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名,經言三百五十四者,傳寫行書,誤以三為四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別本及全元起本、《太素》俞作關。
  此皆衛氣之所留止,邪氣之所客也,
  衛氣滿填以行,邪氣不得居止,衛氣虧缺留止,則為邪氣所客,故言邪氣所客。
  針石綠而去之。
  綠,謂寅綠行去之貌。言邪氣所客,衛氣留止,針其谿谷,則邪氣寅綠隨脈而行去也。
  診病之始,五次為紀,
  五次,謂以五藏之豚,為次生死之綱紀也。
  欲知其始,先建其母,
  建,立也。母,謂應時之王氣也。先立應時王氣,而後乃求邪正之氣也。
  所謂五次者,五脈也。
  謂五藏豚也。
  是以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、巨陽,甚則入腎。
  足少陰,腎豚。巨陽,膀胱豚。膀胱之脈者,起於目內毗,上額交巔上;其支別者,從巔至耳上角;其直行者,從巔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循肩膊,內俠脊,抵腰中,入循膂,絡腎,屬膀胱。然腎虛不能引巨陽之氣,故頭痛而為上巔之疾也。經病甚已,則入於藏矣。
  徇蒙招尤,目冥耳聾,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、厥陰,甚則入肝。
  徇,疾也。蒙,不明也。言目暴疾而不明,招,謂掉也。搖掉不定也。尤,甚也。目疾不明,首掉尤甚,謂暴病也。目冥耳聾,謂漸病也。足少陽,膽豚。厥陰,肝豚也。厥陰之脈,從少腹,上俠胃,屬肝絡膽,貫鬲,布脅肋,循喉嚨之後,入頑顆,上出額,與督豚會於巔。其支別者,從目系下頰裹。足少陽之豚,起於目銳毗,上抵頭角,下耳後,循頸,入缺盆。其支別者,從耳後,入耳中;又支別者,別目銳毗,下顧,加頰車,下頸,合缺盆以下胸中,貫鬲,絡肝,屬膽。今氣不足,故為是病。○新校正云:按王注徇蒙,言目暴疾而不明,義未甚顯。徇蒙者,蓋謂目臉腦動疾數而蒙暗也#4。又少陽之脈下額,《甲乙經》作下頌。頑,胡浪切。顆,蘇郎切。系,奚帝切。額,音權。
  腹滿縝脹,支鬲肚脅,下厥上冒,過在足太陰、陽明。
  朕,謂脅上也。下厥上冒者,謂氣從下逆上,而冒於目也。足太陰,脾豚。陽明,胃脈也。足太陰脈,自股內前康,入腹,屬脾絡胃,上鬲。足陽明脈,起於鼻,交於頻,下循鼻外,下絡頤頜,從喉嚨,入缺盆,屬胃絡脾。其直行者,從缺盆,下乳內康,下俠齊,入氣街中。其支別者,起胃下口,循腹裹,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髑。故為是病。肚,去魚切。骸,音虞。
  咳嗽上氣,厥在胸中,過在手陽明、太陰。
  手陽明,大腸脈。太陰二肺豚也。手陽明豚,自肩髑前廉,上出於柱骨之會上,下入缺盆,絡肺,下鬲,屬大腸。手太陰脈,起於中焦,下絡大腸,還循胃口,上鬲,屬肺,從肺系,橫出掖下。故為咳嗽上氣,厥在胸中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甲乙經》厥作#5病。
  心煩頭痛,病在鬲中,過在手巨陽、少陰。
  手巨陽,小腸脈。少陰,心脈也。巨陽之脈,從肩上入缺盆,絡心,循咽,下鬲,抵胃,屬小腸。其支別者,從缺盆,循頸上頰,至目銳毗。手少陰之脈,起於心中,出屬心系,下鬲,絡小腸。故心煩頭痛,病在胸#6中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甲乙經》云:胸中痛,支滿,腰背相引而痛,過在手少陰、太陽也。
  夫脈之大、小、滑、澀、浮、沉,可以指別;
  夫脈,小者細小,大者滿大,滑者往來流利,澀者往來奏難,浮者浮於手下,沉者按之乃得也。如是,雖眾狀不同,然手巧心諦,而指可分別也。
  五藏之象,可以類推;
  象,謂氣象也。言五藏雖隱而不見,然其氣象性用,猶可以物類推之。何者?肝象木而曲直,心象火而炎上,脾象土而安靜,肺象金而剛央,腎象水而潤下。夫如是皆大舉宗兆,其中隨事變化,象法傍通者,可以同類而推之爾。
  五藏相音,可以意識;
  音,謂五音也。夫肝音角,心音徵,脾音官,肺音商,腎音羽,此其常應也。然其互相勝負,聲見否臧,則耳聰心敏者,猶可以意#7識而知之。
  五色微診,可以目察。
  色,謂顏色也。夫肝色青,心色赤,脾色黃,肺色白,腎色黑,此其常色也。然其氣象交互,微見吉凶,則目明智遠者,可以占視而知之。
  能合脈色,可以萬全。
  色青者其脈弦,色赤者其脈鈞,色黃者其豚代,色白者其豚毛,色黑者其脈堅,此其常色脈也。然其參校異同,斷言成敗,則審而不惑,萬舉萬全,色脈之病,例如下說。
  赤脈之至也,喘而堅,診曰有積氣在中,時害於食,名曰心痺,
  喘,謂脈至如卒喘狀也。藏居高,病則脈為喘狀,故心肺二藏#8,而獨言之爾。喘為心氣不足,堅則病氣有餘。心脈起於心胸之中,故積氣  在中,時害於食也。積,謂病氣積聚。痺,謂藏氣不宣行也。
  得之外疾,思慮而心虛,故邪而#9從之。
  思慮心虛,故外邪因之,而居止矣。
  白脈之至也,喘而浮,上虛下實,驚,有積氣在胸中,喘而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