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然君輕則臣知其不足賴,臣躁則君知其志於利,故曰輕則失臣,躁則失君。
 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
  善行無轍迹,
  乘理而行,故無迹。
  善言無瑕謫,
  時然後言,故言滿天下無口過。
  善計不用籌算,
  萬物之數,畢陳於前,不計而知,安用籌算。
 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,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。
  全德之人,其於萬物,如母之於子,雖縱之而不去,故無關而能閉,無繩
  而能約。
 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,
  彼方執算以計,設關以閉,持繩以結,其力之所及者少矣。聖人之於人,非特容之,又善救之。我不棄人,而人安得不歸我乎?
  是謂襲明。
  救人於危難之中,非救之大者也。方其流轉生死,為物所蔽,而推吾至明以與之,使暗者皆明如燈,相傳相襲而不絕,則可謂善救人矣。
  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;不善人,善人之資。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。
  聖人無心於教,故不愛其資;天下無心於學,故不貴其師。聖人非獨吾忘天下,亦能使天下忘我故也。
  雖智大迷,是謂要妙。
  聖人之妙,雖智者有所不諭也。
 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
  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武,復歸於無極。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
  雄雌,先後之及我者也。白黑,明闇之及我者也。榮辱,貴賤之及我者也。夫欲先而惡後,欲明而惡闇,欲貴而惡賤,物之情也。然而先後之及我,不若明闇之切;明闇之及我,不若貴賤之深。古之聖人去妄以求復性,其性愈明,則其守愈下;其守愈下,則其德愈厚;其德愈厚,則其歸愈大。蓋不知而不為,不若知而不為之至也。知其雄,守其雌,知性者也。知性而爭心止,則天下之爭先者,皆將歸之,如水之赴谿,莫有去者。雖然,譬如嬰兒能受而未能用也,故曰復歸於嬰兒。知其白,守其黑,見性者也。居闇而視明,天下之明者,皆不能以形逃也,故衆明則之以為法,雖應萬物,而法未嘗差,用未嘗窮也,故曰復歸於無極。知其榮,守其辱,復性者也。諸妄已盡,處辱而無憾,曠兮如谷之虛,物來而應之,德足於此,純性而無雜矣,故曰復歸於樸。
  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。
  聖人既歸於樸,復散樸為器,以應萬物。譬如人君分政以立官長,亦因其勢之自然,雖制而非有所割裂也。
 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
 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。
  聖人之有天下,非取之也,萬物歸之,不得已而受之。其治天下,非為之也,因萬物之自然,而除其害耳。若欲取而為之,則不可得矣。
  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。為者敗之,執者 失之。
  凡物皆不可為也。雖有百人之聚,不循其自然而妄為之,鈴有齟齬不服者,而況天下乎?雖然小物寡衆,蓋有可以力取而智奪者,至於天下之大,有神主之,不待其自歸則叛,不聽其自治則亂矣。
  凡物或行或隨,或陶或吹,或強或贏,或載或嫦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  陰陽相盪,高下相傾,大小相使,或行於前,或隨於後,或徇而煖之,或吹而寒之,或益而強之,或損而贏之,或載而成之,或環而毀之,皆物之自然,而勢之不免者也。然世之愚人,私己而務得,乃欲龍而違之,其禍不覆則折。唯聖人知其不可逆,則順以待之,去其甚,去其奢,去其泰,使不至於過而傷物,而天下無患矣,此不為之至也。堯湯之於水旱,雖不能免,而終不至於敗,由此故也。《易》之泰曰: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三陽在內,三陰在外,物之泰極矣。聖人懼其過而害生,故財成而輔相之,使不至於過,此所謂去甚、去奢、去泰也。
 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
 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強天下,其事好還。
  聖人用兵,皆出不得已。非不得已而欲以強勝天下,雖或能勝,其禍必還報之。楚靈、齊湣、秦始皇、漢孝武,或以殺其身,或以禍其子孫。人之所毒,鬼之所疾,未有得免者也。
  師之所處,荊棘生焉。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。
  兵之所在,民事廢,故田不修。用兵之後,殺氣勝,故年穀傷。凡兵皆然,而況以兵強天下者耶?
  故善者果而已,不敢以取強。
  果,次也。德所不能綏,政所不能服,不得已而後以兵次之耳。
  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,果而不得已,是果而勿強。
  勿矜、勿伐、勿驕、不得已四者,所以為勿強也。
  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。
  壯之必老,物無不然者。唯有道者成而若缺,盈而若沖,未嘗壯,故未嘗老,未嘗死。以兵強天下,壯亦甚矣,而能無老乎?
  夫佳兵章第三十-
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