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23
  蒙: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漬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
  《彖》曰: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蒙,亨,以亨行時中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再三瀆,瀆則不告,漬蒙也。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
  《象》曰: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
  初六:發蒙,利用刑人,用說栓桔,以往吝。
  《象》曰: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
  九二:包蒙,吉。納婦,吉。子克家。
  《象》曰: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
  六三:勿用取女,見金夫,不有躬,元攸利。
  《象》曰:勿用取女,行不順也。
  六四:困蒙,吝。
  《象》曰:困蒙之吝#24,獨遠實也。
  六五:童蒙,吉。
  《象》曰:童蒙之吉,順以巽也。
  上九:擊蒙,不利為寇,利禦寇。
  《象》曰:利用禦寇,上下順也。
  山水蒙
  山下有險,險而止。方其止也,混混沌沌,莫知所之。童蒙如此,聖人亦如此。雖欲不止,其可得乎?故曰: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夫以險而止,則必以亨通而行。及其行也,堅人如此,童蒙亦如此。雖欲不行,又可得乎?故曰:蒙,亨。以亨行時中也。言時止即止,時#25行即行,即此便是時中。聖人與蒙元異矣。然則蒙乃人之正性,養蒙即所以養正而為作聖之實功。故曰:蒙以養正,聖功也,是以利貞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者,言我與五之志相應,故五自相求,非求我告也。童蒙元吉,本自無餘,我特承順而包納之,足矣。彼何求而我又何告也。初筮告者,初六方出門即筮,得二而來,比二以求告,故曰:以剛中也。然至于再,至于三,終不與告者,非不告也,恐讀蒙也。故曰:讀則不告,漬蒙也。然則初之利用刑人,三之勿用取女,四之困吝,皆不告之意矣。噫,詳觀《象辭》而後人知所以蒙養之功矣。若再三以讀之,是擊蒙也,非養蒙也,是為寇也,非為蒙止寇也。此唯上九當艮止而不知止者為之耳。九日包蒙,安肯如此?益為之止寇,則下皆順之;若寇之,則上已自不順矣,安能使上下皆順而為大順之至乎?嗚呼,不順于蒙,何以成聖?不順以養,何以養正?故聖人以此順天下,則篤恭而天下平,不待賞而民勸與。今觀其擊,初之辭曰:爾勿筮我求告,欲我開發爾之蒙昧也,是自加栓桔也,急須以正。法用辭脫,其不如法之栓桔乃可。不然,吾恐其以往而吝,反加愛惜,不可脫矣。不見六四乎,本老實人也,反以為不美而獨遠之;本蒙也,反以為不美而謂天困之。夫彼方以蒙為困矣,其吝又可脫邪。六五柔順居中,一童蒙耳。以為婦,則為童蒙之婦;以為子,則為童蒙克家之子,而剛柔接。自無往而不吉者,唯九二以包蒙之吉,成六五童蒙之吉,而後六五能以己之童蒙,順以巽,入于九二之包蒙。然則二之元不利也,固宜若六三,非可納之婦而為不可取之女。此女也,知識大開,行已不順于蒙矣。于童蒙何攸利哉。大抵世之蒙者,聰明日廣,往往見金而一不見其身,是故聞一知十者為大賢,而一日貨殖焉,反以空空為鄙夫,屢空者為一貧乞。日以為困苦而不能自出也,瀆一之則喜,擊之則喜,加之以栓桔則又喜,養正之功,將安施與?
  汪本訶曰:乾坤之後即繼以屯.蒙。屯者,時運初開,世界蒙昧,聖人旋乾轉坤之道于此焉。在蒙者,知識未行,人心屯難,聖人開天闢地之功, 于此焉始。屯者,世之蒙。蒙者,人之屯。故屯建侯,而蒙利禦寇也。
  附錄
  王輔嗣曰:夫明莫若聖,昧莫若蒙。蒙以養正,乃聖功也。然則養正以明,失其道矣。
  程正叔曰:艮為山、為止。坎為水,為險。山下有險,過險而止,莫知所之,蒙之象也。
  游定夫曰:山下出泉,其一未散,其勢未達。觀其勢之未達,則果行;觀其一之未散,則育德。
  王畿曰:山下出泉,本靜而清水易之源也。不庾于束西,不汨于泥沙,順一以導之,自然可達於海。君子法蒙之。象,果行以育其德。水行而不息,故曰.果山止而不撓,故日育夫純一未發之一未#26蒙。蒙者,聖之基也。自蒙之義,不明世之學者,以蒙為昏昧。妄意開鑿,助成機智,汨以泥沙之欲,次以東西之趨,反使純一之體漓,清靜之源窒。非徒元益,而害之也。夫聖功之要,全在于蒙。以天時言,晦者,開朗之機。以人事盲,昏者,昭明之候。但世人未之察耳。孟子曰: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。赤子之心即所為蒙。
  乾下坎上
  需:有孚,光亨,貞吉。利涉大
  《象》曰:需,須也;險在前也。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矣。需,有孚,光亨,貞吉。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  《象》曰:雲上于天,需;君子以飲食宴樂。
  初九:需于郊。利用恆,无咎。
  《象》曰:需于郊,不犯難行也。利用恆,无咎,未失常也。
  九二:需于沙。小有言,終吉。
  《象》曰:需于沙,衍在中也。雖一小有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