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賤為本,故致此數輿之談也。
  王元澤曰:數字作入聲,輿字為譽字。說曰:知一者以賤為本,而內韜至貴,故世不得,而貴亦不得,而賤苟為己,而數政稱譽,豈真譽乎。
  不欲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。
  御註:玉貴而石賤,一定而不變,聖人乘時任物,無所底滯,萬變無常,而吾心常一,是真得一者也。故不可得而貴賤。孟子曰:所惡執一者,為其執一而廢百也。不欲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,非知化之,聖不能及,此是謂上德。
  河上公曰:琭琭,喻少。落落,喻多。玉少,故見貴。石多,故見賤。言不欲如玉,為人所貴。如石,為人所賤。當處其中爾。
  王元澤曰:玉石體堅而一,定不能 曲變,非謂一也。若夫萬變而常一,則真一矣。故玉琭琭,貴而已矣,不能賤也。石落落,賤而已矣,不能貴也。老氏既明一義,恐不悟者執一不變,堅如玉石,則失一之理矣。夫唯體一者,一貴一賤,其德如水,方圓枉直,應物無窮,而不離於一,故不得而貴賤,以一無貴賤故也。此篇義最奧密難言,今粗明綱領而已。蓋道生一,一則德之全。體於物則幾於道者是也。
  此章以一為宗。夫一者,天下之至精。天地神物,貴賤動植,咸得一以生成。太上恐人執一而不知變,又終之以不欲,如玉石者堅如玉石,則失一之理矣。竊以太上之道,始以鍊精為基本,次以全神為妙道,若基本不立,則道無由生,故以一為基本,猶精而全神也。終之以玉石者,恐人執於鍊精,不能養神,假使壽同龜鶴,終無冀於神仙,惟精神俱鍊,與道合真矣。
  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之六竟
  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之七
  宋饒陽居士李霖集
 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
  反者,道之動。
  王元澤曰:反本則靜,靜乃能動,譬如秋冬能起春夏也。
  蘇子由曰:反者,復也,復性則靜矣。然其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則動之所自起也。
  仰觀乎天,四時之行,斂藏於冬,而蕃鮮於春。俯察乎地,五行有水,反流全一,而動善時。天地之道,以反為動,故能長久。人一受其成形,馳其形性,港之萬物,終身不反,悲夫。
  弱者,道之用。
  舒王曰:道之用所以在於弱者,以虛而已。即在天者而觀之,指我亦勝我,我亦勝我,則風之行乎太虛,可謂弱矣。然無一物不在所鼓舞,無一形不在所披拂,則風之用在乎弱也。即在地者而觀之,次諸東方則東流,次諸西方則西流,則水之託於淵虛可謂弱矣。然處眾人之所惡,而攻堅強,有莫之能先,則水之用在乎弱也。又曰:反非所以為動,然有所謂動者,動於反也。弱非所以為強,然有所謂強者,蓋弱則能強也。雖然言反而不言靜,言弱而不言強,言動則知反之為靜,言弱則知用之為強,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,亦若此而已矣。
  弱之勝強,道之妙用,如水至弱,能攻堅強。
  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
  河上公曰:萬物皆從天地生,天地有形位,故言生於有也。天地神明皆從道生,道無形,故言生於無。
  呂吉甫曰:唯有為能生天下之物,才 而無又能生天下之有,則道之動在於反,而其用在於弱可知已。然則欲反而弱者無他,致一以極乎無而已矣。
  此章之意反本而靜,則動不失已。
  莊子所謂靜則動,動則得矣是也。用無不利,則不爭而善勝,《經》所謂弱勝強是也。然則欲反弱者無他,致一以極乎無而已。
 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
  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
  御註:士志於道者也。上士聞道,真積力久,至誠不息。
  李榮曰:信道彌篤,強行有志,寒暑變而不革其心,金石銷而不移其操,始終常堅,確乎不技,上士動行也。
  上者,至高之稱。士者,以道為事。上士了悟,聞斯妙道,信道彌篤,強行有志。行與實相相應,若出若處,若行若住,常依實相不離,真際念念增,修心心不懈,故曰動行也。問曰:道不可聞,聞而非也,上士何以聞之。答曰:耳聞其言,心行其道,真聞之也。孔子曰:朝聞道,夕死
  可矣。
  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。
  舒王曰:中士者,知道之為美,而不知所以為道也。知道之為美,故若存大音不入俚耳。
  李榮曰:素絲不怛,逐玄黃而改色。中士不定,隨好惡而異心。聞真道存身以安國,則存道而忘俗。見財色悅性以娛情,則存俗而忘道也。
  中士可上可下,則有疑心焉。疑心生則用志分,故聞道治身以長存,治國以太平,欣然而存之。退見財色榮譽,或於情欲而復忘之也,則不能動而行之。一出焉,一入焉耳,若子夏出見紛華.盛麗而悅入,聞夫子之道而樂是也。
  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
  王元澤曰:道大似不肖,淺見者所不識,故笑。誠如下文云豈流俗所能睹乎。
  志琮曰:下士聞於妙道,無相無名,不來不去,非生非滅,既不信從,翻生違背,所以扮掌大笑,謂為虛誕。
  下士受性下愚,恣情多欲,智不足與明,識不足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