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應太中天子舉,四朝風月鬢蕭疏。不隨世祖重擔劍,卻為文皇再讀書。十載戰塵消舊業,滿城春雨壞貧居。一枝何事於君惜,仙桂年年幸有餘。主司覽彬詩,是年特放象及第。彬後南遊湖外,亦有道者也。
  《逸士傳》:董威在洛陽居白社,以殘絮縷帛為衣,號為百結。脩通行者,袁滋士流。
  《雲茨》:道士聶師道聞梅真人、蕭侍郎皆隱玉筍山,時人多見之,師道乃至玉筒,寓清虛觀,三遊郁木坑,或冀一見,堅心以去,山行極深。忽見一人布衣烏紗帽,自稱行者,問師道何往,聶以尋梅、蕭為答,行者曰:聞爾精動慕道,遍訪名山,情亦非易,爾宿業甚靜,已應玉籍有名,雖未便飛昇,亦當度世,我謝修通。又,袁相公滋未達時,因暇日登復州青漢,有一人儒服,與語甚狎,袁公曰:此境山泉奇異,當有靈仙之所都府。儒生曰:有道士五六人,問或一來,亦不知所居處,彼惡人知,然得美酒庶或一見也。公後得美酒而往,歷數宿,道流果來。儒生為列席致酒。儒生乃引袁公出拜,道士相顧失色,乃怒儒曰:此人誠志,況是士流。良久遂意解,因目袁生曰:此人似西華坐禪僧,去來已四十七年矣。問袁公之歲,適四十七矣,撫掌曰:公福祿已至。公後果拜相焉。
  左慈眇目,許畫偏頭。
  《三洞神仙記》:魏左慈能變化,後入東吳。吳有徐墮者,居丹徒,憩過之,墮門下有宿客,誑云:徐公不在,慈知客狂己,便即去。客見牛在楊木杪行,適上木則不知所在,下木即得牛,在木上又車轂皆生荊棘,長一.二尺,斫之不斷,推之不動也。客大懼,即報徐公,說有一眇目老翁,吾欺之,言公不在,及去車牛如此。徐曰:此左慈也,汝曹那得欺之。諸客分布逐慈,叩頭謝之,慈意解,即遣去,還見車牛如故。
  《括異志》成都畫師姓許,善傳神,一日有貧人弊衣憔悴來求傳神,許笑曰:君容壯若此,而求傳寫何也。其人解布囊出黃道服、鹿皮冠、白玉簪,頂冠易衣,危坐以手摩面,則童顏矣。引其鬚,應手而黑,乃一美丈夫也。許驚曰:不知神仙降臨。道士曰:君傳吾象置肆中,有求售止取千錢。後有識者曰:此靈泉朱真人也。求者輻輳,許責畫直,每象輒取二千,夢道士曰:汝福有限,不可妄取,安得忽吾言,將促其壽也。因批其頰。既寤,頭遂偏,乃號許偏頭。
  子推黃雀,君達青牛。
  《神仙傳》:介子推,晉人也,隱而無名,趙成子與之道。旦有黃雀在門上,晉重耳異之,與出居外十餘年,勞而不辭。及還介山,有伯子者常來呼推曰:可去矣。推乃從伯子遊。復文公遣人以玉帛徵,禮之而不去。
  《高道傳》:封衡字君達,常駕一青牛,因號青牛道士。人有病,不問識與不識,便以腰問竹管中藥,與之,或下針,應手立愈。魏武帝問養性大略,師曰:體欲常勞,食欲常少,勞勿過極,少勿過虛,去肥濃,節酸鹹,喊思慮,損喜怒,除馳逐,慎房室,春夏施寫,秋冬閉藏,則幾於道矣。
  上林獻棗,河陰市榴。
  《東方朔傳》曰:武帝時上林獻棗,上以杖擊未央前殿檻,呼朔曰:叱來,叱來,先生知筐中何物。朔曰:上林獻棗四十九枚。上曰:何以知之。朔曰:呼朔者上也,以杖擊檻兩大林也,朔來,來來棗也,叱叱者四十九。上大笑,賜帛十疋。
  《高道傳》:道士張元化,不知密修何道,鄉人一旦皆夢元化來別云:且暫遠遊。是夕果羽化。達旦,人有疑而來訪者,大小皆同。既葬之後,塚上有一竅可容臂,識者云:此蟬蛻矣。未幾,有客自河陰來貨石榴於汝墳,中途遇一道士自云:我乃汝墳張觀主,託附一書。仍市石榴數十顆,獻于北極殿客。諾之。既至,其徒曰:此書乃師之墨進也。引客至影堂,客曰:向所見者,與此略無異焉。
  攜琴負壺,浮家泛宅。
  《高道傳》:道士李真隱華山。岐州之西王祐者,家巨萬計,常設館以待四方,嘉肴旨酒無不備具。真攜琴負藥壺謁祐,遂延于館。真曰:我聞人之好樂皆有以師,縱橫者叉有游說之志,讀韜略者必有戰敵之心,吾擔一張琴、一壺藥,豈無旨哉。攜琴者,我知琴有古風,欲使人還淳朴,省澆浮也。負藥壺者,我知人之多病,欲使人少疾苦,常安平。且我之琴非止自化也,化人也。我之藥非止自保也,保人也。君雖能以有餘濟於人,固與不義而誅剝以富者則異矣,比古之豪貴待士則未也,要在賢不肖有別,則君之身名可保無累矣。真乃命酒自酌,達曉遽辭去。祐潛伺之,見真化一大鹿西走,不知所之。
  《唐史屬辭》:張志和字子同,顏真卿為湖州刺史,志和來謁,真卿以舟弊陋,請更之,志和曰:願為浮家泛宅,往來著霄問。李德裕稱志和隱而有名,顯而無事,不窮不達,嚴禮以敬。
  三洞羣仙錄卷之十五竟
  三洞羣仙錄卷之十六
  正一道士徠葆光撰集
  志和水戲,夏統耦耕。
  《績仙傳》:張志和,會稽山陰人也。時顏真卿東遊平望驛,志和酒酣,為水戲,鋪蓆於水上,獨酌嘯詠,其蓆往來,後有雲鶴隨其上。真卿親賓寮佐,觀者莫不驚異。尋水上揮手以謝真卿,上昇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