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老,紫微小星。
  《異人錄》:台州道士王遠知善《易》,知人死生禍福,作《易總》十五卷。一日雷雨雲霧中,一老人叱曰:所泄者書何在,上帝命吾攝六丁雷電追取。遠知惶懼據地,旁有六人青衣已捧書至,老人責曰:上、方禁文自有飛天保衛,祕藏元都,汝是何者,轍藏細扶。遠智對曰:青丘元老傳授。老人曰:上帝就下,汝仙品已及,授度期展四年二已數也。師後於光宅中尸解。
  《湘中野錄》:太祖居潛日,與趙韓王普道長安市,忽逢陳希夷曰:可市飲乎。太祖曰:可。與趙學究同之,希夷眸睨韓王曰:也得也得。既入酒合,韓王足痺偶坐席左,陳怒曰:紫徹垣一小星,輒據上次,可乎。斥之便居席右。
  李虞《論語》,顧歡《孝經》。
  《逸史》:信州李虞員外與楊稜道華山,俄至一小洞,見川巖草木不似人問,有紫衣人邀入居處,若公府,多竹屋,堂室甚潔,自言姓杜名子華,因避世,便過仙倡,居此已數百年矣。因留宿,飲候皆甚精豐,肉有馳羊,其狀如牛,書有《論語》。留連累日,各遺銀器數事,遣使者導之而返,曰:此可住否。二子色難。子華笑執手而別。後尋其洞穴,不可見矣。
  《道學傳》:宋顧歡善道衍,弟子飽雲綬門前有一株木,大十餘圍,上有精魅,歡印木,木即桔死。又有病邪者問歡,歡曰:家有何書。答曰:唯有《孝經》。歡曰: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邊恭禮之,自差。而後病者果愈。
  王遠題門,隱容濬井。
  《王氏神仙傳》:王遠字方平,明天文圖識,逆知吉凶。漢武帝問災祥,不答,乃題官門四百餘字,預說方來。帝惡之,令人·削除,外字雖滅,內字復見,墨進徹入板裹。
  《廣記》:房州竹山縣陰隱容家濬井,千餘尺而無水,工人捫壁見別一天地日月世界,榜曰:天柱山。門內兩童皓齒繁變,問:汝胡為至此。工人具陳本末。須突有徘衣傳劫曰:以禮遣之。引至清泉洗浴,白泉漱飲,甘美似酒。行半日,見官室皆金玉,題云梯仙國,工人詢曰:此國如何。答曰:諸仙初得仙者,關送此國修行。
  王皎破腦,楊公擊頂。
  《酉陽雜俎》:王峽先生善仗衍,天寶中偶與客夜中露坐,指星月曰:時將否矣。為鄰人所傳,時上春秋饅其頭數十方死,因破其腦,骨厚一寸八分。峽先與達奚侍郎還往,及安史平,皎杖屨至達奚家,方知異人也。
  《北夢瑣言》:淄齊問有道士楊仙公者,莫知其年壽,耆老自童稚見之。每出問巷,兒童聚而觀之,或就鐵鋪借鐵椎自擊其頂,或令人極力擊之,一無所損,唯言甚快。入山林與虎豹為戲,以手擊之,猛獸為之偃仆。多勸人行陰德。長興中入蜀,居峨媚去也。
  祈嘉呼遁,仲甫吸景。
  《晉逸史》:析嘉字孔賓,年二十許,好學經史。夜靜,忽於窗問聞有聲呼之曰:析孔賓,憑去來,修飾人間事,甚苦不可諧,所得未毫銖,所喪已山崖。嘉遂遁去,西遊海渚,教授門生三千餘人。
  《王氏神仙傳》:王仲甫少好道衛,得吸景養霞之法,行之四十餘年,一夕夢神人告之曰:子所以不得升度者,謂其腦官虧喊,靈津未溢。遂授以服食之法,方得上昇,今在玄洲矣。
  成師挈囊,伊尹負鼎。
  《高道傳》:成道士,不知何許人,明皇聞其名,召入館,于蓬萊院問道衍所修,皆不對。未幾乞歸山,上允,乃挈布囊而去,人皆笑之。而後因撒幕,壁上有題詩曰:蜀路西行,燕師北至,本擬白日昇天,且看黑龍飲渭。其字刮洗愈明。不數月,祿山起,明皇乃入蜀。
  《仙傳拾遺》:伊尹,商人也,其先佐夏為諸侯,母將孕,遊於西川之上,大水遽至,母驚奔避水,乃拱而立化為枯桑。水退,父來求之,謂已溺死,忽見桔桑非昔所有,疑妻所化,以石扣之,聞空桑中有兒聲,取養之,遂以伊為姓。及長,明緯侯聲律陰陽,探幽察微,志救天下。負鼎干湯,湯大悅,用之為相。年八十,棄位絕粒,示死於家。太上命太和真人蒙谷希授以解形之法,入蒙秦山石室修之,白日上昇。
  元達夢烏,文子擊蛻。
  《三洞珠囊》:鄧郁之字元達,南陽新野人,嘗夢一烏吐印以與之,自是民問有疾,輒以印治救,求為符章,病者自愈。
  《漢郊祀志》注《列仙傳》曰:崔文子學仙於王子喬,子喬化白蛻,文子驚,引戈擊之,俯而見之王子喬之尸也,須臾化大烏飛去。
  玉蘭調腹,上仙蛻皮。
  《集仙錄》:張玉蘭,天師之孫也,幼不茹葷,年十七夢赤光自天而下,光中金字篆文隨光入口中,因而有孕。母氏責之,終不言所夢,唯侍婢知之,一旦謂曰:吾不能忍恥而生,死後當剖腹以明我心。其夕無疾而卒,見一物如蓮花鵑腹而出,視之乃素書金字《本際經》十卷,傳於世問。遂葬玉蘭,忽大風雲雨棺飛在木上,失經及玉蘭所在。今墓在益州溫江縣女郎觀是也。
  又,董上仙,遂州方義女也,年十七,神姿艷雅,故號上仙。一旦紫雲垂布,天樂下於其庭,二青童引之昇天。父母素愚,號哭呼之不已。去地十數丈,復下還家居數月,又復如是。後因蛻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