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>  道德不一,
  〔注〕百家穿鑿。
  〔疏〕法教多端。
  天下多得一
  〔注〕各信其偏見而不能都舉。
  〔疏〕宇內學人,各滯所執,偏得一術,豈能弘通。
  察焉以自好。
  〔注〕夫聖人統百姓之大情而因為之制,故百姓寄情於所統而自忘其好惡,故與一世而得澹漠焉。亂則反之,人恣其近好,家用典法,故國異政,家殊俗。
  〔疏〕不能恬淡虛忘,而每運心思察,隨其情好而為教方。
  譬如耳目鼻口,皆有所明,不能相通。
  〔疏〕夫目能視色,不能聽聲;鼻能聞香,不能辯味;各有所主,故不能相通也。
  猶百#7家眾技也,皆有所長,時有所用。
  〔注〕所長不同,不得常用。
  〔疏〕夫《六經》五德,百家諸書,其於救世,各有所長,既未中道,故時有所廢,猶如鼻口有所不通也。
  雖然,不該不徧,一曲之士也。
  〔注〕故未足備任也。
  〔疏〕雖復各有所長,而未能該通周徧,斯乃偏僻之士,滯一之人,非圓通合變者也。
  判天地之美,析萬物之理,
  〔注〕各用其一曲,故析判。
  〔疏〕一曲之人,各執偏僻,雖著方術,不能會道,故分散兩儀淳和之美,離析萬物虛通之理也。
  察古人之全,寡能備於天地之美,稱神明之容。
  〔注〕况一曲者乎。
  〔疏〕觀察古昔全德之人,猶能備兩儀之亭毒,稱神明之容貌,况一曲之人乎。
 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,闇而不明,鬱而不發,
  〔注〕全人難遇故也。
  〔疏〕玄聖素王,內也。飛龍九五,外也。既而百家競起,各私所見,是非殽亂,彼我紛紜遂使出處之道,闇塞而不明,鬱閉而不泄也。
  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。悲夫,百家往而不反,必不合矣。
  〔疏〕心之所欲,執而為之,即此欲心而為方術,一往逐物,曾不反本,欲求合理,其可得也。既乖物情,深可悲歎。
  後世之學者,不幸不見天地之純,古人之大體,
  〔注〕大體各歸根抱一,則天地之純也。
  〔疏〕幸,遇也。天地之純,無為也;古人大體,樸素也。言後世之人,屬斯澆季,不見無為之道,不遇淳樸之世。
  道術將為天下裂。
  〔注〕裂,分離也。道術流弊,遂各奮其方,或以主物,則物離性以從其上而性命喪矣。
  〔疏〕裂,分離也。儒墨名法,各馳騖,各私所見,咸率己情,道術紛紜,更相倍譎,遂使蒼生措心無所,分離一性,實此之由也。
  不侈於後世,不靡於萬物,不暉於數度,
  〔注〕勤儉則瘁,故不暉也。
  〔疏〕侈,奢也。靡,麗也。暉,明也。教於後世,不許奢華,物我窮儉,未嘗#8綺麗,既乖物性,教法不行,故於先王典禮不得顯明於世也。
  以繩墨自矯
  〔注〕矯,厲也。
  〔疏〕矯,厲也。用仁義為繩墨,以勉厲其志行也。
  而備世之急,
  〔注〕動而儉則財有餘,故#9急有備。
  〔疏〕世急者,謂陽九百六水火之灾也。勤儉節用,儲積財物,以備世之凶灾急難也。
 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。墨翟、禽滑釐聞其風而悅之,為之大過,己之大循#10。
  〔注〕不復度眾所能也。
  〔疏〕循,順也。古之道術,禹治洪水,勤儉枯槁,其迹尚在,故言有在於是者。姓禽,字滑釐,墨翟弟子也。墨翟滑釐,性好勤儉,聞禹風教,深悅愛之,務為此道,動苦過甚,適周己身自順,未堪教被於人矣。
  作為《非樂》,命之日《節用》,生不歌,死無服。
  〔疏〕《非樂》《節甩》是《墨子》二篇書名也。生不歌,故非樂,死無服,故節用,謂無衣衾棺槨等資葬之服,言其窮儉惜費也。
  墨子氾愛兼利而非國,
  〔注〕夫物不足,則以闕為是,今墨子令百姓皆勤儉各有餘,故以鬭為非也。
  〔疏〕普汜兼愛,利益羣生,使各自足,故無鬭爭,以鬭爭為非也。
  其道不怒;
  〔注〕但自刻也。
  〔疏〕克己勤儉,故不怨怒於物也。
  又好學而博,不異,
  〔注〕既自以為是,則欲令萬物皆同乎己也。
  〔疏〕墨子又好學,博通墳典,己既勤儉,欲物同之也。
  不與先王同,毀古之禮樂。
  〔注〕先王則恣其羣異,然後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。
  〔疏〕禮則節文隆殺,樂則鍾鼓羽毛,嫌其侈麗奢華,所以毀棄不用。
  黃帝有《咸池》,堯有《大章》,舜有《大韶》,禹有《大夏》,湯有《大濩》,文王有辟雍之樂,武王周公作《武》。
  〔疏〕已上是五帝三王樂名也。
  古之喪禮,貴賤有儀,上下有等,天子棺槨七重,諸侯五重,大夫三重,士再重。
  〔疏〕自天王已下,至于士庶,皆有儀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