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>  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;為天下溪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;為天下式,常德不武,復歸於忒極。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;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撲。撲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。
  右出《老子道經》
  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无有入於无間,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  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天地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。
  天下柔弱,莫過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,其无以易之。故柔勝剛,弱勝強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,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,受國不祥,是謂天下王。正言若反。
  民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萬物草木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,是以兵強則不勝,木強則共。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。
  右出《老子德經》
  虛靖品
  致虛極,守靜篤,萬物並作。吾以觀其復,夫物芸芸,各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靜曰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妄作凶,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。
  右出《老子道經》
  老子曰:一曰遺形忘體,泊然若无謂之虛。二曰損心棄意,廢偽去欲,謂之无。
  三曰專精積神,不與物雜謂之清。
  四曰反神服炁,安而不動謂之靜。
  五曰深居閑處,功名不顯謂之微。
  六曰去妻離子,獨與道遊謂之寡。
  七曰呼吸中和,滑淳細微謂之柔。
  八曰緩形縱體,以奉百事謂之弱。
  九曰憎惡尊榮,安貧樂辱謂之卑。
  十曰遯盈逃滿,衣食麤疏謂之損。
  十一曰動作隨陽,應變卻邪謂之時。
  十二曰不飢不寒,不喜不怒,不哀不樂,不遲不疾,謂之和。
  十三曰愛視愛言,愛聽愛慮,堅固不費,神明內守,謂之嗇。
  凡此十三混沌為一虛无,為大要,自窮自極,无為之道,乃畢。一事不通,唯虛為善。夫成而體之,精神自息。和炁流行,入藏筋骨,炁鍊形易,與兆俱集,輕舉遠遊,壽終天畢,非獨治身,平首萬國。
  右出《虛無經》
  山居品
  太上曰:居山有十事:
  一、不得領戶化民;
  二、不得交遊貴勝,以求名利;
  三、不得復修行邪咒禁術;
  四、不得賣藥行醫,取人錢物。
  五、當與人物有隔,不得與世間兒婦黃赤祭酒同牀席坐。
  六、當朝中日沒,人定夜半雞鳴禮敬十方天尊,悔過滅惡。
  七、中後不得食穀炁物,有穀炁者不得以近口,水玉、芝石、松木、黃精、雲英、靈飛散、苟杞等藥食,无時不在禁例。
  八、山行採藥時,三步一彈指,十步一聲飲,舉足下足當常念道,想有神人於崖間路側,授我仙術。
  九、若少得道分,未能通達者,无自顯揚,輕慢不及。
  十、當念父母,生長之恩勿忘。此謂十居山,修道之要也。
  右出《昇玄經》
  凡修六天之文、三天正法,遊行五嶽,履涉川澤,當行三天正一之祝、威凶滅試、召靈致仙之法。登山之初,當先於山外叩齒九通,閉目思五色之雲,勃勃四會,掩冠一山,及我身在雲炁之中。良久,見五嶽仙官及山形林木草澤禽獸萬物悉來朝己,仰祝曰:
  上帝出遊,日吉時良。玉華覆蓋,太一扶將。左翼白元,右輔元英。八帝九真,陵逢履昌。道我送我,與我同光。履行五嶽,群仙奉迎。出入河海,萬道開張。役御六丁,旋攝五行。三天有命,蕩除萬凶。割落掃穢,流金滅殃。正法清通,嚴如威霜。華精弈弈,龍輿昂昂。流青翠羽,飛錦羅裳。所向所之,靡不吉昌。萬真來朝,齊昇玉京。畢,引炁三十六咽。
  右出《洞真三天正法經》
  太極真人曰:道士欲山居幽處,宜先受經業,恭肅事師,修諸善功,以伏山神。山無大小,皆有神靈。山大則神大,山小則神小。山神壞人亦不立也。人不解至法,不知修善立功。此何以能入山栖乎?
  右出《洞玄請問經下》
  道古:夫學上法,思神念道,山居靜志,修齋誦經,轉度七祖,身求神仙,當行五老赤書真文上法,依按舊文,皆先叩齒十二通,祝曰:
  玄上高靈,元始尊神。大聖徘徊,萬真臨軒。三景敷暉,慶雲四陳。上吉校圖,推筭九天。今日啟願,投刺靈山。丹書赤字,自然真文。上告五帝,記名玉篇。萬神鑒映,日月明言,願度願仙。天地星宿,玄照我身。三官九府,五嶽大神,普告无窮,削除罪根。元始大開,莫不納言。七祖幽魂,受福自然。三徒五苦,永離八難。得與三景同暉紫晨,轉輪不滅,身得飛仙。畢,讀刺竟,投於絕巖之中,便散香靈山之上。
  又叩齒三通,向本命祝曰:
  元始鑒映,仙名已書。三官九府,罪莫不除。散香五帝,告盟太虛。諸如所陳,萬劫長居。畢,仰咽九炁止。
  右出《洞玄赤書玉訣經》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