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華子
  經名:子華子。原題春秋時晉人程本著,疑係宋人偽託。十卷。底本出處:《正統道藏》太清部。參校版本: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本(簡稱《四庫》本)。
  目錄#1
  序
  卷一
  陽城胥渠問
  卷二
  孔子贈
  卷三
  北宮子仕
  卷四
  虎會問
  卷五
  晏子
  卷六
  晏子問黨
  卷七
  執中
  卷八
  大道
  卷九
  北宮意問
  卷十
  神氣
  #1目錄原缺,據正文標題補。
  子華子序#1
  護左都水使者、光祿大夫,臣向言:所校讎中《子華子》書,凡二十有四篇,以相校,復重十有四篇,定著十篇,皆以殺青,書可繕寫。子華子程氏,名本,字子華,晋人也。晋自頃公失政,政在六卿,趙簡子始得志,招徠賢之士為其家臣。子華子生於是時。博學,能通墳典丘索,及故府傳記之書。性闓爽,善持論。不肯苟容於諸侯,聚徒著書,自號程子,名稱籍甚,聞於諸侯。孔子遇諸郊,歎曰:天下之賢士也。簡子欲仕諸朝而不能致,乃遣使者奉纁幣,聘以為爵執圭。是時,簡子殺竇犢及舜華,孔子為作《臨河之操》,子華子亦逡巡不肯起。簡子大怒,將脅之以兵;子華子去而之齊。齊景公不能用也,子華子館於晏氏,更題其書曰《子華子》。簡子卒,襄子立,子華子反於晋。時已老矣,遂不復仕,以卒。今其書編離簡斷,以是門人弟子共相綴隨,紀其所聞,而無次叔,非子故所著之書也。大抵子華子以道德為指歸,而經紀以仁義,存誠養操,不苟於售。唯孔子然後知其賢,齊大夫晏平仲與之為久要之交。當時諸侯以勢相軋爭,結怨連禍,日以權譎為事。子華子之言,如持水納石,不相疇答,卒以不遇,可為酸鼻。謹目錄。臣向昧死上。
  #1序稱:子華子姓程,名本,字子華,春秋時晋人。《四庫提要》則謂:程本與子華子本非一人。秦以前原有《子華子》書,《呂氏春秋》曾引其文,然《漢書·藝文志》已不著錄,則劉向時其書已亡。此本出自宋南波後,『殆能文之士發憤著書,託其名於古人』。
  子華子卷之一
  晋人程本著
  陽城胥渠問
  陽城胥渠因北官子以見子華子,曰:胥渠願有所謁也。夫太初胚胎,萬有權輿,風轉誰轉?三三六六,誰究誰使?夫子聞諸故記者審矣,其有以發也,胥渠願承其餘。子華子曰:噫嘻,本何足以識之。請以嘗試言之,而子亦嘗試而聽之。夫混茫之中,是名太初,實生三氣,上氣曰始,中氣曰元,下氣曰玄。玄資於元,元資於始,始資於初。太真剖割,通三而為一,離之而為兩,各有精專,是名陰陽。兩兩#1而三之,數登於九而究矣。是以棲三陰之正氣於風、輸其專精之名曰太玄,棲三陽之正氣於水、樞其專精之名曰太一。太一,正陽也;太玄,正陰也。陽之正氣,其名赤;陰之正氣,其色黑。水,陽也,而其伏為陰;風,陰也,而其發為陽。上赤下黑,左青右白,黃潛於中宮而五運流轉,故有輪樞之象焉。水涵太一之中精,故能潤澤百物而行乎地中;風涵太玄之中精,故能動化百物而行乎天上。上赤之象,其宮成離;下黑之象,其宮成坎。夫兩端之所以平者,以中存乎其間故也。中名未立,兩端不形。是以坎離獨斡乎中氣,中天地而立,生生#2萬物,新新而不窮。陽氣為火,火勝,故冬至之日燥;陰氣為水,水勝,故夏至之日濕。火則上炎,水則下注。烏飛而上,魚動而下。物類相動,焱本相應,孰究其所以來?誰使其所以然?因其然也,然不然也。然乎然,不然乎不然,吾亦不知其所以然也,夫是之謂萬化原。上决而成天,下决而成地,既已决也,命之日中。決必有所合也,命之曰和。中和玄同,萬物化生,夫是之謂三三六六。陽城胥渠曰:微夫子之言,吾幾於不靈。子華子曰:噫嘻,本何足以識之。請以嘗試言之,而子亦嘗試聽之。子華子曰:夫道,一也。我與道而為三矣。而我之百骸九竅、毛髮膏澤、藏腑肝膈、吹噓吸引、滋液吐納,無非道也。自此以往,大撓甲子所不能紀也。是故道立於一,而萬物之變也,百事之化也,散而為萬殊,煮淪而無涯。古之知道者,務全其生。務全其生者,不亡其所有也。不亡其所有者,道之守也。道之守者,神之舍也。是故全生者為上,虧生者次之,死次之,迫斯為下矣。所謂全生者,六欲皆得其宜也。所謂虧生者,六欲#3分得其宜也。夫虧生則於其所尊者薄矣,其虧彌甚,則其尊彌薄。所謂死者,無有所知而復其未生也。所謂迫生者,六欲莫得其宜也,皆獲其所甚惡者也。辱莫大於不義;不義者,迫生也,故曰迫生不如死。人之常情,耳聞而目見也。耳聞所甚惡,不如無聞;目見所甚不欲,不如無見。是以迅雷則掩耳,恐故也。所貴乎嗜梁肉者,非腐鼠之謂也;所貴乎飲醪醴者,非敗酒之謂也;所貴乎尊生者,非迫生之謂也。夫迫生之人,鞠窮而歸,故曰迫斯為下矣。
  公仲承問於程子曰: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