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〕夫運四朋以滯境,鑿七竅以染塵,乖渾沌之至淳,順有無之取拾;是以不終天年,中塗夭折。勗哉學者,幸免之焉。故郭注云為者敗之也。
 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九竟
  #1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度人」作『庶民」。
  #2世德堂本無『狂」字。
  #3郭慶藩引文『耳」作『也」字。
  #4世德堂本『知」作『如」。
  #5郭慶藩引文『活』作『治』。
  #6世德堂本『豫』作『預』。
  #7四庫本、浙江書局『主』作『王』,下同。
  #8郭慶藩引文無『係累』。
  #9原作『由』疑是『田』字誤,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皆作『田』,故改正。
  #10浙江書局本『喜』作『熹』。
  #11《闕誤》引江南古藏本『既』作『無』。學
  #12郭慶藩引文『聲』上有『嘆』字。
  #13《闕誤》引江南古藏本『正』作『止』。
  #14『第』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補。
  #15原『聊』疑『耶』之誤.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。
  #16『聚』字疑漏,今依郭慶藩引文及上、下文補。
  #17原作『極』,今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正。
  #18郭慶藩引文『踴』作『躍』。
  #19郭慶藩引文『處』作『虛』字。
  #20浙江書局本『寧』作『室』,郭慶藩引文作『冥』。
  #21郭慶藩引文『往』作『俗』。
  #22郭太藩引文『自直』作『直自』,『忘淡』作『淡忘』。
  #23世德堂本『迎』作『逆』。
  #24四庫本、浙紅書局本『乃』字俱作『即』。
  #25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來照』俱作『之廣』。
 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
  河 南 郭 象 注
 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
  外篇駢姆第八
  駢拇枝指,出乎性哉。而侈於德。
  〔疏〕駢,合也;拇,足#1大指#2也。謂足大拇指與第二指相連,合為一指也。枝指者,謂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,成六指也。出乎性者,謂此駢枝二指,並稟自然,性命生分中有之。侈,多也。德,謂仁義禮智信五德也。言曾史察性有五德,蘊之五藏,於性中非剩。
  附贅縣疣,出乎形哉。而侈於性。
  〔注〕夫長者不為有餘,短者不為不足,此則駢養皆出於形性,非假物也。然駢與不駢,其於各足,而此獨駢枝,則於眾以為多,故日侈耳。而惑者或云非性,因欲割而棄之,是道有所不存,德有所不載,而人有棄才,物有棄用也,豈是至治之意哉。夫物有小大,能有少多,所大即駢,所多即贅。駢贅之分,物皆有之,若莫之任,是都棄萬物之性也。
  〔疏〕附生之贅肉,縣係之小疣,並稟形以後方有,故出乎形哉而侈性者,譬離曠稟性聰明,列之藏府,非關假學,故無侈性也。
  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,列於五藏哉。而非道德之正也。
  〔注〕夫與物冥者,無多也。故多方於仁義者,雖列於五藏,然自一家之正耳,未能與物無方而各正性命,故日非道德之正。夫方之少多,天下未之有限。然少多之差,各有定分,豪芒之降,即不可以相趺,故各守其方,則少多無不自得。而或者聞多之不足以正少,因欲棄多而任少,是舉天下而棄之,不亦妄乎。
  〔疏〕方,道衍也。言曾史之德,性多仁義,、羅列藏府而施用之,此直一家之知,未能大冥萬物。夫能與物冥者,故當非義而應夫仁義,不多不少而應夫多少,千變萬化,與物無窮,無所偏執,故是道德之正言#3。
  是故駢於足者,連無用之肉也;枝於手者,樹無用之指也;
  〔注〕直自性命不得不然,非以有用故然也。 〔疏〕夫駢合之拇,無益於行步,故雖有此連,終成無用之肉;枝生於手指者,既不益操捉,故雖樹立此肉,終是無用之指也。欲明稟自然天性有之,非關助用而生也。
  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,淫僻於仁義之行,
  〔注〕五藏之情,直自多方耳,而少者橫復尚之,以至淫僻,而失至當於體中也。
  〔疏〕夫曾史之徒,性多仁義,以此情性,駢於藏府。性少之類,矯性某之,矜此為行,求於天理,既非率性,遂成淫僻。淫者,耽滯;僻者,不正之貌。
  而多方#4於聰明之用也。
  〔注〕聰明之用,各有本分;故多方不為有餘,少方不為不足。然情欲之所蕩,未嘗不賤少而貴多也,見夫可貴而矯以尚之,則自多於本用而困其自然之性。若乃忘其所貴而保其素分,則與性無多而異方俱全矣。
  〔疏〕言離曠素分,多於聰明,性少之徒,矯情為尚,以此為用,不亦謬乎。
  是故駢於明者,亂五色,淫文章,青黃齡敝之煌煌非乎?而離朱是已。
  〔疏〕斧形謂之鮪。兩己相背謂之做。五色,青黃赤白黑也。青與赤為文,赤與白為章。煌煌,眩目貌也。豈非離朱乎?是也。已,助聲也。離朱,一名離婁,黃帝時明目人,百里察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