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家,以鄉觀鄉,以國觀國,以天下觀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?以此。
  建者無不拔,抱著無不脫,建德而抱朴,則不拔不脫矣。有子孫之家,祭祀必不輟。道生一、一生一不二生三、三生萬物,生生而不窮,亦猶子孫之嗣其家也。此三句皆是設喻,以言道雖無有而實長存也。脩諸身則實而無偽,修諸家則積而有餘慶,修諸鄉則為一鄉之所尊,修諸國則其及人者愈盛,修諸天下則其及人也愈徧。長,尊也。豐,盛也。普,徧也。即吾一身而可以觀他人之身,即吾之一家而可以觀他人之家,即吾之一鄉而可以觀他人之鄉。推之於國於天下皆然,言道之所用皆同也。以此者,道也。以道而觀,則天下無不然。
 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
  含德之厚,皆於赤子。毒蟲不螫,猛獸不據,攫烏不搏。骨弱筋柔而握固,未知牝牡之合而作,精之至也。終日號而隘不嘎,和之至也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強。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。
  含德,藏蓄而不露也。厚者,至也。含德而極其至,則如赤子然。毒蟲不螫、猛獸不據、攫鳥不搏,言物不能傷之也,亦入水不濡,入火不熱之意。赤子之骨至弱,其筋至柔,而手之所握甚固。未知有雌雄之事,而其亦作者,精氣盛也。,赤子之命原也。終日雖號而其嗌不嗄者,心無喜怒,氣本和也。嗌,咽喉也。嗄,氣逆也。赤子純一專固,故能如此,而有道者亦然,只是不動心也。和者,純氣之守也,知此至和之理則可以常久而不易矣,知此常久之理可謂明於道矣。生不可益,強求益之則為殃矣。祥,妖也,故曰益生曰祥。《傳》曰:是何祥也?即此祥字之意。以心使氣,是志動氣也。強者,暴也,暴則非道矣,故曰心使氣曰強。以此為強,無有不折,如物之壯,無有不老,此皆不謂之道。早已,速已之而勿為也。已者,止也,三句已見第三十章。
  知者不官章第五十六
 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兌,閉其門,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,是謂玄同。不可得而親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,故為天下貴。
 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,謂道不可容言也。又塞兌閉門,而藏之於密。必挫其銳而磨礱之,使無圭角。必解其紛而條理之,使不紊亂。必和光同塵,而不自眩露。此所謂至玄,至妙、同然而然之理也。有此玄同之道,則天下不可得而親,又不可得而疏,言其超出於親疏利害貴賤之外也,此道之所以為天下貴也。
 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
  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。夫天下多忌諱,而民彌貧。人多利器,國家滋昏。民多技巧,奇物滋起。法令滋彰,盜賊多有。故聖人云:我無為而民自化,我好靜而民自正,我無事而民自富,我無欲而民自樸。
  以正治國,言治國則必有政事。以奇用兵,用兵則必須詐術,二者皆為有心。無為而為,則可以得天下之心,故曰以無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有心之不可,而無心之為可?以此道也。忌諱,防禁也。利器,人世便利之用也。技巧,工匠之巧也。奇物,如桔槹機械等物是也。機心既勝,機事愈生。故法令愈明,而盜賊愈盛。此言有心之害,皆譬喻語也。故古之聖人但曰無為好靜,無事無欲,而天下自治矣。聖人云又見後章。
 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
  其政悶悶,其民醇醇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孰知其極,其無正邪?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民之迷,其日固已久矣。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  悶悶者,不作聰明也。察察者,煩碎也。醇醇,自樂也。缺缺,不足也。此亦有心則為害,無心則自治之意。禍福無常,更相倚伏,孰知其所極止?正者,定也。其無正耶,言倚伏無窮,不可得而定也。天下之事,奇或為正,正或為奇,善或為妖,妖或為善,是非利害,莫不皆然,此亦禍福倚伏之意。世人迷而不知,徒分奇正,徒分妖善。其迷蓋非一日矣。惟聖人之為道,雖有方而無隅,雖有康而不劌,雖直而不可伸,雖光而不見其耀。割,削也,無隅則不削矣。廉,上廉遠地之廉。不劌,不傷也,廉利則易傷。肆,伸也,不伸不見其直也。耀,光之焰者也,此者藏有於無之意。
 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
  治人事天,莫如嗇。夫惟嗇,是以早復,早復謂之重積德。重積德則無不克,無不克則莫知其極,莫知其極可以有國。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。是謂深根固柢、長生久視之道。
  嗇者,有餘不盡用之意。嗇則能有而無,能實而虛,宜其可以治人,宜其可以事天。早復者,言嗇則歸復於根。極者,早矣,早,不遠也。復,返本還元也。德至此,則愈積愈盛矣。重,愈積之意也。克,能也。德愈盛,則於事無不可能也。莫知其極者,用之不窮也。用之不窮,則可以為國而長久。母者,養也,以善養人者,服天下也。治國者如此,養生者亦如此。養生而能音,則可以深其根,固其柢,可以長生,可以久視。根柢,元氣之母也。久視,精神全可以久視而不瞬也。今之服氣者,或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