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道錄
  經名:弘道錄。明邵經邦撰。五十六卷。底本出處:《續道藏》。
  目 錄
  卷一 仁
  君臣之仁
  卷二 仁
  君臣之仁
  卷三 仁
  君臣之仁
  卷四 仁
  父子之仁
  卷五 仁
  父子之仁
  智
  昆弟之智
  卷六 仁
  父子之仁
  卷七 仁
  夫婦之仁
  卷八 仁
  昆弟之仁
  卷九 仁
  朋友之仁
  卷十 仁
  朋友之仁
  卷十一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二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三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四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五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六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七 義
  君臣之義
  卷十八 義
  父子之義
  卷十九 義
  父子之義
  卷二十 義
  父子之義
  卷二十一 義
  夫婦之義
  卷二十二 義
  夫婦之義
  卷二十三 義
  昆弟之義
  卷二十四 義
  昆弟之義
  卷二十五 義
  朋友之義
  卷二十六 義
  朋友之義
  卷二十七 義
  朋友之義
  卷二十八 禮
  君臣之禮
  卷二十九 禮
  君臣之禮
  卷三十 禮
  君臣之禮
  卷三十一 禮
  父子之禮
  卷三十二 禮
  父子之禮
  卷三十三 禮
  夫婦之禮
  卷三十四 禮
  昆弟之禮
  卷三十五 禮
  朋友之禮
  卷三十六 禮
  朋友之禮
  卷三十七 智
  君臣之智
  卷三十八 智
  君臣之智
  卷三十九 智
  君臣之智
  卷四十 智
  君臣之智
  卷四十一 智
  父子之智
  卷四十二 智
  父子之智
  卷四十三 智
  夫婦之智
  卷四十四 智
  昆弟之智
  卷四十五 信
  君臣之信
  卷四十六 智
  朋友之智
  卷四十七 智
  朋友之智
  卷四十八 信
  君臣之信
  卷四十九 信
  君臣之信
  卷五十 信
  君臣之信
  卷五十一 信
  父子之信
  卷五十二 信
  父子之信
  卷五十三 信
  夫婦之信
  卷五十四 信
  昆弟之信
  卷五十五 信
  朋友之信
  卷五十六 信
  朋友之信
  弘道錄
  經名:弘道錄。明邵經邦撰。五十六卷。底本出處:《續道藏》。
  弘道錄卷之一
  仁
  君臣之仁
  孔子曰:大哉堯之為君也。巍魏乎,惟天為大,惟堯則之。蕩蕩乎,民無能名焉。
  錄曰:堯之為君,千古綱常之主。夫子之論,萬世稱迷之宗也。大哉者,至極而無以加之名也,亦至變而不可窮之旨也。天者,仁覆憫下之謂也。王者,體仁長人之謂也。仁道至大,與天同體,而聖人以天為體。夫苟以天為體,迺人人而悅之,物物而周之,是或可以言語形容也。或可以言語形容,則鈴有所止息,鈴有所窒礙,非所謂之大也。是故天惟大,則全體不息,而所以位乎上者,人莫得以知其高深。蓋曰:天之所以為天也。堯惟大,則德合無疆,而所以配乎天者,人莫得以窺其限量。蓋曰:堯之所以為堯也。夫子峻發其言,以見君人者,鈴有包含廣覆,無不周褊之心,而後有博厚高明,悠久無疆之業。斯無負於天,無塊於堯,且無忝於夫子之論矣。故錄,首發明之。
  《外記》:堯存心於天下,加志於窮民。一民饑,曰我饑之也;一民寒,曰我寒之也;一民有罪,曰我陷之也。百姓戴之如日月,親之如父母。仁昭而義立,德博而化廣。故不賞而民勸,不罰而民治。
  錄曰:此所謂堯仁如天也。今夫天斯巍巍乎耳,苟求其故,而一物罔于真,大空而已,天烏用哉。今夫堯斯蕩蕩乎耳,苟求其故,而一夫不被,亦虛名而已,堯烏用哉。錄恐忽於實務,徒事高遠,而曰:堯在是焉。嗚呼,邈矣。
  《堯典》曰:克明峻德,以親九族,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協和萬邦,黎民於變時雍。
  錄曰:夫子之贊堯曰巍巍,史臣之贊堯曰峻德,皆至極而無以加者也。然不越以親九族,平章百姓。非有神運于上,甚高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