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而各行於中道。
  故歲運太過,畏星失色而兼其母;
  木失色而兼玄,火失色而兼蒼,土失色而兼赤,金失色而兼黃,水失色而兼白,是謂兼其母也。
  不及,則色兼其所不勝。
  木兼白色,火兼玄色,土兼蒼色,金兼赤色,水兼黃色,是謂兼不勝也。
  肖者瞿瞿,莫知其妙,閔閔之當,孰者為良,
  新校正云:詳肖者至為良,與《靈蘭秘典論》重,彼有注。
  妄行無徵,示畏侯王。
  不識天意,心私度之,妄言災咎,卒無徵驗,適足以示畏之兆於侯王,熒惑於庶民矣。
  帝曰:其災應何如?岐伯曰:亦各從其化也,故時至有盛衰,凌犯有逆順,留守有多少,形見有善惡,宿屬有勝負,徵應有吉凶矣。
  五星之至,相王為時盛,囚死為衰。束行凌犯為順,災輕。西行凌犯為逆,災重。留守日多則災深,留守日少則災淺。星喜潤則為見善,星怒燥憂喪,則為見惡。宿屬,謂所生月之屬二十八宿,及十二辰相,分所屬之位也。命勝星不災不害,不勝星為災小重,命與星相得雖災無害。災者,獄訟疾病之謂也。雖五星凌犯之事,時遇星之囚死時月,雖災不成。然火犯留守逆臨,則有誣縉獄訟之憂。金犯,則有刑殺氣鬱之憂。木犯,則有震驚風鼓之憂。土犯,則有中滿下利駙腫之憂。水犯,則有寒氣衝描#16之憂。故日,徵應有吉凶也。
  帝曰:其善惡何謂也?岐伯曰:有喜有怒,有憂有喪,有澤有燥,此象之常也,必謹察之。
  夫五星之見也,從夜深見之。人見之喜,星之喜也。見之畏,星之怒也。光色微曜,乍明乍暗,星之憂也。光色迥然,不彰不瑩,不與眾同,星之喪也。光色圓明,不盈不縮,怡然瑩然,星之喜也。光色勃然臨人,芒彩滿溢,其象懍然,星之怒也。澤,洪潤也。燥,乾枯也。
  帝曰:六者高下異乎?岐伯曰:象見高下,其應一也,故人亦應之。
  觀象觀色,則中外之應,人天咸一矣。
  帝曰:善。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?岐伯曰:夫德化政令災變,不能相加也。
  天地動靜,陰陽往復,以德報德,以化報化,政令災青及動復亦然,故日,不能相加也。
  勝復盛衰,不能相多也。
  勝盛復盛,勝微復微,不應以盛報微,以化報變,故日不能相多也。
  往來小大,不能相過也。
  勝復日數,多少皆同,故曰不能相過。
  用之升降,不能相無也。
  木之勝,金鈴報,火土金水皆然,未有勝而無服者,故氣不能相使無也。
  各從其動而復之耳。
  動叉有復,察動以言復也。《易》曰:吉凶悔吝生乎動。此之謂歟。天雖高不可度,地雖廣不可量,以氣動復言之,其猶視掌矣。
  帝曰:其病生何如?岐伯曰:德化者氣之祥,政令者氣之章,變易者復之紀,災青者傷之始。氣相勝者和,不相勝者病,重感於邪則甚#17也。
  祥,善應也。章,程也,式也。復紀,謂報復之綱紀也。重感,謂年氣已不及,天氣又見剋殺之氣,是為重感。重,謂重累也。
  帝曰:善。所謂精光之論,大聖之業,宣明大道,通於無窮,究於無極也。余聞之,善言天者,必應於人,善言古者,必驗於今,善言氣者,必彰於物,善言應者,同天地之化,善言化言覲者,通神明之理,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!
  太過不及,歲化無窮,氣交遷變,流於無極。然天垂象,聖人則之以知吉凶。何者?歲太過而星大或明瑩,歲不及而星小或失色,故吉凶可指而見也。吉凶者何?謂物稟五常之氣以生成,莫不上參應之,有否有宜,故日吉凶斯至矣。故日善言天者,叉應於人也。言古之道,而今叉應之,故日善言古者,叉驗於今也。化氣生成,萬物皆稟,故言氣應者,以物明之,故日善言應者,叉彰於物也。彰,明也。氣化之應,如四時行,萬物備,故善言應者,叉同天地之造化也。物生謂之化,物極謂之變,言萬物化變終始,叉契於神明運為,故言化變者,通於神明之理。聖人智周萬物,無所不通,故言叉有發,動無不應之也。
  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,每旦讀之,命日氣交變,非齋戒不敢發,慎傳也。
  靈室,謂靈蘭室,黃帝之書府也。○新校正云:詳此文與《六元正紀大論》末同。
 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四十一竟
  #1自:原作『目』,據顧本改。
  #2陽:顧本作『壬』。
  #3傷:原作『復』,據顧本改。
  #4及:顧本作『乃』。
  #5上:顧本作『占』。
  #6饑:原作『肌』,據顧本改。
  #7膠:顧本作『滲』。
  #8被:原作『後』,據顧本改。
  #9燥:原作『探』,據顧本改。
  #10土:原作『上』,據顧本改。
  #11閉:原作『問』,據顧本改。
  #12其:原脫,據顧本補。
  #13外:顧本作『列』。
  #14用:顧本作『出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