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厚,因物有遷,含德之厚,不遷於物,則氣專而志一。孟子曰: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。
  臣義曰:人之德性,本自渾全,因物有遷,薄而不厚。惟物我兩忘,而含德之厚,精全不虧,神一不二,故復乎無知,而心同赤子。
  毒蟲不螫,猛獸不據,攫烏不搏。
  御注曰:含德之厚者,憂息不能入,邪氣不能農,故物莫能傷焉。莊子曰:人能虛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下之?
  臣義曰:比於赤子,則精全神固,心復乎無心,而恐懼憂息所不能入,固未始有震物心也。故物亦莫之傷。
  骨弱筋柔而握固,未知牝牡之合而□作,精之至也。
  御注曰:德全者形全,故骨弱筋柔而握固。形全者神全,故未知牝牡作合而□之。精之至者,可以入神,《莊子》曰:聖人貴精。
  臣義曰:德全則氣全,氣全則神全,神全則形全,神全者形不滯於有,而氣為之變化,故骨弱筋柔而握固。氣不感於動,而精全於一,故未知牝牡之合而□作。
  終日號而嗑不嘎,和之至也。
  御注曰:致一之謂精,精則德全而神不虧,沖氣以為和,和則氣全而嗌不嗄。人之生也,精受於天一而為智之源,和得於天五而為信之本,及其至也,可以入神,可以復命,而失其赤子之心渚,精搖而不守,氣暴而不飩,馳其形性,潛之萬物,豈不悲夫?
  臣義曰:赤子形與物接,而心常靜一,其聲之所發,氣之所動爾,非心使其氣,而有動氣之累,故全精之一,完氣之沖,神不虧而溢不嘎,故其妙可以入神,其常可以復命,和之至也如此。
  知和曰常,
  御注曰:純氣之守,制命在內,形化而性不亡。
  臣義曰:常者至真而常然,未始或變也,故形雖蛻化之不一,而性有所不立。守氣之純,保乎泰和,知其和而無所變,故曰常。
  知常曰明,
  御注曰:明足以見道者,知性之不亡故也。
  臣義曰:知其性有常而不變,而未始或亡,見道明矣,故曰明。
  益生曰祥,
  御注曰:祥者,物之先見,生物之理,增之則贅,禍福特未定也。
  臣義曰:生理固全,何事於益,益之為祥,禍福未定。
  心使氣日強。
  御注曰:體合於心,心合於氣,則氣和而不暴,蹶者趨者,是氣也,而心實使之玆強也。以與物敵,而非自勝之道。
  臣義曰:心復於無,則氣保於沖。心使氣,則氣失於暴。
  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
  御注曰:道無古今,物有壯老,強有時而弱,盛有時而衰,役於時而制於數,豈道也哉?
  臣義曰:有壯有老,隨時徙化,形與之變,是物也。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,有常不變,其幾道乎。
  不道早已。
  御注曰:道未始有窮,民之迷,其日固已久矣。
  臣義曰:不以道,則其生雖壯,已失生理。
 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
 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  御注曰:道無問,問無應,知道者默而識之,無所事言。齧缺問於王倪,所以四問而四不知,多言數窮,離道遠矣。
  臣義曰:道不可言也,故道者不言而默識。可言者,道之粗也,多言則數窮,故言者不知道。
  塞其兌,閉其門,
  御注曰:塗部守神,退藏於密,
  臣義曰:塞其兌,則心無悅於外,閉其門,則神不馳於物,所以退藏於密也。
  挫其銳,解其紛,
  御注曰:以深為根,以約為紀。
  臣義曰:挫其銳,鈍而後利也。解其紛,不為物結也。根深者不見其銳,紀約者何事解紛。
  和其光,同其塵,
  御注曰:與物委蛇,而同其波。
  臣義曰:和其光,復歸其明也。同其塵,則混同於物也。復其明混於物,故能同其波。
  是謂玄同。
  御注曰:道復乎至幽,合乎至一,至幽之謂玄,至一之謂同。玄同則萬物與我,將擇焉而不可得,豈竊竊然自投於親疏利害貴賤之間為哉?
  臣義曰:至幽則盡妙,至一則不二,有無物我,玄同一致。
  不可得而親,不可得而疏,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,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,故為天下貴。
  御注曰:世之人愛惡相攻,而有戚疏之態,情偽相感而有利害之見,用捨相權而有貴賤之分,反復更代,未始有極,奚足為天下貴?知道者忘言,忘言者泯好惡,忘情偽,離用捨而玄同於一性之內,良貴至足,天下兼亡心,故為天下貴。
  臣義曰:物於物者,可得而親疏利害貴賤之也。至於物我玄同,則物物而不物於物,故莫之爵而常自然。
 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
  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
  御注曰:正者道之常,奇者道之變,無事者道之真。國以正定,兵以奇勝,道之真,無容私焉。順物自然,而天下治矣。
  臣義曰:治國以正定,道之常也。用兵以奇勝,道之變也。取天下以無事,道之真也。侯王得一為正,而物莫不正,國之治也。兵以克變為奇,而物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