尹生聞之,從列子居,數月不省合。因間請蘄其術者,十反而十不告。尹生懟而請辭,列子又不問。尹生退數月,意不已,又往從之。列子曰:汝何去來之頻。尹生曰:曩章戴有請於子,子不我告,固有憾於子。今復脫然,是以又來。列子曰:曩吾以子為達,今汝之鄙至此乎。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。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,三年之後,心不敢念是非,口不敢言利害,始得夫子一盻而已。五年之後,心庚念是非,口更言利害,夫子始一解顏而笑。七年之後,從心之所念,庚無是非,從口之所言,庚無利害,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。九年之後,橫心之所念,橫口之所言,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,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,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,若人之為我友,內外進矣。而後眼如耳,耳如鼻,鼻如口,無不同也。心凝形釋,骨肉都融,不覺形之所倚,足之所履,隨風東西,猶木葉幹殼,竟不知風乘我耶,我乘風耶。今汝居先生之門,曾未浹時,而懟憾再三,汝之片體將氣所不受,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。履虛乘風,其可幾乎。尹生甚作,屏息良久,不敢復言。若列子與老商氏,真可謂師資相忘者也。今取此證解不貴其師、不愛其資之義也。
  衍義云:孔子見太公任,然後辭其交游,去其弟子。
  鈔《莊子□山木篇》云:孔子圍於陳蔡之間,七日不火食。太公任往弔之曰:子幾死乎。曰:然。子惡死乎。曰:然。任曰:子嘗言不死之道。東海有鳥焉,其名曰意怠。其為鳥也,翂翂翐翐,是舒遲不能高飛之貌。而似無能,引援而飛,迫脅而棲,進不敢為前,退不敢為後,食不敢先嘗,必取其緒。是故其行列不斥,與羣俱也。而外人卒不得害,是以免於患。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。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,脩身以明汙,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,故不免也。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:自伐者無功,功成者隳,名成者虧。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。道流而不明居,德行而不名處,純純常常,乃此於狂,削迹捐勢,不為功名。是故無責於人,人亦無責焉。至人不聞,子何喜哉。孔子曰:善哉。辭其交遊,去其弟子,逃於大澤,衣裘褐,食橡栗,入獸不亂羣,入鳥不亂行,鳥獸不惡,而況人乎。
  衍義云:七聖皆迷,無所問塗。
  鈔《莊子□徐無鬼篇》之文。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,方明為御,昌寓驂乘,張若、謵前馬,二人先馬導也。昆閽、滑骨稽後車,至于襄城之野,七聖皆迷,今汝州有襄城縣,在泰隗山南,即黃帝訪道之所也。自黃帝已上至于滑稽,總有七聖也。註云:聖者,名也。名生而物迷矣。雖欲之乎,大隗其可得乎。無所問塗。適遇牧馬童子,問塗焉,童子得道人也。曰:若知具茨之山乎。曰:然。若知大隗之所在乎,曰:然。黃帝曰:異哉小童,非徒知具茨之山,又知大隗之所在。請問為天下。小童曰:夫為天下者,亦若此而已矣,又奚事焉。
 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
  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#1。
  衍義云:草木之蕃也為榮。
  鈔:草木蕃,《周易》坤卦文言之辭云:天地變化,草木蕃。天地閉,賢人隱。孔穎達正義云:此一節明六爻辭,天地變化謂二氣交通,生養萬物,故草木蕃滋。
  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。
  衍義云:子貢問夫子曰:賜也何如。子曰:女器也。
  鈔《論語□公冶長第五》之文。子貢問曰:賜也何如。子曰:女器也。曰:何器也。曰:瑚璉也。器有用之成材,夏曰瑚,商曰璉,周曰簠簋,皆宗廟盛黍稷之器而飾以玉,器之貴重而華美者也。
  將欲章第二十九
 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。
  衍義云: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,天下諸侯朝覲、訟獄、謳歌者,不之堯之子而之舜,非所謂力取天下也。
  鈔《孟子□萬章章句上》之文。舜相堯二十有八載,非人之所能為也,天也。堯崩,三年之喪畢。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,天下諸侯朝覲者,不之堯之子而之舜。訟獄者,不之堯之子而之舜。謳歌者,不謳歌堯之子而之舜。故曰:天也。夫然後之中國而踐天子位焉。今取此為證,言舜之為君,天與之,民歸之,非力取而為之也。
  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  衍義云:神器者,大寶之位,是天地神明之器也。
  鈔大寶之位,《易繫辭》云:天地之大德曰生。聖人之大寶曰位。何以守位,曰仁。此言天下之大,有神以主之,豈可以力而取之乎。雖得之,必失之,可不慎歟。
  衍義云:《莊子》載天根遊於殷湯,至蓼水之上,適遭無名人而問焉,曰:請問為天下。無名人曰:去,汝鄙人,何問之不豫也。
  鈔:《莊子□應帝王篇》。天根姓名也遊於殷湯,至蓼水之上,適遭無名人而問焉。天根,無名,並為姓字。寓言問答也。殷湯,殷山之陽。夢水在趙國界內。天根遨遊於山水之間,適遇無名人而問之,意在天下。無名又曰:汝遊於淡,合氣於漠,順物自然而無私容,而天下治矣。
  衍義云:七竅鑿而混沌死。
  鈔《莊子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