數里。變化自在。亦是大蛇。能致驟雨飄風。尚來歸伏。況乎小者。亦何足言。其僧即索鑰(音藥)匙開門。把火直入。更不見物。唯聞蛇腥。其僧正念燒香啟請。弟子聞大身眾生。守護此閣。恐是過去賢聖。或是山龍諸神。弟子今日向此閣中。一心念誦。為上坊禪院求請一泉。幸願諸神。咸加擁護。勿令恐畏。聽誦金剛般若。布施弟子一箇小泉。以供上坊禪院。即至心念誦。一坐三日三夜。目不交睫。(音接)心眼之中。見三婦人在彌勒閣西北。於山之腹。以刀子剜地。忽然不見。迄于明發。遂向東北。臨澗合眼誦般若經。見一道水。從婦人刀子掘地處來。歷僧前而過。經三五日。傣然常見。未以為信。誦仍不輟。更經二日。轉轉分明。其僧即移向見婦人刀子掘地處誦經。合眼還見水從背後流出。又經三日。其僧遂取杖抉看。撥(音鉢)却木葉。見一濕地。大小如二尺面盤。將鋤掘之。遂見一水脈。因成一坎。可受石餘轉。更至心誦得五遍。其坎(堪感反)中水。不覺滿盈。引向禪庭。供給眾用。則知聖無不應。感而必通。信乎般若之功無得而稱者也。
  長安四年三月末。其僧清虗向少室山少林寺坐夏。其寺禪院在西。其院北山上有一佛堂。但是師僧。並不敢侵夜往。彼有一律師。侵夜往彼誦律。聞空中有言。阿師急去。遲即損害阿師。至二更盡。未及得出。被神將刀弰(音笑)刺其肋(音勒)下。便即下山而歸。至明日午時。律師便即捨壽。不經半歲。有一小師。專持火頭金剛神呪。徒眾同試呪力。小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