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,處前而人不害。
  河上公曰:欲在人之上,法江海處謙虛。欲在人之前,先人而後己也。聖人在民上為王,不以尊貴虐下,故民戴仰而不以為重。聖人在民前,不以光明蔽後,民親之若父母,無有欲害之心也。
 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。
  呂吉甫曰:聖人之有天下也,以言其位,則固歌上人也。然以孤、寡、不穀為稱,而受國之垢與不祥,則以其言下之也。以言其序,則固欲先人也,然迫而後動,感而後應,不.得已而後起,則以其身後之也。夫唯以其言下之,則處上而人之不重,不重則以戴之為輕矣。以其身後之,則處前而人不害,不害則以從之為利矣。不重不害,此天下樂推而不厭也。
  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
  羅什曰:心形既空,孰能與無物者爭。
  呂吉甫曰:夫以其言下之,以其身後之,則不爭者也。樂推而不厭,則天下莫能與之爭也。非體玄德者,其能若是乎。故曰: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
  此章以謙下為主。江海善下,故為百谷王。聖人言下身後,故天下樂推而不厭。夫孰能與謙下者爭哉。
 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
  天下皆謂我道,大似不肖。
  杜弼曰:肖,似也。不與物同,故曰不肖。
  夫唯大,故似不肖。
  蘇子由曰:夫道曠然無形,頹然無名,充遍萬物,而與物無一相似,此其所以為大也。若似於物,則亦一物矣,而何足大哉。
  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。
  御註:肖物者小,為物所肖者大。道覆載萬物者也,洋洋乎大哉。故似不肖若肖,則道外有物,豈得為大乎。
  王弼曰:久矣其細,猶曰其細久矣。肖則失其所以為大矣。故曰: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。
  呂吉甫曰:天下徒見我道之大,而謂其似不肖,而不知其所以大,固似不肖也。何以言之,大道汎兮,其可左右,無乎不在者也。彼其無乎不在,無可疑者,謂之似不肖而不知,其無不在而似不肖,乃道之所以為大也。蓋萬物莫非道也,則道外無物,則無所肖者,此其所以為大也。若有所肖,則道外有物矣。道外有物,則道有所不在,其尚得為大乎。
  王元澤曰:肖者有所似道,為萬物祖。故體道者,物當似我,我豈似物乎。蓋有所似,則是象彼者也。象彼則彼必大,而我小矣。
  我有三寶,保而持之。
  唐明皇曰:我道雖大,無所象似,然有此三行,甚可珍貴,能常保倚執持,可以治身治國也。
  王元澤曰:凡此三寶,皆俗情所謂小,而乃至人之所以為大也。
  一曰慈,
  王元澤曰;慈主於愛,愛物仁也,而獨稱慈者,化則廣德以覆下,於末為盛矣。老子方語其本,故不曰化,而曰慈。慈者,父道七之本,而不假為者也。唐耜曰:慈,愛也。《禮記》曰:為人父者,止於慈玆益也。慈者,人之本。父子之道,天性也。人之慈孝,自得於所性之中,無待於外矣。仁者人也,以兼愛為心,去性遠矣。老子方明道德之要,故以慈為寶。
  宣聖五常,以仁為首。釋迦十戒,以殺為先。三聖雖殊,以慈為本則一也。
  二曰儉,
  顧歡曰:寶精愛氣,不為奢費。
  呂吉甫曰:其行身也,徐而不費,以約為紀,非儉乎。
  儉,德之共也。大禹修身,以克儉為費。文王為治,以節儉為化。儉之為德大矣哉。《書》曰:恭儉惟德。
 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
  顧歡曰:履謙居後,不為物先。
  呂吉甫曰:未嘗先人,而常隨人,人皆取先,己獨取後,非不敢為天下先乎。
  王元澤曰:於易則謙是也。天地人神,皆以謙為貴,故聖人寶之。
  孔聖以仁道為本,以儉讓為德,亦寶此三者而已。
  夫慈,故能勇;
  王弼曰:夫慈,以陳則勝,以守則固,故能勇也。
  呂吉甫曰:夫慈為柔弱矣。而能勝剛強,是能勇也。
  孟子曰:仁者無敵。帝舜性仁,形為四罪之誅。成湯克仁,能勝夏桀之虐。文王視民如傷,可謂慈矣,一怒而安天下之民。豈非勇乎。
  儉,故能廣;
  顧歡曰:治身愛氣,則性命自延。治國愛人,則德化自廣。
  儉以修身,則精神不費。檢以治國,則財用有餘。《書》曰:慎乃儉德,惟懷永圖。
  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。
  御註:不爭而善勝者,天之道。道之尊,故為器之長。
  河上公曰:不為天下首先,成器長,謂得道人也。我能為道人之長也。
  舒王曰:不敢為天下先,則物莫為之先,故能成其器長。
  今舍其慈,且勇。舍其儉,且廣。舍其後,且先。死矣。
  御註:世之人知勇之足以勝人,而不知慈乃能勇。知廣之足以夸眾,而不知儉乃能廣。知器長之足尚,而不知自後之為要,則剛強之徒而已,有死之道焉。
  顧歡曰:棄拾慈悲,且為勇敢,謂負氣輕死,以不懼為勇。不寶其氣,而捨散其精,不愛其人,而廣用其力,舍其後己,但為人先,所行如此,動入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