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> 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
  明皇曰:舟輿所以利遷徙,甲兵所以徇攻戰,兩者無欲,故無所乘悚。反樸還淳,復歸于三皇結繩之用矣。○河曰:去文反質,信無欺也。○雱曰:事簡民淳,故無用文契。
  甘其食,
  明皇曰:不貪滋味,故所食常甘。○河曰:甘其蔬食,不思食百牲也。
  美其服,
  明皇曰:不事文繡,故所服皆美。○河曰:美其惡衣,不貴五色。○雱曰:甘食美服,無事而富也。
  安其俗,
  明皇曰:不飾棟宇,故所居則安。○河曰:安其茅茨,不好文飾之屋。
  樂其業。
  明皇曰:不澆淳樸,故其俗可樂。○河曰:樂其質樸之俗,不轉移也。
  鄰國相望,鸚犬之聲相聞,
  明皇曰:言其近。○河曰:相去近也。○雱曰:人遂其生,故繁息而樂。
  使民至老死不相往來。
  明皇曰:無求之至。○河曰:其無情欲。○弼曰:無所求欲。○雱曰:近而不交,無求於外也。此盡性之治,故民亦盡其性。竊嘗考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之終篇,皆稱堯舜禹湯聖人之事業,蓋以為舉是書而加之政,則其效可以為比也。老子,大聖人也,而所遇之變,適當反本盡性之時,故獨明道德之意,以收斂事物之散,-而一之於樸。誠舉其書以加之政,則化民成俗,此篇其效也。故經之義終焉。楊子雲為《法言》,亦終乎唐虞之言,蓋有法乎孔孟與此書也,然子雲之說,誠得施於天下,亦何足以與乎聖人之業,可謂有其意矣,而言之過也。一本無使字。
 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
  信言不美,
  明皇曰:信言者,聖教也。信實之言,不鈞於俗,故不美。○河曰:信言者,如其實。不美者,樸且質也。○弼曰:實在質也。○雱曰:信言要於道,道之出言,淡乎無味,何美之有。
  美言不信。
  明皇曰:美言者,代教也。甘美之言,動合於俗,故不信。○河曰:滋美之言者,孳孳華詞。不信者,飾偽多空虛也。○弼曰:本在樸也。○雱曰:離道而語事物,故雖足以美淺聞之聽,而非至論也。且言者風波也,何以美為。
  善者不辯,
  明皇曰:善者在行,無辯說。○河曰:善者以道修身,不綵文也。○雱曰:言近指遠,不假繁辭。
  辯者不善。
  明皇曰:巧滯辮說,故不善。○河曰:辯者巧言也。不善者,舌致患也。土有玉掘其山,水有珠濁其淵,辮口多言亡其身。○雱曰:言以明
  道而已,要不煩,何用多說。孔子曰:辭達而已。
  知者不博,
  河曰:知者謂知道之士,不博者,守一元也。○弼曰:極在一也。○雱曰:極當在乎至微,何事於博。
  博者不知。
  明皇曰:知者了悟也,博者多聞也。○河曰:博者多見聞,不知者失真要也。○雱曰:溺乎事物之衆,而不能反約,愚之甚者,安在乎有知。
  聖人無積,
  明皇曰:積者執言滯教,有所積聚也。聖人了言忘言,悟教遺教,一無執滯,故云不積。○弼曰:無私自有,唯善是與,任物而已。○雱曰:聖道運乎無方,而我常無滯,故以至無而供萬物之求,積而有之,則所得鮮矣,安能大而化之乎,此明知者不博。
  既以為人己愈有。
  河曰:既以為人施設德化,已愈有德。○弼曰:物所尊也。○雱曰:為人者,施於事業以治天下也,因其勢而利之,則吾道不虧,而事業彌廣矣。一本為作與,非。
  既以與人己愈多。
  明皇曰:此明法性無盡。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,然以法味誘導凡愚,盡以與人,於聖人清靜之性,曾無喊耗,唯益明了,故云愈有愈多。有,明自性,多,明外益。○河曰:既以財賄布施與人,而財益多,如日月之光,無有盡時也。○弼曰:物所歸也。○雱曰:與人者,授之以道也,授人以道,如天生物,吾未嘗費而物日以夥。既云無積,故又明其能贍足萬物,蓋唯無積,乃所以能足也。
  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
  河曰:天生萬物,愛育之,令長大無所傷害也。○弼曰:動常生成之也。○雱曰:天者群物之宗,常以慈畜萬物,豈有害之之意,此明信言不美。夫天理常夷美於此,則害於彼矣。
  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  明皇日:舉天道利物不害者,將明聖人之道施為弘益,常以與人,故不爭也。○河曰:聖人法天,所施為化成事就,不與下爭功名,故能全其聖功也。○弼曰:順天之利,不相傷也。○雱曰:一氣自運,萬物必遂,聖人體大運以有為,行遲速於常度,豈有心於爭乎。夫唯如此,故於立言垂法,亦因時乘理,適可而已,非為辯也。然而終以此句者,誠欲體道德之說,莫尚於為而不爭。老子經意終於第八十篇,此篇總序其作經之意,亦由南華盡於莊子之死,而更有《天下》一篇,兼明道術之是非,以自積著書之迹。
  道德真經集註卷之十竟
  #1不:原本無,據正統道藏本唐玄宗御注本改補。
  #2『有為』二字原脫,據正統道藏本唐玄宗注本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