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時南窗下有窺看,帝驚問何人,母曰:是汝侍郎東方朔,性滑稽,我鄰家小兒也。
  《廣記》:唐刺史張士平中年夫婦俱雙瞽,遂杜門醮謝,以析保佑,愈久愈勤。元和問,忽遇一書生曰:此疾不假藥餌,但於福地鑿并得水洗之可也。君從之開井,取水洗眼,即時明冷。夫婦作禮厚謝,書生不受,曰:吾乃太白星官也,以子抱疾不忘於道,精勤無怠,上帝遣我授汝道衍,以答修奉之勤。金帛之遺,非吾所好。
  白至仙居,李踐真境。
  《廣記》:白幽求,貞元中下第,入.海,風飄雨馳,維舟山下,夜聞風擊木葉相摩,如人誦詩之聲,云玉幢亙碧虛,此乃仙人居之句。俄而見千餘人騎龍控鶴、乘龜履魚而至,以手指水,如在月中行,有呼水府使者白幽求而授以水府之牒。幽求隨行,忽至一島上,望見人煙,遂歸家,無有存者,云已數代矣。
  《仙傳拾遺》:李琳,燕人也,寶曆中與友人遊五臺山,偶墮於風.穴中,見一人形如獅子,引入洞中,即以水令琳飲之,且曰:汝雖几流,得入吾洞府,踐吾真境,亦有道分矣。汝有希生之心,今暫歸,他日可復來飲此神漿,亦可延年益壽矣。
  昭王懷珠,玄帝埋鼎。
  《仙傳拾遺》:昔黃帝時務成子遊寒山之嶺,見黑蚌在高崖之上,故知黑蚌能飛矣。至燕昭王時,其國獻於昭王,昭王取珪璋之水洗其沙泥,乃嘆曰:自有日月以來,見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,此蚌千歲一珠也。王暑月常懷此珠,體自輕凍,號銷暑招涼珠。
  《真誥》:大茅山有玄帝時銅鼎,鼎可容四五斛,在山獨高處,入土八尺許,上有盤石掩鼎上,玄帝時命東海神使埋藏於此。
  武丁被召,少君言請。
  《仙傳拾遺》:成武丁,桂陽人也,年十三為縣宰遣送物上州,州牧周听異之,留為文學主薄。因被使自京還過長沙郡,投郵合不及,遂宿野木下,忽聞人有語云:向長沙市藥。平旦見二鶴,君異之,遂往市門伺侯,果見二老人,君從之數里,老人問:子隨我何求耶。曰:聞有濟生之衍,因來侍從耳。老人顧笑,於袖中出玉函,看素書,果有武丁姓名,各出藥一粒與之,因而得道。一日謂弟曰:七月七日牽牛詣織女,吾被召還官,不得久留。言訖而卒,後葬,太守,使人發棺,不復見尸,但有青竹杖并烏而已。
  《神仙傳》:李少君嘗合丹,丹未成,謂武帝曰:陛下不能絕奢侈,遠聲色,殺伐不止,喜怒不除,萬里有不歸之魂,市朝有流血之鬼,神丹大道未可得成也。少君忽稱病,是夕帝夢與少君俱上嵩山,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節從雲中下,言太一請少君,帝覺,謂近臣曰:少君將舍我去。明日少君疾困,帝自往視,則已化矣,帝曰:故化去耳。斂而失之。
  三洞羣仙錄卷之七竟
  三洞羣仙錄卷之八
 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
  漆園傲吏,煙波釣徒。
  晉郭璞遊仙詩曰:漆園有傲史,萊氏有逸妻。注云:莊子嘗為漆園史,楚威王使厚幣迎,許以為相,莊周笑謂楚使曰:亟去,無汙我漆園傲史。
  《漁歌記》:憲.宗求訪玄真子《漁歌》,李德裕為潤州刺史,乃獲之。玄真子,張志和也,自號煙波釣徒,歌曰:西塞山邊白烏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,青著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二曰:釣漁父,褐為裘,兩兩三三舫艋舟。能縱棹,慣乘流,長江白浪不曾憂。三曰:霄漢灣裹釣魚倉,舫艋為家西復東,江上雪,浦邊風,笑著荷衣不嘆窮。四曰:松江蟹舍主人歡,菰飯尊羹亦共准,楓葉落,荻花乾,醉拍漁舟不覺寒。五曰:青草湖中月正圓,巴陵漁父棹歌蓮,釣車子,獗頭船,樂在風波不用仙。
  蘇耽鶴櫃,孫真牛車。
  《梆江集》:蘇仙君耽忽一日掃灑庭宇,具衣冠,若有所待。俄見西北雲鶴翔集,從空而下,君乃入,跪白母曰:太上召補為真官,儀衛已至,不得終養。言訖拜辭,子母戲歌久之,母曰:汝去後,使我何以存養。君因留一櫃,肩鎳甚固,曰:有所闕乏,可扣櫃呼之,所須即至,慎勿開也。自後母但有所闕,叩櫃其物立至。母一日心疑其櫃,開視之有雙鶴飛去,自後雖扣,無復應矣。
  《抱朴子》:孫真事帛和先生得其道,一日告行,先生將一符函與之,云:前有牛車迎汝即乘之,所有供給行廚,食之無疑,切不可開函。真跪受,以行前果有牛車來,問曰:君是孫道士乎,帛君遣制相迎。真上車如飛,每渡水不由橋梁,酒食供給悉備。一日弟子竊開,只見畫牛車一乘,即時不知所在。真後亦數與帛和乘車出入。
  彌明賦鼎,陶白攜壺。
  《高道傳》:道士軒轅彌明往來衡、湘問,與劉師服友善。彌明自衡山過太白,知師服在京,夜抵其居。校書郎侯喜有詩名,與師服擁爐說詩,彌明在座,貌甚陋,喜視之蔑如也,彌明因指爐中石鼎曰:二子能賦此乎。師服雖舊識,不知其有文也,劉先生吟曰:巧匠新山骨,制中事煎烹。次侯曰:直柄未當權,塞屆且吞聲。彌明啞然笑曰:子詩如是而已。因高吟迭賦十餘韻,彌明應之如響,二子思竭不能續,起謝曰:尊師非世人能出也。其輩伏矣。
  《廣記》:陶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