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禍,乃尸解於木沼山。
  稚川金闕,公遠碧落。
  《本傳》:玉皇詔葛真人曰;洪久傳心要,善養胎真,演神方治病於生靈,迷先典廣行於塵世,陰功濟物,密行齊真,名係玉都,身歸金闕,可宜於三月三日寅時昇車上天者。
  《本傳》:語羅真人云:公遠能除水怪,救濟生靈,誠祟驅邪,召龍致雨,有行藥痙病之善,有施符遣疾之功,內修三一,外養四生,名著仙都,身歸碧落,可宜於正月十五日午時駕赤龍車歸天者。
  沈羲龍虎,公陽鸞鶴。
  《抱朴子》:沈羲,吳人也,學道於蜀,救人利物,德感上帝。一日出行塗中,忽見青龍、白虎車各一乘,從者十數人,皆朱衣,仗節滿道,問曰:君見沈道士乎。羲曰:某是也。史曰:子有功於民,黃老君遣仙官來迎子為碧落侍郎。於是昇天。
  《西山記》:鍾離嘉字公陽,許直君之甥也,好處林巒。許君愛其有授道之質,遂付以祕訣,令密修之。.許君上昇,告以沖昇之日,紫雲自天而下,青鸞白鶴翔舞於庭,仙童玉女下迎公陽白日上昇。
  帛公素書,甘君仙藥。
  《神仙傳》:于君者因病癩數十年,百藥不能愈,忽見市中賣藥公,姓帛,因往問之,云:可救。以素書二巷授之,曰:不但愈病而已,當得長年。于君再拜受之。于君思得其意,內以治身修性,外以消災救疾,無不愈者。道成仙去。
  《西山記》:甘真君字伯武,以孝行見推於鄉里。仗劍隨許真君除妖,其功居多。許君授以祕訣,而君潛匿形影,人莫之測。一日,天際忽聞天樂之聲,須臾祥雲綵霞暉映,而君昇天。
  鄭公崑臺,子廉魏閣。
  《青瑣》:進士牛益出都門,息柳陰之下,夢至高門大第,吏云:此韋玉官也。熟視迺故人呂臻,呂曰:五。掌此官。益見殿上有白玉牌,朱篆,蒙以絳紗,大字云:中州天仙籍。其次皆名氏數千,其中唯識數人呂及夷簡、李迪、余靖而已。益問天仙之詳,呂曰:自有次序真命,上非子可知。益曰:今世卿相率皆仙乎。曰:十中有七八。益曰:富公弼,國之元老,豈其仙也。曰:富公是崑臺真人,壽九十三歲方還崑府。益曰:公今何職。曰:更三百年補地上主者。益曰:王者人是何官。曰:掌五嶽四瀆、名山大川者也。
  《括異志》:衡嶽道士率子康,落魄嗜酒,性獷戾,易辱人以言,人亦少與之接,故以牛呼焉。居山之魏閣,禮部侍郎王公祐守潭州,立夏將命祀祝融,至衡嶽,因訪所謂魏閣者。及至,則子康方醉寢,王公與語,甚異之,遂載與還郡,日與之飲酒。問辭歸山,復止魏閣者。一日忽謂人曰:我將遠行,當一別王公。即日扁舟下潭來謁,且曰:將有所適。王公留與之飲,居二日,辭歸。至日以書別衡山觀主李公,盥浴服飾,焚香秉簡而蛻去,聞者驚異,李為買棺厚葬之。殆半歲,有衡嶽僧自京師至安上門外,子康來看京師云:即途時,蒙李觀主厚有寶行。懷中出一書附僧為謝。李發封,乃真子康書也。人皆嘆王公之默識。
  三洞羣仙錄卷之三竟
  三洞羣仙錄卷之四
 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
  尊師何何,先生僕僕。
  《神仙傳》:衡山有一道士,不示姓名,或問其姓,則日何,問其名,則日何,時人因呼為何尊師。或問:師無言,何以開悟後人。曰:知不知上,不知知病,誰能鑿混沌之竅而達自然之理邪。遂杖草入山,而虎豹隨之。司馬先生曰:此可謂才全而德不形者也。後尸解,雷震,尸遂不見。
  《廣記》:僕僕先生,不知何許人,自云姓僕,時人因號僕僕先生。寓光州黃土山,即三十餘年,餌杏丹,飲食如常人,貨藥為業,人皆不識之。時王弁遇之,而授弁以杏丹之訣,先生即時昇雲天。太守李休光聞之,以為不祥。先生復降休光之府,休光曰:若仙當往去,而復來,妖也。先生曰:麻姑、茅君皆問道於我,子以為妖,何也。休光叱左右執之,即時龍虎君見於前,而先生上昇,煙雲四合,雷電震動,觀者奔走,休光謝罪。明皇詔立官觀,至今存焉。
  侯觀三松,蘇菴兩竹。
  高道傳:道士侯楷字法光,京兆人也。魏正始中為道士,授天文祕訣,晨夕之奉,久而愈勤。卜居於寒谷,行三奔衍,誦《大洞經》及《三皇內文》劾召之法。其居有清泉環流,三松偃覆,酒然幽寂,是為柄真之所,遂號三松觀。
  《梆江集》:蘇真君耽母年百餘歲,無疾奄然而逝,鄉人為立封木以禮斂葬。是日,郡東北隅牛脾山上有紫雲覆木,瀰漫不散,又若有白馬一疋擊於林問,遂聞山嶺上有號哭之聲,皆云蘇君歸持母服。鄉人竟往即之,其草菴前哭泣之所,基址平坦,有竹兩株,無風自搖,掃其地,終年常淨。三年之後,無復哭聲,白馬亦不復見矣。
  胡倣勵金,雍伯種玉。
  《神仙傳》:唐陳休復號七子,貞元中來居褒城,耕農探樵,與常無異。多變化之衍,好事少年五七人求學其衍,勤動不已,語未終,忽暴卒,須突真敗。眾皆驚走,莫敢回視,自此少年不敢干之。昌明胡倣常師事之,將赴任,留錢五千為休復市酒,笑而不取,曰:吾金玉甚多,恨不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