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至為裏急,
  筋練縮故急。
  少陰所至為瘍胗身熱,
  火氣生也。
  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,
  土氣也。
  少陽所至為嚏嘔,為瘡瘍,
  火氣生也。
  陽明所至為浮虛,
  浮虛薄腫,按之復起也。
  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。病之常也。陰所至為支痛;
  支,柱妨也#34。
  少陰所至為驚惑惡寒戰慄譫妄;
  譫,亂言也,今詳慄字當作慓字。
  太陰所至為蓄滿;少陽所至為驚躁,瞀昧暴病;陽明所至為□,匟陰股膝□□腑足病;太陽所至為腰痛。病之常也。厥陰所至為緛戾,少陰所至為悲妄衄衊,
  衊,污血,亦脂也#35。
  為行勁#36,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,少陽所至為喉痺,耳嗚嘔涌#37,
  涌#38,謂溢食不下也。
  陽明所至為脅痛皴揭,
  身皮□象。
  太陽所至為寢汗,痙。
  寢汗,謂睡中汗發於胸嗌#39頸掖之問也。俗誤呼為盜汗。(痙,巨郢切。)
  病之常也。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,
  泄,謂利也。
  少陰所至為語笑,太陰所至為重駙腫,
  駙腫,謂肉汎#40,按之不起也。
  少陽所至為暴注,□瘛痣暴死,陽明所至為□嚏,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。病之常也。凡此十二變者,報德以德,報化以化,報政以政,報令以令,氣高則高,氣下則下,氣後則後,氣前則前,氣中則中,氣外則外,位之常也。
  氣報德報化,謂天地氣也。高下前後中外,謂生病所也。手之陰陽其氣高,足之陰陽其氣下,足太陽氣在身後,足陽明氣在身前,足少陰、太陰#41、厥陰氣在身中,足少陽氣在身側,各隨所在言,氣變生病象也。
  故風勝則動,
  不寧也。○新校正云:詳風勝則動至濕勝則濡泄五句,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文重,而注不同。
  熱勝則腫,
  熱勝氣則為丹縹,勝血則為癱膿,勝骨肉則為駙腫,按之不起。
  燥勝則乾,
  乾於外則皮膚皺揭,乾於內則精血枯涸,乾於氣及津液則肉乾而皮著於骨。
  寒勝則浮,
  浮,謂浮起,按之起見也。
  濕勝則濡泄,甚則水閉駙腫。
  濡泄,水利也。駙腫,肉汎,按之陷而不起也。水閉,則逸於皮中也。
  隨氣所在,以言其變耳。帝曰:願聞其用也。岐伯曰:夫六氣之用,各歸不勝而為化。
  用,謂施其化氣。
  故太陰雨化,施於太陽;太陽寒化,施於少陰;
  新校正云:詳此當云少陰少陽。
  少陰熱化,施於陽明;陽明燥化,施於厥陰;厥陰風化,施於太陰。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。帝曰:自得其位何如?岐伯曰:自得其位,常化也。帝曰:願聞所在也。岐伯曰: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。
  隨氣所在以定其方,六分占之,則日及地分無差也。
  帝曰:六位之氣,盈虛何如?岐伯曰:太少異也,太者之至徐而常,少者暴而亡。
  力強而作,不能久長,故暴而無也。亡,無也。
  帝曰:天地之氣,盈虛何如?岐伯曰:天氣不足,地氣隨之,地氣不足,天氣從之,運居其中而常先也。
  運,謂木火土金水,各主歲者也。地氣勝,則歲運上升;天氣勝,則歲運下降;上升下降,運氣常先遷降也。
  惡所不勝,歸所同和,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。
  非其位則變生,變生則病作。
  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,下勝則地氣遷而上,
  勝,謂多也。上多則自降,下多則自遷,多少相移,氣之常也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六微旨大論》云:升已而降,降者謂天,降已而升,升者謂地。天氣下降,氣流於地,地氣上升,氣騰於天。故高下相召,升降相因,而變作矣。此亦升降之義也。
  勝#42多少而差其分,
  多則遷降多,少則遷降少,多少之應,有微有甚之異也。
  微者小差,甚者大差,甚則位易氣交易,則大變生而病作矣。《大要》曰:甚紀五分,微紀七分,其差可見。此之謂也。
  以其五分七分之,所以知天地陰陽過差矣。
  帝曰:善。論言熱無犯熱,寒無犯寒。
  余欲不遠寒,不遠熱奈何?岐伯曰:悉乎哉問也!.發表不遠熱,攻裹不遠寒。
  汗泄,故用熱不遠熱;下利,故用寒不遠寒;皆以其不住於中也。如是則夏可用熱,冬可用寒;不發不泄,而無畏忌,是謂妄造#43,法所禁也。皆謂不獲已而用之也。差#44秋冬亦同法。○新校正云:按《至真要大論》云:發不遠熱,無犯溫涼。
  帝曰: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?岐伯曰:寒熱內賊,其病益甚。
  以水濟水,以火濟火,適足以更生病,豈唯本病之益甚乎。
  帝曰:願聞無病者何如?岐伯曰:無者生之,有者甚之。
  無病者犯#45禁,猶能生病,況有病者,而求輕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