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吐納,不辭動苦。至江十,父母強令適劉久為妻,生二子。夫人訓誨二子成立,遂告別寢,修鍊動至,感太極真人及方諸青童君等降謂夫人曰:太上已注子之仙名於玉札矣,子其勉哉。
  又魯妙典者,九疑山女冠也。生而敏慧,及笑,遇人授《黃庭經》而告之曰:此經扶桑大帝官中金書,誦詠萬遍,得為神仙,但在勤心爾。經云誦之萬遍昇三天,千災已消萬病痊。居山誦此,如與千人同倡,惟息人不能修。妙典遂入九疑山,誦經十年,真仙下降,白日昇天。至今仙壇石上履逵存焉。
  老叟蒸兒,孺子烹犬。
  《神仙傳》:維陽十友者,家富足,拉為道友,遞以酒食為娛,常有一老史,弊衣縊縷,每造其席,眾亦不拒。一日酒酣,謂眾曰:某雖貧乏,欲具一會奉酬,可乎。眾皆唯。明日乃延入一茅合中,丐者數輩,相邀環坐,乃昇一巨板以油幕之,揭視即爛蒸小兒。眾深惡之,皆不食,史曰:此千歲人參也,頗不易得,欲以此報,既不食,命也。各自分食,乃昇天而去。
  《高道傳》:朱孺子師道士王元正,居大答巖。一日漢側見二小花犬,異而逐之,入枸杞叢下,因與師掘杞叢,得二枸杞根,壯如犬,師令烹之。孺子看火三日,因先嘗味,又見根爛,乃食之。孺子忽出,覺身輕,飛於峰上,雲氣擁之而去。元正食其餘,亦得不死。今謂之童子峰。
  高聞笑蟹,曹操驚鱸
  《括異志》:高闈得養生衛,飲酒至數斗不亂。申郎中為江束漕,每按部,鈴拉之同行嘗織舟。貴池亭有九華李山人者,與高友舊,因謁申,延之使飲,各盡二斗餘,殊無醉態。高取釣竿曰:各釣一魚以資語笑,然不得取蟹。迺鈞餌投坐前號鑪中,俄頃李引一蟹出,高笑曰:始釣魚,令得蟹,可罰也。
  《後漢隱逸傳》:左慈字元放,嘗在司空曹操坐,操從容顧眾賓曰:今日高會,珍羞略備,所少昊松江鱸魚耳。元放於下坐應之曰:此可得也。因求銅盤貯水,以竹竿餌釣於盤中,須突引一鱸魚出,操與會者皆驚,操曰:一魚不周坐度,可更得乎。元放乃更餌釣沉之,須突復引,皆長三尺餘,生鮮可愛。操使巨前繪之,周泱會者。
  馮良棄世,杜契隱居。
  《真語》:馮良為縣史,自恥無志,毀車殺牛,裂敗衣情,學道衍,抗志嚴恪。州郡禮辟,不就。朝廷聞,三公爭讓位於良,不就。後漢時人也,六十七歲遂棄世,束渡入茅山,今在鹿跡洞中。
  又杜契,建安初渡江,依孫策入會稽,為孫權校尉。黃武二十年,遇介先生授以守元白之衍,遂隱居大茅之東,能隱形,亦數見身出,或探伐貿易衣糧,而人不知。
  泰宜寶洞,元真仙墟。
  《丹臺新錄》:周亮字泰宜,師姚坦其衍。人有能飛沙走石一切妖魅事,亮即持經誦咀,邪物各復其形,或死於左右。常與神仙遊行寶洞,嘯詠終日。
  《廣記》:薛元真少好道,時棲五嶺,謂人曰:九疑五嶺,神仙之墟,山水幽奇,煙霞勝異,如陽朔之峰巒挺技,博羅之洞府清虛,不可忘也。所以祝融棲神於衡阜,虞舜登仙於蒼梧。赫胥耀跡於溝峰,黃帝飛輪於鼎湖,其餘高仙列真、神人輔相騰書逍遙者,其故何哉,山幽而靈,水深而清,松竹交映,雲蘿杳冥,固非凡骨塵心之所愛也。況邃洞之中別開天地,瓊漿滴乳、靈草秀芝,豈塵目能窺,几展所·履矣,得延年之道而優游其地,信為樂哉。
  世雲羽扇,玄同楓車。
  《高道傳》:吳猛字世雲,自鍾陵還,欲濟大江,遇飄風怒濤,遂以白羽扇畫水而渡,眾皆異之。
  《集仙錄》:薛玄同號玄同子,誦《黃庭經》不替,遇神仙下降,告之曰:子誦《黃庭》有功,地司累奏簡在紫虛之府。因授。訣。至咸通問,紫虛元君降授九華之丹,曰:服此當遣紙車迎汝歸嵩山矣。是夕解化,無尸。表奏,僖宗異之。
  成連刺船,顓和擊石。
  《樂府解題水仙操》: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,云:吾師方子春在束海中,能移人精。迺與伯牙俱往,至蓬萊山,留伯牙曰:吾將迎師。刺船而去,旬日不返。伯邪但聞水聲頑洞,山林杳冥,韋鳥悲號,欺曰:先生將移我精。援琴而歌,頓悟妙旨。成連刺船迎之,伯牙遂妙天下。
  《女仙傳》:太元女姓顓名和,自少行道,能開關鑰,指山山傾,指木木倒。常將弟子行山,日暮,以杖擊石,石為之開,便睹門戶狀帳、酒肴之物。如此萬里須臾之問,老少無常。後入抱犢山昇天。
  崇子致譽,奉林閉息。
  《真語》:東卿君曰:昔有郭崇子與弟兄四人。俱為惡人所擊傷其臂,三弟大怒,欲治之,崇子曰:無用怒。乃遣去。此人後出仕宦,而崇子致譽數數非一,此人往謝之,而猶譽不止,其人曰:我惡人也,不可以受君之施。遂自.殺。崇子後得道,而太極真人以崇子有殺人之過,不得為真人上仙耳。
  又,東卿君曰:劉奉林學道於嵩山,積四百年,三合神丹而為邪物所敗,乃徙入委羽山,閉氣不息,於今千餘年矣,猶未昇仙。云此人但得不死,未能有所役使。
  通和青紫,清虛黃赤。
  《高道傳》:賀知章為祕書監,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