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這裹認得親切,只須這一個道字。若不具眼,又向鼻孔裹翻身去也。咄因開口為君笑,不覺西山生白雲。
  元氣
  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地母。未有天地之時,其氣混沌如鷄子,瞑津始芽,鴻濛滋明,太極元氣,函三為一。極,中也。元,始也。清輕者上為天,濁重者下為地,沖和之氣為人,芒雜之氣為物。昔在天地未分之前,元氣混而為一,是太初、太乙也。《道德經》曰:道生一,一生二。即此太極之元氣也。
  太極
  無極而生太極,動而生陽,動極而靜,靜而生陰,靜極復動,一動一靜,互為其根,分陰分陽,兩儀立焉。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造化定矣,謂天理之尊號也。極者,至極之義。樞紉,根柢之名。所謂天之樞紐,根柢也。
  天地
  元氣既分,陰陽始判,無聲無臭,輕清者上浮為天,重濁者下沉為地。天行健,運行而不息,日月星辰繫焉,萬物覆焉。天大地小,表裹有水。地乘氣而立,載水而浮。天運如車轂之運,如笠之冒地。表裹元氣之上,譬覆奩以抑水而不流者,氣充其中也。《天論》曰:天圓如倚蓋,地方如棋局。天旁轉半在地上,半在地下,日月本東行,天西旋入于海,牽之以西,如蟻行磨上,磨左旋蟻右行,磨疾蟻遲,不得不西。地常動而不止,譬人之在舟中,閉牖而坐,舟行而不知,此則元氣之剛健,浮游而不息也。《通鑑外紀》曰:天地混沌如鷄子,盤古氏生其中,萬八千歲,天地開闢,陽清為天,陰濁為地,盤古在其中,一日九變,神於天,聖於地,天日高一丈,地日厚一丈,盤古日長一丈,如此萬八千歲,天數極高,地數極深,盤古極長,然則生物始於盤古,天地萬物之祖也。其死也,頭為五岳,目為日月,脂膏為江海,毛髮為草木。又曰:盤古泣為江河,氣為風,聲為雷,目瞳為電,喜為晴,怒為陰。秦漢問俗說,盤古頭為東岳,腹為中岳,左臂為南岳,右臂為北岳,足為西岳,後乃有三皇。此天地人之始也。數起於一立於三,成於五,盛於七,處於九。故天去地九萬里。
  天地度數
  天體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,每一方八□ 萬九千二百五十里。自地至天,八萬里,以日照陽城之半為中,乃體正圓也。南極七十二度,隱而不見為下規,北極七十二度,見而不隱為上規。每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,總而論之,每度三千里,自下度之,每度如正午日輪之大,三百六十五度,下至泉壤第一壘,上至星天九萬七千二百里,下至九幽洞淵,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萬里,黃帝考之數也。
  方隅里數
  東極日出之所,西陲日沒之所,徑過二億二萬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;南極至北陲,徑過二億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,比東西少二萬里零四步,禹命臣章亥步之數也。
  中央
  得天地之正氣,兼備五行之化,在天日五星,在地曰五行,在人日五常。故人之生也,形貌正,聲音正,故軒轅以配天,以中央之色日黃,故其教也以天為主,故日天道。凡帝王之有天下者,莫不奉天以承天運,欽崇天道以治天下,故日受天明命,奄有四海。
  東方
  日出之所,發生之氣在焉,主春屬木,其人仁,名東夷。夷從人,乃得天地之氣清者也。蓬萊三山,方壺十洲在焉,故人以長生為樂。
  西方
  日落之所,肅殺之氣在焉,主秋屬金,其人狠,名羌胡,名犬戎。從羊從犬,乃得天地之氣濁者也。鬼戎鬼陰類在焉,故以死為樂。
  南方
  離明之所,炎熱之氣在焉,主夏屬火,其人狡,變詐萬狀,名田蠻。從蟲,苗獠 瓠之屬,乃得天地駁雜之氣者也。剪髮跣足之國在焉,故以賊殺為樂。
  北方
  積陰之所,嚴寒之氣在焉,主冬屬水,其人勇,名北狄,曰儼狁,日突獗,從犬,乃得天地陰晦之氣者也。契丹、匈奴在焉,故以病終為不祥,戰死為吉利。
  日月
  《帝王五運歷年紀》曰:盤古死後,左目為日,右目為月。《山海經》曰:東南梅之外甘水之問有羲和之國,有女子日羲和。羲和者,帝之妻,是生十日。郭璞注云:羲和,蓋天地始生日月者也。日者,《山海經》曰:犬荒之中,暘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浩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,皆有烏於中。《淮南子》曰:日實也,大明盛實,日中有跤烏,謂三足烏也。《山海經》
  曰:鐘山之神,名日燭陰,視為晝,暝為夜,吹為冬,呼為夏,身長千里,人面蛇身,赤色。又曰燭龍。天不足西北,無陰陽消息,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也。月者,《淮南子》曰:月,天之使也。積陰之寒氣,久而為水,水氣之精者為月。月者,陰之東,是以月毀而魚腦減。《呂氏春秋》曰:月群陰之本。月望則蚌蛤實,群陰盈;月晦則蚌蛤虛,群陰揫。
  星辰
  星之為言精也。萬物之精,上為列星。又曰水之精也。又曰山川精氣上為列星。又曰陽精為日,日分為星,故其製字以日生二字為星。辰者北辰也,謂之北極,辰星焉總。《通曆》曰:地皇氏定星辰。《後漢天文志》注曰:黃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