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偶太平,玄燻重滯布衣輕。安能世路趨名利,臣事玉皇歸上清。
  成子蛇噬,陳純鶴嘔。
  《真誥》:昔閒成子少好長生,學道四十餘年。後入荊山中,積七十餘歲,為荊山山神所試,成子謂是真人,拜而求道,而為大蛇所噬,殆至於死,賴悟之速而存太上、想七星以卻之,因而得免。
  《青瑣》:陳純至桃源,愛其漢山秀絕,裹糧沿漢尋勝,几九日,至萬仞絕壁下,夜聞壁問人語,純糧盡困外,忽聞美香,有巨花十餘片流出,因取食之。復見青衣探蘋岸下,乃詁之,曰:此即三源夫人之地,中秋夕三仙將會於此。俄三夫人邀入,見碧窗朱戶,非.世所有,宴會樂作,與純酬唱極洽,仍戒曰:君慎無往南軒。純潛往軒中,見案問有一玉笛,試取吹之,忽見故鄉人物山川儼然,妻兒聚會笑語,久之不見。純,不覺嘔一卯墮地,化鶴飛去。仙責曰:不聽吾戒,莫非命也,後三十年復當來此。乃以舟送純歸。
  四明賓友,九宮仙嬪。
  《真誥》:魏武帝為北君太傅,孫策,漢高祖、晉武帝、苟或為四明賓友。《女仙傳》:帝高辛時,蜀地未立君長,無所統攝,遞相吞噬。蠶女之父為鄰所掠,唯所乘馬猶在。女念其父殆廢飲食,其母慰撫之,因誓於眾曰:有得父還者,以此女妻之。然無能得父歸者。一旦其馬絕絆而去,載其父歸,自此馬嘶嗚不肯飲噴,父曰:誓於人,馬配人而偶非類可乎。父怒,射殺之,曝其皮於庭。女過其皮,忽起巷女飛去。旬日皮復棲於桑,女化為蠶,食桑吐絲成繭,衣被人問。父母念之不已,忽見蠶女乘雲駕此馬自天而下,謂父母曰:太上以我孝,授以九官仙嬪,無復憂念也。沖雲而去。蜀之風俗,官觀皆塑女子披以馬皮,謂之馬頭娘子,以析蠶桑焉。
  鬱夷金霧,蒼梧珠塵。
  《拾遺記》:蓬菜東有鬱夷國,時有金霧,常浮轉低昂,有如山架樓室,常向明以開戶牖。及霧滅歇,戶皆向北。又岱輿山南平沙千里,色如金,若粉屑,靡靡常流,烏獸行則沒足,風吹沙起如霧,亦名金霧。
  又舜時有烏如雀,自丹洲而來,吐五色之氣,氤氳如雲,名日憑霄。雀能常飛,街青沙珠,輕細風吹塵起,名日珠塵。今蒼梧之外,山人探藥時得青石圓結如珠,服之不死,帶之身輕。故仙人方因遊南嶽七言贊曰:珠塵圓靜輕且明,有道服之得長生。
  馬明救病,峭嵓拯貧。
  《列仙傳》:馬明生者,少為縣史,為賊所殺,垂死,遇神人以藥救之即活,方知長生之衍有驗,遂隨之負藥茨,至廬山以受道要。馬明合後周進天下,勞苦辛動,願合藥以救人病,不願昇天,每居人問,人多不知其神仙也。
  《高道傳》:譚峭岩者,茅山道士,寶曆中遊天台江浙問,貌如二十許人,人亦不知其有道。務以陰功救物,常遺金於塗以拯貧乏。或報之,殊不認,問其故,則曰:陰真君化土為金以賑不足,吾恨未能。且無用之物以遺人,亦何怪。久而知其有神丹化金。
  于章剪祟,元澤笞神。
  《高道傳》:法師于章字長文,開皇問受黃化丈人太極真公六十甲子及五帝五嶽符印凡百三十六首,並論天地原流、符之本末、置壇法式,乃錄受符日月及真仙語訣次第記之。由是知師通冥之心與日俱進,故除妖剪祟,其神變不可量,而流俗霑惠日益多矣。
  又,左元澤,溫州青障觀有土地,里人常以血食祀之,苟祀之不至,則為祟,元澤以杖笞神背三下,翌日有大狸死於庭,背有杖痕者三。里人復夢神告曰:託附吾者為仙官杖死,慎勿以血食祭我也。
  禹鈞五枝,季卿一葉。
  《竇練議錄》:竇禹鈞嘗夢祖考告以無子及壽數不永,後十年復夢其祖考告之曰:汝三十年前實無子分,又壽促,我私告汝,今汝自數年以來名掛天曹陰府,以汝有陰德,延算三紀,賜五子,皆榮顯,仍以福壽而終,死後當留洞天充真人位。故馮道贈禹道鈞詩曰:燕山竇十郎,教子以義方。靈樁一株老,仙桂五枝芳。蓋謂此也。
  《仙傳拾遺》:陳季卿因遊長安青龍僧合,會一老黃與季卿擁鑪以坐,見壁上有寰海華夷圖,季卿嘆曰:十年辭家,辛苦萬里,何由泳淮泛洛至于家山耶。翁笑日.□此不難政。命侍童折諧前一竹葉置於圖中渭水之上,注目於此舟,可如向來之願矣。。季卿瞪目,覺渭水波動,竹葉已成巨舟,恍然舟泛,遂及於家。見兄弟妻子听喜迎拜,復辭家登舟,至渭濱,歡然如夢,坐在畫圖之前,仙翁擁鑪如舊。季卿謝之,因問翁姓名,翁滷:吾不歡姓右示於人問,但居終南山已七百年矣,子有道骨,故相值爾。
  馮俊負囊,王遙擔筐。
  《原化記》廣陵馮俊以傭賃資生,常遇一道士於市買藥,置一囊可重百餘斤,售俊負之,至六合,乃登小舟,頃之忽抵廬山星子灣也,見平湖渺然,山嶺疊秀。道士上岸行約五六里,至一山下,有大石方數丈,道士以石扣之,石遂開,有二小童出於石問,洞中有數道士奕棋戲笑,道士曰:擔#1人甚飢#2。乃與胡麻飯食之,謂俊曰:勞汝遠來,授與錢一千文。俊辭歸,乃指一石若虎形狀,令使乘之。道士鞭石,其去如飛,不覺已在廣陵門外。比至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