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樞經》曰:天之在我者德,地之在我者氣,德流氣薄而生者也。然德者道之用,氣者生之母也。
  人能應四時者,天地為之父母;
  人能應四時和氣而養生者,天地怛畜養之,故為父母。《四氣調神大論》曰: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聖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也。
  知萬物者,謂之天子。
  知萬物之根本者,天地常育養之,故謂日天之子。
  天有陰陽,人有十二節;
  節,謂節氣。外所以應十二月,內所以主十二經脈也。
  天有寒暑,人有虛實。
  寒暑有盛衰之紀,虛實表多少之殊,故人以虛實應天寒暑也。
  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,不失四時;知十二節之理者,聖智不能欺也;
  經,常也。言能常應順天地陰陽之道而修養者,則合四時生長之宜。能知十二節氣之所遷至者,雖聖智亦不欺侮而奉行之也。
  能存八動之變,五勝更立;能達虛實之數者,獨出獨入,階吟至微,秋毫在目。
  存,謂心存。達,謂明達。怯,謂欠怯。吟,謂吟嘆。秋毫在目,言細鈴察也。八動謂八節之風變動。五勝謂五行之氣相勝。立謂當其王時。變謂氣至而變易。知是三者,則應效明著。速猶影響,此自#8神之獨出獨入,亦非鬼靈能召遣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楊上善云:怯,核遮切,謂露齒出氣。
  帝曰:人生有形,不離陰陽,天地合氣,別為九野,分為四時,月有小大,日有短長,萬物并至,不可勝量,虛實階吟,敢問其方?
  請說用針之意。
  岐伯曰:木得金而伐,火得水而滅,土得木而達,金得火而缺,水得土而絕,萬物盡然,不可勝竭。
  達,通也。言物類雖不可竭盡而數,要之皆如五行之氣,而有勝負之性分爾。
  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,黔首共餘食,莫知之也。
  言針之道,有若高懸示人,彰布於天下者五矣。而百姓共知餘食,咸棄蔑之,不務於本,而崇乎末,莫知真要,深在其中。所謂五者,次如下句。○新校正云:按全元起本餘#9食作飽食。注云:人愚不解陰陽,不知針之妙,飽食終日,莫能知其妙益。又《太素》作飲食。楊上善注云:黔首共#10服用此道,然不能得其意。黔,音鈐。
  一日治神,
  專精其心,不妄動亂也。所以云手如握虎,神無營於眾物,蓋欲調治精神,專其心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楊上善云:存生之道知此五者,以為攝養可得長生也。魂神意魄志以為神主,故皆名神,欲為針者,先須治神。故人無悲哀動中,則魂不傷,肝得無病,秋無難也;無休惕思慮,則神不傷,心得無病,冬無難也;無愁憂不解,則意不傷,脾得無病,春無難也;無喜樂不極,則魄不傷,肺得無病,夏無難也;無盛怒者,則志不傷,腎得無病,季夏無難也。是以五過不起於心,則神清性明;五神各安其藏,則壽延遐算也。
  二日知養身,
  知養己身之法,亦如養人之道矣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用針者,以我知彼,用之不殆。此之謂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太素》身作形。楊上善云:飲食男女,節之以限,風寒暑濕,攝之以時,有異單豹外凋之害,即內養形也。實慈恕以愛人,和塵勞而不進,有殊張毅高門之傷,即外養形也。內外之養周備,則不求生而久生,無期壽而長壽,此則針布養形之極也。玄元皇帝曰:太上養神,其次養形。詳王氏之注,專治神養身於用針之際,其說甚狹,不若上善之說為優。若叉以此五者解為用針之際,則下文知毒藥為真,王氏亦不專用針為解也。
  三曰知毒藥為真,
  毒藥攻邪,順宜而用,正真之道,其在玆乎?
  四曰制砭石小大,
  古者以砭石為針,故不舉九針,但言砭石爾。當制其大小者,隨.病所宜而用之。○新校正云:按全元起云:砭石者,是古外治之法,有三名:一針石,二砭石,三饞石,其實一也。古來未能鑄鐵,故用石為針,故名之針石,言工鈴砥礪鋒利,制其小大之形,與病相當。黃帝造九針,以代饞石,上古之治者,各隨方所宜,束方之人多癱腫聚結,故砭石生於束方。
  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。
  諸陽為府,諸陰為藏,故《血氣形志篇》曰:太陽多血少氣,少陽少血多氣,陽明多氣少#11血,少陰少血多氣,厥陰多血少氣,太陰多氣少血。是以刺陽明出血氣,刺太陽出血惡氣,刺少陽出氣惡血,刺太陰出氣惡血,刺少陰出氣惡血,刺厥陰出血惡氣也。精知多少,補寫萬全。
  五法俱立,各有所先。
  事宜則應者先用。
  今末世之刺也,虛者實之,滿者泄之,此皆眾工所共知#12也。若夫法天則地,隨應而動,和之者若響,隨之者若影,道無鬼神,獨來獨往。
  隨應而動,言其效也。若影若響,言其近也。夫如影之隨形,響之應聲,豈復有鬼神之召遣耶?蓋由隨應而動之自得爾。
  帝曰:'願聞其道。岐伯曰: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,
  專其精神,寂無動亂,刺之真要,其在斯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