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變者,卓然而獨存,是烏可以數量論哉。
  第三十四章
  大道汎兮,其可左右。
  呂氏曰:至高無上,至深無下,莫測其涯淚,莫尋其根源,其唯道乎。包藏宇宙而無表裏,充塞太虛,動靜不失,往來無窮,汎然無所繫礙,遊於萬物,左之右之而無不可,其用大矣,至於一身,大道元氣,彌漫百骸,在節滿節,在關滿關,汎然無乎不在。○柴氏曰:道者萬物之奧,無往不在。經中句法多是兮字聯其字,如荒兮其未央哉,怕兮其未兆之句。又十五章皆是兮字聯其字,蓋老子文法如此。○林氏曰:汎兮其可左右,無所繫著也。○何氏曰:大哉聖人之道,發育萬物,峻極于天,此言汎者,淵淵乎其若海,巍巍乎其終復始也。左之左之,宜於左。右之右之,宜於右。經曰:執大象,天下往,言無往而不可也。
 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,功成不名有。
  呂氏曰:生化之力,本於自然而已,而道何嘗施其巧,矜其能乎。天地至大,猶恃賴焉,其於萬物,往者資之,求者與之,六合雖大,未離其內,秋毫雖小,待之成形,豈辭勞哉。卓然獨立,生之而不違,成之而不有,弗居其功,是法道之體也。○何氏曰:物物倚之孕育,在在隨之呈露,而聖人處之裕如也。○林氏曰:物物皆道之所生,何嘗辭之,既生矣,何嘗居之以為功。
  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常無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於大。
  呂氏曰:夫道復於至幽,顯於至變,生之畜之,若無端紀,覆之育之,各遂其性,若赤子之晝賴其乳食,宵藉其繈褓,廣其愛育之德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任其自然而常無所欲。內觀其妙而無物不入,群動莫窺其歸往之迹,可名於小矣,故曰萬物歸而不為主。常無欲,可名於小,道隱無名,無名也者,廣乎其無不容,淵乎其不可測,未始有物,惟其無物,則萬物歸之而無不同,同之而不為主,可以大名之矣。○何氏曰:衣被者,覆露之義,《莊子》:聖人遭之而不違,過之而不守,調而應之,德也,偶而應之,道也,則不辭不有不主之意可見矣。常無欲者,靜也,聖人一於無為無欲者,則心本無心,斂之不盈一握,樸雖似小而萬物歸焉,不為主則物各付,物散之則彌六合,何其大也,固曰天地固有恒矣,日月固有明矣,禽獸固有群矣,林木固有立矣。放德而行,循道而趍,已至矣,由是而觀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,何心於主宰哉,故曰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,化貸萬物而民弗恃,有莫舉名,使物自喜,立乎不測,而游於無有此也。○李氏曰: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忘其所自也,萬物歸之而不為主,任運自然也。
 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
  林氏曰:惟其能小,所以能大,聖人之所以不為大者,故能成其功也。此即守其雌為天下谿之意。○何氏曰:聖人終不為大,而大以之成,始雖不明有,而終不可掩其名之大,其以是道歟。○吴氏曰:此章首言天地之道,結句乃言聖人,蓋聖人與天地一也。歲功成而萬物歸焉,道之至大也,而天地不居其功,而萬物不知所主,是天地之道雖大,而不自以為大,聖人亦若此矣,是以能成其大也。○呂氏曰:域中有四大,而帝王居其一焉,聖人執謙以為柄,處損以自居,下於人而人高之,卑於人而人尊之,忘其穹窿之勢,去其矜伐之容,則可以成其道之大全矣。
  第三十五章
  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
  何氏曰:大道無象,故無象之象,其為象也大矣,夫道也大包天地,細入毫芒,不可得而名狀,故曰大象,言執云者,謂持此以往,人能體無名無形之道,循自然常然之化,則理身理國,貫古貫今,何往而不通。雖天下吾往矣,不惟往而不害,且安其性命之情,平中之福,泰然無復事,極其所往,天人和同之際也。《莊子》:苟得其道,無自而不可。○林氏曰:大象者,無象之象也,天下往者,執道而往行,之天下也,以道而行,則天下孰得而害之,天下無所害則安矣平矣泰矣。○政和注:安則無危,平則無陂,泰則通治。
  樂與餌,過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可既。
  何氏曰:五音六律足於耳,八珍九鼎足於口,此舉其聲味之切於人者言之,僅可為過客口耳一時之娛,而非所以怡神養壽之源也。席罷客散,於我何有,凡物欲之足以攖人心者,皆此類也。大道則不然,靜以修身,聲色有所不樂,儉以養生,滋味有所不嗜,遊心於淡,合炁於漠,養其無象,象固長存,守其無體,體固全真,味無味而甘,視無視而明,聞無聞而聰,用無用而大。用之不可既,夫既者盡也,非用之無盡,乃道之本不可盡也。○李氏曰:樂與餌,聲味俱美,喪其無象,安能久乎。道之出口,無味無象,無聲無色,以其無體,故應用無盡。○林氏曰:樂,鐘鼓之樂也,餌,飲食也,張樂設饌,以待嘉客,樂終食盡,客過則止矣。過者去也,道之可味,雖若至淡,視之雖不可見,聽之雖不可聞,言其不足悅耳目也,而用之於今古而不盡,此即物有盡而道無窮之意。道之出口,言道形於言也,猶曰道之為言也。
  第三十六章
  將欲歙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