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亡形存神,可以尸徦。上升、不死,不可世有。坐亡尸徦,何世無之。劣勝則在人所證,未可輕議。
  問:凡尸徦者,便是道否?曰:坐亡立脫者,亦須平生修證。行符於內,言發於外。真識大道根源,臨行之際,風清月朗,可謂之道。如玄理不通,無言遺世,直然坐化,則不殊眾人,有何奇特。
  或問:釋迦臥入涅槃、何也?曰:涅謂寂滅不生,槃謂長生不死。至於不生不死之地,是謂之道。其右脇臥化嚴以棺槨者,示同世法,不與衆殊,為後世子孫作則,俾不妄作奇怪也。有道之士化去,何物生臥耳。
  或問:諸經皆曰道不離身。又曰涕唾精液氣血津,四大一身盡屬陰,則不免老死,然則道在何處?答云:父母未生前本無此身,因有形後所以眼耳鼻舌心、精神魂魄意、老病死苦、喜怒哀樂,集而名一身,分而名四大,假借和合,名之曰人。故謂之陰也。惟有本來真性,一點元陽,名曰谷神,又曰玄牝。在吾身中是以為道,長生不死者此也。
  問曰:如此則形可以棄而不取,道可以外身而有也?答云:身為本根,心為宗主。非本根則生無所立,無宗主則道無所歸。必有身心、方成此道。不明變通動靜,不識主家存亡,固執有生之形,雖棄之惜之,俱無所益。夫此道者,不在身外,不在身內,離之又非,執之又昧,須悟到神形俱妙處,可以外身而身存也。
  或問:有不用乾坤坎離、龍虎龜蛇、鼎鑪火候、鉛汞丹砂,離此諸象可以成道否?答:此問者在道謂之浮黎元始,在佛謂之空王如來,在儒謂之先天太易。其道本自現成,不假修鍊,而有能頓悟此,則世間一切經書,方便譬喻,相貌音聲之物,龍虎龜蛇之機,皆無所用其心也。入此道者,名曰上乘,其或未然,射必剖鑿混沌,明辯鉛汞,窮理盡性,歸根復命,真識無根,然後體合元始、空王、太極境界可也。不循模範,直證之者,謂之頓悟。因循器象而後證者,謂之微學。雖然復有遲速,其至一也。
  問曰:上古之世,文字未立,三教未行,依何而學道也?答云:上世不知聖智愚賢,不識仁義道德,神奇工巧、書數算計並不知會,人心賢朴,易於為道。及至羲黃創道,堯舜立法,三教峙立,百家循流,馳騁於文墨之場,趨逐乎是非之辯,執文據理,巧偽相仍。所以學者愈多,而成者愈少。是以達麼大師傳西來,印以不立文字,教外單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與中國為則。正所以體上古無文之旨也。若能頓悟直了心原,則三藏之教可以無,六部經可以棄。老君謂絕學無憂,永嘉謂絕學無為,莊子謂絕聖棄智,夫子謂子欲無言,何嘗以文字為道也。
  或問:易乃儒書,學仙者準之,何也?答云:人肖天地為形,易與天地準,故學者準之耳。
  或問:外易更有道否?答曰:易道始於乾坤坎離,此有象之道也,命宗由是立焉。其一炁未結,四象未分,此無象之道也,性宗由是有焉。有易則有所取象,無易則無所名言,無名乃易外之道也。
  或問:金丹之道,依易而行,不亦煩乎?答云:吾道在乎太易之未離,二炁之未判,何煩之有。
  問曰:儒者明易不亦仙乎?答云:儒仙只隔一紙耳。但彼儒人學而干緣,博問多聞,雖精其□□□己用,反生不信,以此異於仙也。
  或問:弟子讀金丹《叅同契》,□□荊棘林中行,簡直處乞示一言。答云:丹經不過託象以明理,借物以明心,若曉得性命之原,火候之妙,則諸象之物皆可棄,有言之道皆可忘,何必為文字所轉也。
  或曰:先生道士,言必兼釋,何也?答云:頭顱雖別,而性理未嘗不同。教門雖殊,而道釋何曾異本。分彼此者,下劣之士矣。
  或問:後世不知,恐以先生為禪耶?答云:吁有是哉,吾自仙道而正性命,學佛道以廣智慧,仙道不死,釋道不生,不死不生,是為泥丸。世人不明厥理,執乎一偏,不證大乘,運心不普,秪為自己,不念眾生。所以《楞嚴經》云:世有十種仙,皆於人中不修正覺,報盡還入諸趣也。
  或問:齋醮之法可以證聖成真否?答云:三代以前即無此事,不過祭祀之法也。在老氏謂之醮,在佛氏謂之齋,其詞無非歌詠其善。亦有三種之利也,一能發世人恭敬心,二能啟世人布施心,三能利及出家人。若賴此以證聖成真者,夢幻泡影耳。
  或問:陰陽顛倒之義云何?答云:乾兩中爻為離,坤一中爻為坎。離屬陰,卻又為日。坎屬陽,卻又為月。乾退位而寄居於坎,坤退居而寄位於離。坎離合而乾坤復命矣。自下復歸於上,謂之返。自末返歸於本,謂之還。即還返之道,謂顛倒也。故曰:聖人逆流,常人順流,逆者成丹,順者成物也。
  或問:丹書以六十卦配一月,二月配一日,逐爻消長為火候,恐此法未是簡徑乎?答云:自太極一炁坼以為乾,兩乾為坤,由乾坤變六十四卦,演為三百八十四爻,積至萬有千數,此大道降本流末也。聖人不得已,借易象以配大丹,智士泝流直上源首,一刀斬斷亂絲,當從箇一字上作工夫,始得。若按圖執象,依其末而究之,轉見白浪滔天,洪波匝地,不向身求而於外覓,何惑如之。
  或問:沐浴之義云何?答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