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休而母養,故氣執持於父母之鄉也。餘持同。
  起於春,
  自得其位,故復起。餘起同。
  禁當風。
  以風氣通於肝,故禁而勿犯。
  肝病者,愈在丙丁,
  丙丁應夏。
  丙丁不愈,加於庚辛,
  庚辛應秋。
  庚辛不死,持於壬癸,
  壬癸應冬。
  起於甲乙。
  應春木也。
  肝病者,平旦慧,下哺甚,夜半靜。
  木王之時,故爽慧也。金王之時,故加甚也。水王之時,故靜退也。餘慧甚同,其靜小異。
  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
  以藏氣當散,故以辛發散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辛甘發散為陽也。《平人氣象論》曰:藏真散於肝。言其常發散也。
  用辛補之,酸寫之。
  辛味散故補,酸味收故寫。○新校正云:按全元起本云:用酸補之,辛寫之。自為一義。
  病在心,愈在長夏,長夏不愈,甚於冬,冬不死,持於春,起於夏,
  如肝例也。
  禁溫食熱衣。
  熱則心躁,故禁止之。
  心病者,愈在戊己,
  戊己應長夏也。
  戊己不愈,加於壬癸,
  壬癸應冬。
  壬癸不死,持於甲乙,
  甲乙應春。
  起於丙丁。
  應夏火也。
  心病者,日中慧,夜半甚,平旦靜。
  亦休王之義也。
  心欲奕,急食鹹以奧之,
  以藏氣好更,故以鹹柔奧也。《平人氣象論》曰:藏真通於心。言其常欲柔奧也。
  用鹹補之,甘寫之。
  鹹補,取其柔更。甘寫,取其舒緩。
  病在脾,愈在秋,秋不愈,甚於春,春不死,持於夏,起於長夏,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。
  溫濕及飽,并傷脾氣,故禁止之。
  脾病者,愈在庚辛,
  應秋氣也。
  庚辛不愈,加於甲乙,
  應春氣也。
  甲乙不死,持於丙丁,
  應夏氣也。
  起於戊己。
  應長夏也。
  脾病者,日映慧,日出甚,
  新校正云:按《甲乙經》日出作平旦。雖日出與平旦時等,按前文言木王之時,皆云平旦,而不云日出,蓋日出於冬夏之期有早晚,不若平日一之為得也。
  下哺靜。
  土王則爽慧,木剋則增甚,金扶則靜退,亦休王之義也。一本或云日中持者,謬也。爰五藏之病,皆以勝相加,至其所生而愈,至其所不勝而甚,至於所生而持,自得其位而起,由是故皆有問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
  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,
  甘性和緩,順其靜也。
  用苦寫之,甘補之。
  苦寫,取其堅燥。甘補,取其安緩。
  病在肺,愈在冬,冬不愈,甚於夏,夏不死,持於長夏,起於秋,
  例如肝也。
  禁寒飲食寒衣。
  肺惡寒氣,故衣食禁之。《靈樞經》曰:形寒寒飲則傷肺。飲尚傷肺,其食甚焉。肺不獨惡寒,亦畏熱也。
  肺病者,愈在壬癸,
  應冬水也。
  壬癸不愈,加於丙丁,
  應夏火也。
  丙丁不死,持於戊己,
  長夏土也。
  起於庚辛。
  應秋金也。
  肺病者,下哺慧,日中甚,夜半靜。
  金王則慧,水王則靜,火王則甚。
  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
  以酸性收斂故也。
  用酸補之,辛寫之。
  酸收斂,故補。辛發散,故寫。
  病在腎,愈在春,春不愈,甚於長夏,長夏不死,持於秋,起於冬,
  例如肝也。
  禁犯悴烘熱食溫炙衣。
  腎性惡燥,故此禁之。○新校正云:按別本炸作悴。青對切。煥,烏來切。煩熱也。
  腎病者,愈在甲乙,
  應春木也。
  甲乙不愈,甚於戊己,
  長夏土也。
  戊己不死,持於庚辛,
  應秋金也。
  起於壬癸。
  應冬水也。
  腎病者,夜半慧,四季甚,下哺靜。
  水王則慧,土王則甚,金王則靜。
  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,
  以苦性堅燥也。
  用苦補之,鹹寫之。
  苦補,取其堅也。鹹寫,取其奧也,奧,濕土制也。故用寫之。
 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,以勝相加,
  邪者,不正之自。風寒暑濕饑飽勞逸,皆是邪也,非唯鬼毒疫癘也。
  至其所生而愈,
  謂至己所生也。
  至其所不勝而甚,
  謂至剋己之氣也。
  至於所生而持,
  謂至生己之氣也。
  自得其位而起。
  居所主處,謂自得其位也。
  必先定五藏之脈,乃可言問甚之時,死生之期也。
  五藏之脈者,謂肝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