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不藉於民,則亡滅不起。故身心體異而理符,致用萬善而趨一。故能表裏為用,動靜相持。身無獨往,為心所使。心法不净,惟欲攀緣。身量無涯,納行不息。故心為凡聖之根,身為苦樂之聚。聖人知患生於心,愆必由己。是以清心除患,潔志消愆。凡俗之流,其即不然。肆情縱欲,不知欲出於心;侮慢矜奢,不知慢生於己。情騁愚暴,不顧其身。故以禍難所階,由之不識危亡,自此日用不知,故聖達愍愚而垂教也。
  雲笈七籤卷之八十九
  #1 諸真語論部:本卷與卷九十二『仙藉語論要記□眾真語錄』相同,個別字句略有出入。
  #2 十善:為道的十種善行。詳見本書卷三十八『太霄琅書十善十惡』。
  #3 十惡:有損道德的十惡端。詳見本書卷三十八『太霄琅書十善十惡』。
  #4 矣:此下四庫本有『得人所不争則寧矣』八字。本書卷九十二同條下亦有此八字。
  #5 變萬物而見其象:四庫本作『氣變萬物而不見其象』。
  #6 今:四庫本作『之』。
  卷七十一內丹卷九十七部語要
  雲笈七籤卷之九十
  七部語要
  連珠凡六十五首
  神靜而心和,心和而形全。神躁則心蕩,心蕩則形傷。將全其形,先在理神。故恬和養神,則自安於內,清虛棲心,則不誘於外也。
  七竅者,精神之戶牖也。志氣者,五臟之使候也。耳目誘於聲色,鼻口悅於芳味。肌體之於安適,其情一也,則精神馳騖而不守。志氣縻於趣捨,則五臟滔蕩而不安。嗜欲連綿於外,心腑壅塞於內,曼衍於荒淫之波,留連於是非之境,而不敗德傷生者,蓋亦寡矣。
  人之稟氣,必有情性。性之所感者,情也。情之所安者,慾也。情出於性而情違性,欲由於情而欲害情。情之傷性,性之妨情,猶煙冰之與水火也。煙生於火,而煙鬱火;冰生於水,而冰遏水。故煙微而火盛,冰泮而水通。性貞則情銷,情熾則性滅。夫明者刳情以遣累,約欲以守貞。食足以充虛接氣,衣足以蓋形御寒,美麗之華,不以滑性;哀樂之感,不以亂神。處於止足之泉,立於無害之岸,此全性之道也。
  海蚌未剖,則明珠不顯;崑竹未斷,則鳳音不彰;情性未鍊,則神明不發。譬諸金木,金性包水,木性藏火。故鍊金則水出,鑽木而火生。人能務學,鑽鍊其性,則才慧發矣。
  吴竿質勁,非筈羽而不美;越劍性利,非淬礪而不銛;人性懷慧,非積學而不成。人不涉學,猶心之聾盲,不知遠近。祈明師以放心術,性之蔽也。
  奕秋,通國之善奕也。當弈之思,有吹笙過者,乍而聽之,則弈敗矣。非弈道暴敗,情有暫闇,笙滑之也。隸首,天下之善筭也。有鳴鴻過者,彎弧掇之,將發未發之間,問以三五,則不知也。非三五難筭,意有暴昧,鴻亂之也。奕秋之奕,隸首之筭,窮微盡數,非有差也。然而心在笙鴻,而弈敗筭撓者,是心不專一,遊情外務也。
  瞽無目,而耳不可以察,專於聽也;鱉無耳,而目不可以聞,專於視也。瞽鱉之微,而聽察聰明審者,用心一也。
  善者,行之不可斯須離,可離,非善也。人之須善,猶首之須冠,足之待履。首不加冠,是越類也;行不躡履,是夷民也。今處顯而修善,在隱而為非,是清旦冠履,而昏夜倮跣也。
  蘧瑗不以昏行變節,顏迴,不以夜浴改容。句踐拘於石室,君臣之禮不替;冀缺耕於坰野,夫婦之敬不虧。斯皆慎乎隱微,枕善而居。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,聽之不聞而變其情。故居室如見賓,入虛如有人。
  昧暗之事,未有幽而不顯,昏惑而行,未有隱而不彰。修操於明,行勃於幽,以為人不知也。若人不知,則鬼神知之。鬼神已知之,而云不知,是盜鐘掩耳之智也。
  若身常居善,則內無憂慮,外無畏懼。獨立不慚影,獨寢不媿衾。上可以接神明,下可以固人倫。德被幽明,慶祥臻集。
  仁愛附人,堅於金石。金石可銷,而仁愛不離。則太王居邠,而人隨之也。
  水性宜冷,而有華陽溫泉。猶曰水冷,冷者多也。火性宜熱,而有蕭丘寒焰,猶曰火熱,熱者多也。迅風揚波,高下相臨,山隆谷窪,差以尋常,較而望之,猶曰水平,舉大體也。
  智者作法,愚者制焉。賢者更禮,不肖者拘焉。拘禮之人,不足以言事;制法之士,不足以論理。若握一世之法,以傳百世之人,猶以一衣擬寒暑,一藥治柴瘕也。若載一時之禮,以誹無窮之俗,是刻舟而求劍,守株而待兔。故制法者為理之所由,而非所以為治也。拘禮者成化之所宗,而非所以成化也。成化之宗,在於隨時;為治之本,在於因世。未有不因世而欲治,不隨時而成化也。
  言以譯理,理為言本;名以訂實,實為名源。有理無言,則理不可明;有實無名,則實不可辯。理由言明,而言非理也;實由名辯,而名非實也。故明者論言以尋理,不遺理而著言,執名以責實,不棄實而存名。是乃言理兼通,名實俱正。
  靈氣謂之神,休氣謂之鬼,煩氣謂之蟲豸,雜氣謂之禽獸,奸氣謂之精邪。氣之濁者,愚癡凶虐;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