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歸正。正己處事,事亦歸正。正己應物,物亦歸正。惟天下之一正,為能通天下之萬變。是知正己者,進修之大用也,入聖之階梯也。
  工夫第十-
  清心釋累,絕慮忘情,少私寡慾,見素抱樸,易道之工夫也。心清累釋,足以盡理。慮絕情忘,足以盡性。私慾俱泯,足以造道。素朴純一,足以知天。
  感應第十二
  寂然而通,無為而成,不見而知,易道之感應也。寂然而通,無所不通。無為而成,無所不成。不見而知,無所不知。動而感通,不足謂之通。為而後成,不足謂之成。見而後知,不足謂之知。此三者,其於感應之道也遠矣。誠能為之於未有,感之於未動,見之於未萌,三者相須而進,無所感而不通也,無所事而不應也,無所住而非利也。盡此道者,其惟顏子乎。
  三易第十三
  三易者,一曰天易,二曰聖易,三曰心易。天易者,易之理也。聖易者,易之象也。心易者,易之道也。觀聖易,貴在明象,象明則入聖。觀天易,貴在窮理,理窮則知天。觀心易,貴在行道,道行則盡心。不讀聖人之易,則不明天易;不明天易,則不知心易;不知心易,則不足以通變。是知易者,通變之書也。
  解惑第十四
  氣之消長,時之升降,運之否泰,世之通塞,天易也。卦之吉凶,爻之得失,辭之險易,象之貞晦,聖易也。命之窮達,身之進退,世之成敗,位之安危,心易也。深造天易,則知時勢。深造聖易,則知變化。深造心易,則知性命。以心易會聖易,以聖易擬天易,以天易參心易,一以貫之,是名至士。
  釋疑第十五
  變動有時,安危在己。禍福得喪,皆自己始。是故、通變者,趨時者也。趨時者,危亦安。通變者,亂亦治。不失其所守者,困亦亨。不謹其所行者,豐亦昧。晦其明者,處明夷而無傷。恃其有者,居大有而必害。至遠而可應者,其士省也。至近而無與者,其意乖也。至弱而能勝者,得其輔也。至剛而無過者,有其道也。益之用,凶事濟難也。睽之見,惡人免怨也。不怕其德者,無所容。不有其躬者,無所利。獨立自恃者,無功。恐懼修省者,獲福。益於人者,人益之。利於人者,人利之。信於人者,人信之。惠於人者,人惠之。畏凶者,無凶。畏眚者,無眚。畏禍者,福必至。忽福者,禍必至。予所謂安危在己,復何疑哉。
  聖功第十六
  聖人所以為聖者,用易而已矣。用易所以成功者,虛靜而已矣。虛則無所不容,靜則無所不察。虛則能受物,靜則能應事,虛靜久久,則靈明。虛者,天之象也。靜者,地之象也。自強不息,天之虛也。厚德載物,地之靜也。空闊無涯,天之虛也。方廣無際,地之靜也。天地之道,惟虛惟靜。虛靜在己,則是天地在己也。道經云: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?其斯之謂歟。清即虛也,虛靜也者,其神德聖功乎。
  中和集卷之一竟
  #1底本為『王』,疑為『工』,當改
  中和集卷之二
  都梁清菴瑩蟾子李道純元素撰
  門弟子損菴寶蟾子蔡志頤編
  金丹妙訣
  金丹圖象說
  左四圖法象,顯明至道玄玄之旨。
  安爐 撐天拄地太模糊,誰為安名號玉爐。曾向此中經燬鍊,出無入有盡由渠。
  立鼎 不無不有不當中,外面虛無裹面空。决烈丈夫掀倒看,元來那箇本來紅。
  還丹 威音那畔本来明,昧了皆因着幻形。若向丹中拈得出,圓陀陀地至虛靈。
  返本 道本無為法自然,聖人立象假名圈。平常日用全彰露,打破方知象帝先。
  二藥圖訣
  取出 中畫,補 還復乾。純陽命本固,無礙性珠圓。受觸全天理,離塵合上禪。採鉛知下手,三疊舞胎仙。
  訣口
    喻譬
  火候圖
  十一 初一 子 玄宮 復   初九
  十二 初三 丑 進  臨   九二
  正  初六 寅 徐進     泰 九三
  一  初八 卯 沐  銀河  壯 九四
  三  十一 辰 遇  玉關  夬 九五
  四  十四 巳 止      乾 上九
  望
  五  退十六  午  崙山  姤 初六
  六  十八   退      遯 六二
  七  二十   申  徐退  否 六三
  八  二十三酉    浴絳宮 觀 六四
  九  二十六戌    守中  剥 六五
  十  二十八亥    戰   坤 上六
  外藥圖
  內藥圖
   
  金丹內外二藥圖說
  外藥可以治病,可以長生久視。
  內藥可以超越,可以出有入無。
  大凡學道,必先從外藥起,然後自知內藥。高上之士,夙植德本,生而知之,故不鍊外藥,便鍊內藥。
  內藥無為無不為,外藥有為有以為。內藥無形無質而實有,外藥有體有用而實無。外藥色身上事,內藥法身上事。外藥地仙之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