睫。察人之邪正,若辨白黑,是智之事知人而已o
  臣義曰:私己見以知人,而得人之審,故曰智。智雖因於天,而有人為預焉。故於己之見則昧。
  自知者明。
  御注曰:《易》曰:復以自知,《傳》曰:內視之謂明,智以知人,則與接為構,日以心國,復以自知者,靜而反本,自見而已,天地之鑒也,萬物之照也。
  臣義曰:知物則逐妄,自知則返本,返本則虛一而靜,惟靜故明,足以鑑天地,照萬物。
  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
  御注曰:至人尚德而不尚力,務自勝而不務勝人。智者詐愚,勇者若怯,此勝人也。而所恃者力。勝己之私,以直養而無害者,自勝也。出則獨立不懼,處則遯世無悶,無往而不勝,所以為強。
  臣義曰:以力為勝,勝人者也。以強為勝,自勝者也。勝人則人有時而不勝,自勝則物莫能敵,故為之強。嗜欲之至,利害之摩,威武之所臨,富貴之所誘,貧賤之窘,死生之迫,無所動其心,此所謂自勝也。
  知足者富,
  御注曰:有萬不同之謂富,知足者務內游而取足於身,萬物皆備,國財并焉。
  臣義曰:不自足者,歉然求之無厭,而未始有足也。足於我而無待於外,富孰加焉。
  強行者有志。
  御注曰:自強不息,斯志於道。
  臣義曰:強於自勝,行而不息,有志於道者如此。
  不失其所者久,
  御注曰:立不易方,故能久於其道。與時推移,與物轉徙者,可暫而已。
  臣義曰:抱一不離,氣守不亂,神全而游夫物初,故復乎道常。
  死而不亡者壽。
  御注曰:生有所乎萌,死有所乎歸,原始反終,故知死生之說。聖人通乎晝夜之道,而知死之未始異於生,故其形化,其神不亡,與天地并,而莫知其極,非壽而何?此篇之義,始於知人,所以窮理,中於知足,所以盡性,終於不亡,所以至於命,則造化在我。非夫無古無今,而入於不死不生者,孰能與此?
  臣義曰:有生斯有死,有死則有生,死生猶朝暮之變爾。物之出入於變化者,皆然也。聖人達死生之變,通晝夜之理,雖形體順變,而性覺湛然,莫知其極。蔽蒙之人,迷愚抱執則雖生也其猶死爾。達觀忘形神全於一,不見終始,雖云其死,孰知其亡,故曰壽。
 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
 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
  御注曰:泛兮無所繫輆,故動靜不失,往來不窮,左之右之,而無不可。
  臣義曰:道無乎不在,故汎然無所不之,左之右之,何係之有。
 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,功成不居。
  御注曰:往者資之,求者與之,萬物自形自化,自智自力,而不居其功。譬彼四時,功成者去。
  臣義曰:莊周曰:形非道不生,則道者萬物所恃以生者也。道生萬物,而未始或辭,生其所自生,成其所自成,何功之居。
  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故常無欲,可名於
  小矣。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。
  御注曰:道復於至幽則小,而與物辨;顯於至變則大,而與物交。與物辨,故常無欲,與物交,故萬物歸焉。覆露乎萬物而不示其宰制之功,故不為主。鼓舞乎群衆,而莫窺其歸往之述,故不知主。夫道非小大之可名也,云可名者,道之及乎物者爾。
  臣義曰:道遍覆於萬物,而藏於至無,未始出而主之也,故曰不為主。常無欲,則與物辨而復於至幽,故名於小矣。萬物鼓舞於道,而為之歸往,未始知其所以為主也,與物交而顯於至變,而物所不能知,故可名於大。不為主者,道也,不知主者,物也,物不足以知道,而所可見者,大而無方爾。
 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
  御注曰: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,故業大而富有,孟子曰:大而化之之謂聖。夫大而能化,則豈有為大之累,所以能成其大。
  臣義曰:道以不為主,故萬物歸往焉而不知,故可名於大。是故聖人不自大,所以能成其大者,體道故也。
 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
  執大象,天下往。
  御注曰:象如天之垂象,無為也,運之以健,無言也,示之以文。聖人之御世,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而民歸之如父母,故曰執大象,天下往。
  臣義曰:大則有形,象則有像,故以執言之。聖人體道無為,夫何所執。出而經世,則道之所運,文之所示,蓋有象焉,執其象而不示之以迹,而天下化其道,故為天下之所歸往。其象也本乎道,故謂之大。
  往而不害,
  御注曰:陰陽和靜,鬼神不擾,群生不傷,萬物不夭,民雖有知,無所用之,何害之有?
  臣義曰:天下歸往,則投迹者衆。以迹治之,所以為害。聖人無為於上,而遂萬物之自然,誘然皆生,而不知其所生,同焉皆得,而不知其所得,使天地之間幽之陰陽鬼神、明之群生萬民,各適其性,無所往而不利,故曰不害。
  安平泰。
  御注曰:安則無危亡之憂,平則無險陂之患,泰者通而治也。
  臣義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