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不甚食,或出人問飲少酒、鵝卵一枚,呼聖姑。就求子,往往有效,造者充滿山谷。昂呼問,無所對,以為妖惑,鞭之三十,瘡即痙。後失所在。
  道義馴鹿,君友引犬。
  《高道傳》:道士王道義知終南山有尹喜真人登真之所,大和中,自姑射山將門弟子六七人來居樓觀。以永平三年師羽化,白雲滿室,異香盈庭,有白鹿外於庭中,旬日或隱或見,既殯,乃絕。鄉人見道義乘白鹿沖天矣。
  《茅亭客話》:遂州小漢縣石城鎮村民和君友,於雲頂山寺遇一道士,布衣鹿情,引一黑犬,令君友攜壺杖到青城山,初由荒徑,見怪石夾道,細竹桃花,飛泉嗚瀨,至一觀宇,令君友致囊杖于階上,云:爾有仙表。乃取藥一粒,令吞之,曰:九月八日復當來此。乃遣君友歸家,了無飢渴之念。至其日是夕,山谷月皎風清,君友如有所待。達旦,雲霞相映如有五色,君友仰觀躡空,祥風綵霧鬱然而起,遂越巨壑層巒而去,極目乃沒。
  干樸識陶,和璞笑琯。
  《丹臺新錄》:嘗有人從江外還,忽逢一人乘小小鹿頭船子,劣容一人,從浪中直來,便呼其人姓名曰:顧道度下都去,吾欲寄尺書與茅山,陶隱居。正爾作書,垂當見授,忽云:罷,君會不往山中,我尋自下去。此人至都,果忽忽便往廣陵。後子良問洪先生,洪云:此人乃中嶽仙干朴,其前生經識陶某耳,非今生相識也,豈復來此耶。
  《高道傳》:邢和璞,不知何許人,麗居瀛海問。時房琯為廬氏宰,待和璞甚善,因攜手,不覺行數十里。至夏谷村,有廢佛堂,松竹森映,共坐其下。和璞以杖擊地,令侍者掘之深數尺,得一瓦甕,中有婁師德與永公書,和璞笑謂琯曰:省此乎。琯髡鬃記前世嘗為僧名永,和璞復曰:君當為輔相,善自愛也。
  梅姑履水,道華登松。
  《異苑》: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姑廟生,時有道衍,能著履行水上,至今廟晦望之日見水霧中曖然有履形。
  《高道傳》:侯道華,几所居之觀有損處,即持斧斤以茸之,勤苦備歷。一日修殿宇,忽於梁問得丹一粒,即吞之。觀門前有一松木,道華登松去其枝梢,人責之,答曰:恐礙我上昇。人皆以為狂。後七日凌晨,道華昇松頂,揮手謝曰:我受玉皇詔,授仙臺郎,知上清官善信院,今去矣。復留詩云:帖裹大還丹,多年色不移,前宵盜喫卻,今日碧空飛。俄頃雲中音樂聲,幢幡隱隱,凌空而去。
  令威仙鶴,宋纖人龍。
  《搜神記》:遼束城門華表柱有仙鶴立其上,人不知,欲射之,其鶴飛於空中,自歌云:有烏有烏丁令威,去家千歲今來歸,城郭猶是人民非,何不學仙塚景景。後人於華表柱立二鶴,自此始矣。
  《晉逸史》:宋纖有才藻,去官,不與人交遊,隱居酒泉,弟子受業者三千人。酒泉太守圖其像於閣上,出入祝公,頌曰:為枕何石,為漱何流,形雖可見,名不可求。遂造其門而嘆曰:名可聞而身不可見,德可仰而形不可睹,而今而後,知先生乃人中之龍也。
  王鼎物外,乖崖夢中。
  《雅言雜載》:王鼎書歌詩,好神仙,心遊物外,時人或謂有所得,問之,終不泄露。詩百餘篇,傳於人問,如:風落蠹枝驚鶴去,水流山果向人來。贈程明甫云:古縣枕前灘,官閑道自安,執盃山烏唱,曬藥野猿看。石縫橫琴筆,搓頭插釣竿。不知陶靖節,早晚入雲端。
  《忠定公錄》:張乖崖在成都,夢謁紫府真君,接語未久,忽報請到西門黃兼濟承事。承事以幅巾道服而趨,真君降階接之,禮頗隆盡,且揖張公坐黃之下,諭顧詳款,似有欽嘆之意。公朔旦即遣吏詣西門召黃承事者,戒令具常所衣之服來。比黃即至,果如夢中,公即以所夢告之,問:平日有何陰德,蒙真君厚遇如此。黃曰:無他長,每歲遇米麥熟時,以錢收耀,至明年米麥未熟,小民艱食之際耀之,價直不增,升斗亦無高下。在我者初無所損,而細民得濟所急。公曰:此承事所以坐某之上也。乃令史掖而拜之。
  順興宿德,少道陰功。
  《丹臺新錄》:李先生字順興,京兆人也。因秋分之夕,忽有飛仙千餘騎翔集空中,有二人在庭,謂先生曰:上帝有命,遣仙官於紫閣上石室中相待也。吾二人乃直日之神,奉使來召,宜即展駕。先生與之相隨越度峰谷,若乘飛紙,倏然便至。乃見三真人各坐一狀,自然有五色雲霞羅覆其上,侍從僚屬精光璨鬱,幢幡羽蓋非可名字,先生即稽首請白日內飛之道,真人曰:子有宿德,位階仙官,而欲形神同舉,不足為難也。
  《王氏神仙傳》:王少道以陰功救人,積德成仙,常語人曰:功滿三千,白日昇天,修善有餘,坐降雲車,弘道無已,自致不死,斯言信哉。而《真誥》云:童初府有王少道,漢時人也。
  杜沙龍飛,馬符鼠伏
  《丹臺新錄》:杜昇真人,莫測其年壽,絕粒飲水,如二十許人。能以沙書一龍字,浮於水上,叱之則變為小龍,飛起丈餘,隱隱雲霞,生呼之即下。
  《神仙傳》:馬湘遍遊名山,人皆不知有道衛。常州太守馬公聞之,召以年兄待之,公曰:城中多鼠。湘即書符,令人貼於壁下,長嘯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