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尼也。
  吾聞之夫子,事求可,功求成。用力少,見功多者,聖人之道。
  〔注〕聖人之道,即用百姓之心耳。
  〔疏〕夫事以適時為可,功以能遂為成。故力少而見功多者,則是適#28稱遂之機。子貢迷昔時所聞,以為聖人之道。
  今徒不然。執道者德全,德全者形全,形全者神全。神全者,聖人之道也。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,沱乎淳備哉。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。
  〔注〕此乃聖王之道,非夫人也。子貢聞其假脩之說而服之,未知純白者之同乎世也。
  〔疏〕今丈人問余,則不如此。言執持道者則德行無虧,德全者則形不虧損,形全者則精神專一。神全者則寄進人問,託生同世,雖與韋物並行,而不知所往,芒昧深遠,不可測量。故其操行淳和,道德圓備,不可以此功利機巧語其心也。斯乃聖人之道,非假修之衍。子貢未悟,妄致所談。
  若夫人者,非其志不之,非其心不為。雖以天下譽之,得其所謂,警然不顧;以天下非之,失其所謂,儻然不受。天下之非譽,無益損焉,是謂全德之人哉。我之謂風波之民。
  〔注〕此宋榮子之徒,未足以為全德。子貢之迷沒於此人,即若列子之心醉於季咸也。
  〔疏〕警#29誕慢之容,儻是無心之貌。丈人志氣淳素,不任機巧,心懷寡欲,不務有為。縱令舉世贊譽,稱為斯#30德,知為無益,曾不顧昤;舉世非毀,聲名喪失,達其無損,都不領受,既毀譽不動,可謂全德之人。夫水性雖澄,逢風波起,我心不定,類彼波瀾,故謂之風波之民也。郭注云,此宋榮子之徒,未足以為全德。子貢之迷沒於此人,即若列子之心醉於季咸。
  反於魯,以告孔子。孔子曰:彼假脩渾沌氏之衛者也;
  〔注〕以其背今向古,羞為世事,故知其非真渾沌也。
  〔疏〕子貢自魯適楚,反歸於魯,以其情事,咨告孔子。夫混沌者,無分別之謂也。既背今向古,所以云不真是者也。
  識其一,不知其二;
  〔注〕徒識脩古抱灌之朴,而不知因時任物之易也。
  〔疏〕識其一,謂古#31而不移也。不知其二,謂不能順今而適變。
  治其內,而不治其外。
  〔注〕夫真渾沌,都不治也,豈以其內為異而偏有所治哉。
  〔疏〕抱道守素,治內也,不能隨時應變,不治外也。
  夫明白入素,無為復朴,體性抱神,以遊世俗之問者,汝將固驚邪?
  〔注〕此真渾沌也,故與世同波而不自失,則雖道於世俗而泯然無進,豈鈴使汝驚哉。
  〔疏〕夫心智明白,會於質素之本;無為虛淡,復於淳樸之原。悟真性而抱精淳,混囂塵而遊世俗者,固當江海蒼生,林藪萬物,烏獸不駭,人豈驚哉。而言汝將固驚者,明其夠不驚也。
  且渾沌氏之術,子與汝何足以識之哉。
  〔注〕在彼為彼,在此為此,渾沌玄同,孰識之哉?所識者常識其述耳。
  〔疏〕夫渾沌無心,妙絕智慮,假令聖賢時達,亦何足識哉。明恍惚深玄,故推之於情意之表者也。
  諄芒將東之大壑,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。
  〔疏〕諄,淳也。苑,小風也,亦言是扶搖大風也。濱,涯;大壑,海也。諄芒苑風,皆寓言也。莊生寄此二人,明於大道,故假賓主,相值海涯。
  苑風曰:子將奚之?
  〔疏〕奚,何也。之,往也。借問諄芒,有何遊往。
  曰:將之大壑。
  〔疏〕欲往東海。
  曰:奚為焉?
  〔疏〕又問何所求訪。
  曰:夫大壑之為物也,注焉而不滿,酌焉而不竭;吾將遊焉。
  〔疏〕夫大海泓宏,深遠難測,百川注之而不溢,尾問泄之而不乾。以譬至理,而其義亦然。故雖寄往滄淇,實乃游心大道也。
  苑風曰:夫子無意于橫目之民乎?願聞聖治。
  〔疏〕五行之內,唯民橫目,故謂之橫月之民。且諄芒東游,臨於大壑,觀其深遠,而為治方。苑風既察此情,因發斯問:夫子豈無意於黔首?願聞聖化之法也。
  諄芒曰:聖治乎?官施而不失其宜,拔舉而不失其能,
  〔疏〕施令設官,取得宜便,技擢薦舉,不失才能。知此則天下太平,彝倫攸叔,聖治之衛,在乎玆也。
  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,
  〔注〕皆因而任之。
  〔疏〕夫所乖舛,事業多端,是以步驟殊時,澆淳異世。故治之者莫先任物,鈴須睹見其情事而察其所為,然後順物而行,則無不當也。
  行言自為而天下化,
  〔注〕使物為之,則不化也。
  〔疏〕所有施行之事,教令之言,咸任物自為,而不使物從己。如此,則宇內蒼生自然從化。
  手撓顧指,四方之民莫不俱至,此之謂聖治。
  〔注〕言指指麾顧昤而民各至其性也,任其自為故。
  〔疏〕撓,動也。言動手指揮,舉目顧盼,則四方欽附,萬國來朝。聖治功能,其義如是。有本作顯字者,言用顯指揮,四方皆服。此中凡有三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