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也;勤不守道,七也;志不固,八也;固而不久,九也。喜怒損其志者也,一及樂損其性者也,榮華惑其德者也,陰陽竭其精者也;道之忌也。為道者,口常吐死氣而取生氣焉,慎笑節言而思其形焉。式規之法能使目明,何也?吾以甲子旬取束流清水,合真丹以洗其目,斯則明矣。
  太上曰:人命在幾日問?或日數日間,或曰終食問。太上曰:未也。或日在呼吸問。太上曰:善哉!可謂知道矣。
  紫微夫人曰:為道者,譬持火入冥室,其冥即滅而明獨存矣。財色者,其如刀刃之蜜歟!孺子知其甘於口而不知有截舌之患焉。
  南極老人曰:愛而生憂,憂生則有畏。故無愛則無憂矣,無憂則無畏矣。
  太上真人曰:彈琴絃緩如之何?或曰:不嗚不悲。曰:絃急如之何?曰:聲絕而傷悲。曰:緩急得中如之何?曰:眾音和合,八音妙奏矣。
  太上真人曰:學道執心其如琴乎t學道之人如思朝食,未有不得者也;惜氣如惜面目,未有不全者也。下士競於求名,其如香以自墦,墦則氣滅,徒欲眾聞之,不亦惑歟!
  《太素經》曰:左右手常摩拭其面使熱焉,則皺斑不生而光澤矣。摩左右掌至其熱以拭其目,順手以摩其髮如櫛焉。左右肱更相以手摩之,則髮不白、脈不浮矣。
  《消魔經》曰:若體中不寧,當反舌塞喉,漱津咽液而無數,斯體中自寧矣。耳數按抑則聰徹矣,其名日營治城郭,名書皇籍者也。鼻數按其左右則氣平矣,其名曰灌溉中嶽,名書帝錄者也。目欲瞑而坐,內視以見其五臟,則腸胃斯明徹矣。吾櫛髮則向王地而祝曰:泥丸玄華,保精常存,左為隱月,右為日根,六合清煉,百神受恩。既已咽液者三,則髮不白而日生矣。
  《正一經》曰:閉氣定靜可使百鬼畏憚,功曹使者龍虎君至矣。夢之惡者,何也?一則魂妖,二則心試,三則尸賊也。既寤以左手捻人中者十有四,扣齒者十有四,則反凶生吉矣。善夢則摩其目十有四,叩其齒十有四焉。寢之床欲高,高則地氣不及,工鬼氣不干矣。夫鬼氣侵人者,常依地而為祟焉。夜行叩齒,鬼斯畏矣,不敢近也。甲寅庚申是鬼競亂、精神躁穢之日。黃牛道士曰:夕寢存日在額之上,月在臍之上則萬邪遠矣。
  中山劉偉道學仙十有二年,仙師試之以十萬斤之石懸以一髮,使偉道寢其下。偉道心安體胖,仙師日可教也。餌之神丹,白日升天焉。
  昔者,有人好道不知其方,夙夜向柏木拜之,求長生焉。逾二十有八年,於是木生紫華,其甘如飴,食之而仙。或有拜太華者,致西嶽丈人授以道。或有拜河水者十年,致河伯授以水行不溺之方。此無他焉,精誠之至也。王仲甫吸引二景,餐霞四十有餘年而無成焉。其子服之十有八年而仙去。南嶽真人謂仲甫曰:爾腦宮虧喊,筋液不注,安得有成哉?仲甫治其疾而後修其真亦仙去。故學道者必先養其身而後可與議矣。
  道樞卷之六竟
  道樞卷之七
  至游子曾慥集
  黃庭篇
  內景之學,蓋有二家,榷其至當,其思無邪。
  人之絳宮者,上清也,其名曰紫霞。蓋身之中五行混然而聚,至靈之氣者也。
  三魂者,一曰胎光,其居上丹田;二日爽靈,其居中丹田;三曰幽精,其居下丹田。
  下丹田者,下關元也。其名日命關、曰金關、日玄關、日死生關。
  二腎者,其左少陽,其右太陰;上通於諸脈,及於經終,此密戶也。
  二腎所生,如日月之氣常隨呼吸而出入焉,內灌於生門,上入於泥丸,上下通流如日月之運行,人之動靜呼吸,心宜常存之者也。
  元氣者,出於下丹田,流注於身。凡晝之干則陽極而陰生,故會合於泥究丸。陰陽相推,循環無窮,晝夜之問猶列宿分布焉。夫能服氣固精,得其節符,則靈氣凝變,如紫煙白雲,充於三田,其升為雲,其降為雨,以之灌溉五臟而植根者也。上納津液,下勿泄其氣,氣液充滿,如深井之出涌泉,自然洞流無窮,通於鼻門,而入於口,滋於其身,如是則黃鉛紫汞生矣。依時採而煉之,入於丹田,貫諸百節,自然出暗室而照真陽之門。故日回紫抱黃入丹田者,此之謂也。
  口者,玉池也。其中靈液皆由脾胃消化水穀承變而生焉。其源自乎肘後之關,衝之至於輾鱸之關,其分四脈:下之二脈,從頂之後入頂之下,透舌之二竅及下齒齒縫也出焉;上之二脈入於泥丸,穿於上愕之二竅及上齒出焉。一氣不調則水穀不化,脾胃之氣緩而玉池乾枯焉。
  《經》曰:晝夜不寐乃成真。不寐者,非不寢也,去陰昏之氣而已。
  《九皇丹經》曰:晝咽靈液,夜伏真氣,久則氣輸自#1運於三宮,如波濤之聲。所以心合於氣,氣合於神,融而且和,泯泯澄湛,不逐於物,入於不動之境焉。
  存黃庭者何也?閉八門,鎖金關,澄湛靈臺,掃除陰室,使二氣交會於蟾官,所以制煉瓊丹、填補血腦者也。
  耳也,鼻也,口也,心也,命關也,耳鼻凡兩。不可妄啟發焉,當收視反聽,絕諸外照。其名日七羹玉籥閉二扉,此之謂也。
  夫修大還者,必先肩三要焉,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