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而兩之,故《易》六畫而成卦,足以見標奇耦二於卦首,不動為定畫,乃寄其七、八也。至於發揮於剛柔而生爻者,爻與畫異,爻之未變而動名畫,畫之既動而變為爻,故《易》六位而成章。此卦畫六位,自初至上,分陰陽定位,而以剛柔迭用於其中,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,上下元常,剛柔相易,唯變所適。或參天而九,或兩地而六,用九用六,九、六所以變動於各爻,因以生之卦者也。九之與六,何疑之有?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蹟,見天下之動,擬諸形容,觀其會通,擊辭焉以斷其吉凶,故謂其成章也。其立言《易》簡而理得,所以示天下後世者,至昭昭也。學者既其名,未既其實,終身由之,而不知因疑生解,乃以為獨有所見,自著其說,益可悲已。故為之特發揮於是。
  易筮通變卷中竟
  #1『進』,原作『確』,據四庫本改。
  #2『卦文』,四庫本作『卦爻』。
  #3門焉』,原作〔為』,據四庫本改。
  #4『穆姜』原作『穆華』,據四庫本改。
  易筮通變卷下
  臨川道士雷思齊學
  衍數
 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以天數之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而二十有五,地數之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而三十。宜乎?斷斷乎不#1得有所損益,而大衍之數遽損其五,而特謂之五十,是以求其理而不得,稽其數而不合,卒莫之要其宿;人莫不有說,說莫不有其理之似,而卒未有會其真是者,古猶今也。《列子》之書,儒者桔於傳習,蓋所不取,所不觀,殊不察。其首篇謂: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。夫有形生於元形,則天地安從生,故日:有太易,有太初,有太始,有太素。太易者,未見氣者也;太初者,氣之始也;太始者,形之始也;太素者,質之始也。氣、形、質具而未相離,故日渾淪。渾淪者,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,故曰易也。易變而為一,一者形變之始也。是說也,重見於《易緯》之《乾鑿度》,亦固謂然也。由是而觀,則《易》之有太極,而太極也者,特渾淪之寄稱爾。渾淪而上,既有謂易,謂初,謂始,謂素,凡四其稱,而至於渾淪而五,故以渾淪為太極,是之謂五太也。是則太極也者,既先含其五於中矣,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而大衍之數乃五十者,既虛其太極己上之五,而取用於五十之妙也。《大傳》日:生生之謂易,成象之謂乾,效法之謂坤,極數知來之謂占,通變之謂事,陰陽不測之謂神。蓋謂是也。由是知《易》有太極之為一,而一所以為形變之始矣。既謂《易》有太極,而又謂為#2生生之謂易,而遂繼以成象之謂乾,而不及太極,何也?是未識夫《易》者,至皿陰陽之總;而太極者,特陰陽變化之宗會焉爾。故曰:易變而為一,一者形變之始也。《易》由太極以標其一,所以為成象之謂乾,即所謂形變之始,而乃所以為一也。由乾分其一 以為二 ,而始謂之坤,是大衍五十不用之一,象之為《易》有太極之 。而 之分為 ,所以象兩。夫兩不謂二,而謂之象兩,正以一之分也。故大衍之五十,先尊其太極不用之一,以為生生之本。而謂其用四十有九者,蓋由一之二,其一以生兩儀, 是分而為二以象兩, 又參其一以為三才之道, 是掛一以象三,一復 其一為四象,則北、南、束、西之判,冬、夏、春、秋之序,水、火、木、金之位,莫不由是以著,則所以揲之以四以象四時者也。而河圖之數,所以四十者也。然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大衍之數#3則五十。天五既無位於四象,地十又元位於八卦,何其不合若是之甚也。天五之有數而元位者,五之文,古之體為 ,象 交午以為五,今之體為 ,見陰陽之 交變於二之中以為五,而十之體亦兆見於此。五固為土,而土之文為 ,為十為一,其始於一,而中於五,而終於十,而復歸於一乎。土亦元正位,故四象無五,八卦元十也。蓋嘗探索於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之元矣。四象之一、二、三、四所以為八卦者,不過再用一、二、三、四,而各以五參之為六、七、八《九爾。其數止四十八。卦之一九而二八,三七而四六相交,而×十之其數,亦止此四十,未嘗有天五地十之定位者,正以天五與地十以五乘十而為此大衍之五十也。何以明之?、五之妙用,伍北坎之一.以五而合六為西北之乾,伍束震之三以五而合八為束北之艮者,先其方之正,後其維之偏;伍西南坤之二以五而合七於西方之兌,伍束南巽#4之四以五而合九於正南面之離者,先其維之偏,後其方之正。故陽奇得五而為陰耦,陰耦得五而為陽奇,所以分陰分陽,八卦以之成列。至於十之用,則什離南之九以相對,而交十於坎北之一;什兌西之七相對,而交十於震束之三,是陽數自交於陽,-而各立其方之正。什艮束北之八以相對,而交十於坤西南之二;什乾西北之六相對,而交十於巽束南之四,是陰數自交於陰,而均就其維之偏。因而各虛五於中,則又皆十五之變。所以剛柔相摩,八卦相蕩相錯,變而通之,推而行之者,見天五、地十獨專五、十之用也。故衍之於碟,必以四以象四時。五、十之用,正在於.是。其搽之以四者,蓋由五其一、二、三、四於上,而十其六、七、八、九於下,足以明之五與天一合而成六,則四其六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