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飛纓:此下敦煌本有『晨冠』二字。
  #8靈:敦煌本作『雲』。
  #9真仙:敦煌本作『佛身』。
  #10丈:敦煌本無。
  #11玄:敦煌本作『朗』。
  #12腰:敦煌本作『要』。
  #13虛:敦煌本作『空』。
  #14偉曄紫雲之上:敦煌本無。
  #15三目之神:敦煌本作『三日之象』。
  #16蒼:敦煌本作『倉』。
  #17之:敦煌本無。
  #18虎文之裘:敦煌本作『虎裘』。
  #19明流煥曜:敦煌本作『光明流煥』。
  #20四老道君:敦煌本作『四老道中君』。
  #21虛:敦煌本作『空』。
  #22圓輪:敦煌本作『相輪』。
  #23著:敦煌本作『着』。
  #24二色:此下敦煌本有『之光』二字。
  #25真仙:敦煌本作『為佛通佛』。
  #26項負圓輪:敦煌本作『頭負相輪』。
  #27獸:敦煌本作『狩』。
  #28八天:敦煌本作『十天』。
  #29泉:敦煌本作『三泉』。
  #30閥:敦煌本作『關』。
  #31中聰:敦煌本作『聽』。
  #32中堂:敦煌本作『掌』。
  #33內員上經:敦煌本作『內真上經』。
  #34始皇:原誤作『如皇』,鋸敦煌本改。
  #35瓊林:敦煌本作『瓊林』。
  道典論卷之二
  道士
  《太上太真科經》云:凡開闢之初,聖真仙人皆宣道炁,立法相,傳同宗,太上俱稱學士,以道為事,故曰道事。道事有功,故號道士。道士者,以道為事,聖運昇度。眾魔又興,皆由人物情淺所致,邪雖伐正,真去邪來,來同邪人,不干正士。正士事道,學法依科,魔王敬護,邪精敢侵?所以受道之身,皆是天魔上官,天魔眾神皆是道士下官。
  《昇玄經》云:夫唯賢者與彼俗人事事有反,目不多瞻,見好不驚,耳不聽讒,不聽亂聲,鼻不受香,芬芳之腥,口不嘗甘,茹犯眾生,心不想慾財色、華榮,手不姦用,足不惡行。此是道士之行者也。
  《本願大戒經》云:有道之士取諸我身,無求乎人。道言:修之身,其德乃真。斯之謂也。
  《洞淵經》云:道士貴人,悉天上來生也。自非先身之積善者,終不得作道士矣。
  《正一真人演千明科經》云:清德道士已經三乘,教化一切,施行眾善,觸事得法,可進供養三洞尊經。
  《太上太霄琅書經》云:明解須專,專必有應,應則通神,何勞乎感?欣戚兩遣日夜專勤,誓進無退,號為道人。人行大道,號為道士。士者何也?理也,事也。身心順理,唯道是從,從道為事,故稱道士。
  先生
  《敷齋威儀經》云:真人曰:學士若能棄世累,有遠遊山水之志,宗極法輪,稱先生常坐高座讀經,教化愚賢,開度一切學人也。若復清真至德,能通玄妙義者,隨行弟子同學為稱某先生,其人鉤深致遠,才學玄洞,志在大乘,當稱玄靜先生,或遊玄先生,或遠遊先生,或宣道先生,或暢玄先生。略言其比,不可勝載,須世有其人學者,稱夫先生道士也。
  《昇玄經》云:仙公又向太極真人長跪言:歸誠先生,願降法澤,滋潤枯槁,使將來道士得修至真,棄邪法術。
  《三元布經》云:太上太道君受此經於玄古先生,以傳玄都仙王。
  《上清變化七十四方經》云:紫府先生能為不死,恬和天真,洞思守神,年三千歲,故未昇天,盤桓洞室,採擇上真。
  《元始變化龜山元錄經》云:皇上萬始先生,形九千萬文。冬三月,頭建丹陽日精之冠,衣赤雲明光錦袍,佩金虎鳳文,帶丹皇紫章,常乘白雲,坐五色師子,光明流曜,煥照上清。春三月,則變形為人軀三頭鳳皇,衣九色斑文虎衣,常立十二華光之上。夏三月,則變形為三日之暉,紫光八芒,爛映煥明,在上清之上,十二色蓮華之中。秋三月,則化形為青赤紫三色之光,更相纏繞,如日之輪。
  《上清紫晨經》云:上皇先生紫晨君,蓋二暉之胤結玉晨之精育龍烟于太空,包紫虛以通靈,托九玄以含秀,凝洪露以成神。陶三炁以自觀,經玄母以法生,任歷劫而受化,感日吉而曜形,於是上皇元年天甲啟晨誕於神州八朗之天,平丘中域,洞淵之濱。既生之且面發金容,體映玉光,五色紫章,七十二變,精玉顏,神龍吐芝以濯溉,鸞鳳撫翼以陰玄,丹霄散景於瓊軒,流光煥爛於霞真,二景停暉於八玄,七元迴精以匡晨,金仙散香以亂炁,神妃擲華以發煙,五緯結落神秀紫天,年冠二九,逍遙中元,餐精咽炁,吐納靈津,含芝內灌,凝神胎仙,挹漱守默,淡泊自然,思微念炁,時不虧閑,積感洞元,名超上清,受號元皇,位登紫晨,蘭風應挺,順運流遷,神秉五曜,形盤三元,飛霄迴駕,乘空落煙,群仙啟路三道合明,流電吐威,逸駕九玄,再登玉陛,三謁紫庭,遊眄瓊闕,宴景三元,携契五老,玉霄上賓,飛獸攘袂,神鳳撫鳴,巨虬匡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