)。

  佛安

  佛安。字誓願。蘇州人。年三十餘。鄰家殺猪。出其腑。有文曰曹操。瞿然發心。投上津橋天竺庵為僧。已而住北濠大王廟。以念佛為課。得錢輒買香華供佛。放諸魚鳥。乾隆四十一年三月。有疾。遣徒往獅林寺。請僧禮淨土懺三日。演瑜伽燄口一壇。期滿。明日設齋筵召客為別。稱佛名。其徒和之。香三炷。日午。日行矣。端坐而逝。平居偶為詩。勸人回向。其末後有詩云。西方世界妙蓮臺。觀裏分明一朵開。赤白青黃無異色。心心唯願見如來。又云。莫道西方路正遙。只今彈指上金橋。彌陀接引微微笑。讚爾娑婆戒行高(僧修學述)論曰。佛法入中國。自漢迄晉。多以傳經解義為先。至遠公始建白蓮社。修念佛三昧。自利利人。後之言淨業者歸焉。祖師西來。直指本心。曹溪說法。簡斥淨土。此乃最上一機。絕諸方便。至天台永明天如楚石諸師。既悟無生之旨。復開念佛之門。豈非圓融性相。兼攝三乘者哉。夫所謂出家者。非獨辭親割愛而已。誠欲出三界之家也。能生極樂是真出家。若諸公者。或由禪入淨。或即佛明心。掉身汙泥之中。蟬蛻輪回之苦。斯亦極大丈夫之能事矣。

  往生比邱尼第四
  慧木

  慧木。姓傅。年十一。出家。居梁郡築戈村寺。日誦大品。多諸靈異。嘗夢到西方。見一浴池有芙蕖華。諸化生人。列坐其中。已而請師受戒。忽於壇所。見天地晃然悉黃金色。一日與大眾共禮無量壽佛。伏地不起。或蹴而問之。云。當伏地時。覺身到安養國。佛為說小品。已得四卷。因被蹴而覺。甚追恨之。宋元嘉十四年時。本年已六十九。後不詳其終(法苑珠林)。

  法盛

  法盛。姓聶。清河人。宋元嘉十四年。年已七十許。出家於金陵建福寺。才識敏悟。謂同業曇敬曇愛曰。吾立身行道。志在西方。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。塔下禮佛。晚而不豫。病日加。其月晦夕。假寐。見如來從空而下。與二大士論二乘法。光明顯燭。寺眾咸驚。盛為具說所見。言訖而絕。年七十二(比邱尼傳)。

  淨真

  淨真。唐時人。居長安積善寺。衲衣乞食。誦金剛經十萬遍。篤志念佛。一日語弟子曰。五月內十度見佛。兩度見寶蓮華上童子遊戲。吾已得上品生矣。言訖跏趺而化。祥光滿寺(佛祖統紀)。

  法藏

  法藏。唐時人。居金陵。勤志念佛。夜見佛菩薩光明照寺。奄然而化(佛祖統紀)。

  悟性

  悟性。宋時人。居廬山。篤志念佛。求生西方。忽聞空中樂聲。謂左右曰。我已得中品生矣。見諸同志念佛精進者。皆有蓮華以待其生。言畢而逝(佛祖統紀)。

  能奉

  能奉。錢唐人。專修淨業。常見佛光照身。一日無疾。告其徒曰。吾往生時至。少頃。眾聞誦佛聲厲。往視之。已合掌面西坐逝矣。異香滿室。有樂聲隱隱西去(佛祖統紀)。

  慧安

  慧安。明州人。住小溪楊氏庵。專修西方。誦金剛經。寒暑不輟。常於室中見佛光下燭。一日示疾。端坐。戒眾勿諠。移時曰。佛至矣。令眾唱佛名。倐然脫去。年九十六(佛祖統紀)。

  袾錦

  袾錦。字太素。姓湯。杭州人。歸同邑沈生。即蓮池宏公是也。宏公出家時。錦年僅十九。或勸錦阻之。錦曰。熟聞渠稱生死事大。阻之。是悞渠也。不可。至年四十七。亦出家受具。制行謹嚴。虔修淨業。萬歷四十二年。得疾。垂絕時。忽語侍者云。經稱十念往生。亟扶我起。起則正坐念佛而逝。年六十七(孝義庵錄)。

  廣覺

  廣覺。姓龔。蘇州崇明人。年十二。即斷肉。受持經呪。朝夕禮佛唯謹。自誓不字。年二十八。剃染。至杭州。依孝義庵太素師居焉。精持梵行。純一不雜。質素弱。刻心苦躬。勞不自惜。俄得疾。卻醫藥。一心待盡。氣奄奄不振。忽起正面趺坐。庵主為設彌陀尊像。覺凝目諦觀。合掌歸命。已而盥手。著淨衣。持數珠。端身對佛。如入禪定。侍者慮其傾仆。以二枕掖之。揮手云。無用此。眾環繞念佛。復揮手云。吾自有主在。毋勞眾也。跏趺不動。凡二晝夜。微聲稱佛名。氣漸促。泊然而逝。時萬歷三十九年二月七日。年三十三(孝義庵錄)。

  成靜

  成靜。字實修。廣州東岡人。自幼即持齋戒。後出家進具。念佛不暫輟。甞勸眾造栴檀千手眼大悲像。越明年。得微疾。預知時至。語弟子曰。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。來此相接。吾往矣。即瞑目而化(觀音慈林集)。

  潮音

  潮音。姓金。蘇州常熟人。適龔氏。寡居守節。與子端吾同發心出家。端吾既為僧。音亦至蘇州。禮尼真如為師。既而還里。蹴屋焚修。晝夜六時。佛聲浩浩。一日示微疾。沐浴披衣。堅坐中堂。日晡時。計曰。亥時去矣。斂手入袖。端坐而化。年七十三。事在我 朝順治中(潮音事略)論曰。余輯古比邱尼。修淨業有聞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