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18 赤松子服氣經序:叢刊本、四庫本此篇均缺。
  ##19 玉房在下三寸是也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正文。
  ##20 握固嬰兒之拳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手如嬰兒之狀』,並為正文。
  ##21 葷:原作『寅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22 若:叢刊本、四庫本作『或』。
  ##23 故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24 醴泉者,華池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正文。
  ##25 吐氣則氣下流:原作『吐氣則下流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26 盡:叢刊本、四庫本作『至』。
  ##27 身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匝』。
  ##28 如法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為:此下疑奪『之』字。
  ##29 行之之法:原作『行之法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30 過:原誤作『有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31 即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32 自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33 君子也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士』。
  ##34 已正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35 終:四庫本作『究』。
  ##36 耳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37 有功當自知也,則有入水卧功矣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有功可入水卧矣』。
  ##38 即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39 盡:叢刊本、四庫本作『至』,下『盡』同。
  ##40 通:此下叢刊本、四庫本均復有『氣從手足通』五字。
  ##41 使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便』。
  ##42 則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以』。
  ##43 是:原奪,據本書卷六十三『太清王老口傳法序』補。
  ##44 也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45 耳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46 仙:原奪,據本書卷六十二『太清王老口傳法』補。耳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也』。
  ##47 腹:原誤作『腸』,據本書卷六十二『太清王老口傳法』改。
  ##48 有隔,能固志通之:原奪,據本書卷六十二『說隔結』補。
  ##49 身中:原奪,據同上補。
  ##50 猶自未入鳩中:此句疑有舛誤,據本書卷六十二『說隔結』當為『漸入於鳩』。
  ##51 來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52 難成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53 休:此上叢刊本、四庫本均有『才』字。
  ##54 但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55 到:疑為『至』之誤。
  ##56 其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57 得:四庫本作『不』。
  ##58 漸漸:四庫本作『漸』。
  ##59 行動:四庫本作『動作』。
  ##60 不澀不滑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不滑不澀』。
  ##61 喘:疑為『動』之誤。
  ##62 皆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初:原誤作『吐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63 行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64 妙:此下疑奪『法』字。
  ##65 震旦:古代印度人稱謂『中國』的譯音。
  ##66 弘:四庫本作『宏』,下同。
  ##67 以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68 云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69 悲夫:此起至『意逐外緣』一百二十四字,叢租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70 不知:此上叢刊本、四庫本均有『世人』二字。
  ##71 後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72 但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73 人知、念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74 即:原誤作『者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75 神:此下叢刊本、四庫本均有『即』字。
  ##76 何:原誤作『可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77 色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誤作『氣』。
  ##78 則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79 令以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以致』。凋:四庫本作『傷』,原本義勝。
  ##80 悅:原誤作『樂』,據叢刊本、四庫本改。
  ##81 滿:叢刊本、四庫本作『生』。
  ##82 既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即』。
  ##83 以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84 久:鐵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
  ##85 合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人』,原本義勝。
  ##86 主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無。疑為衍文。
  ##87 不出不入:叢刊本、四庫本均作『無出無入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