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。
  乃刳龜,七十二鑽而無遺筴。
  〔疏〕筭計前後,鑽之凡經七十二,筭計吉凶,曾不失中。
  仲尼曰:神龜能見夢於元君,而不能避余且之網;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,不能避刳腸之患。如是,則知有所困,神有所不及也。
  〔注〕神知之不足恃也如是,夫唯靜然居其所能而不營於外者為全。
  〔疏〕夫神智,不足恃也。是故至人之處世,忘形神智慮,與枯木同其不華#16,將死天#17均其寂魄,任物冥於造化,是以孔丘大聖,因而議之。
  雖有至知,萬人謀之。
  〔注〕不用其知而用眾謀。
  魚不畏網而畏鵜鶘。
  〔注〕網無情,故得魚。
  〔疏〕網無情而得魚,諭#18聖人無心,故天下歸之。
  去小知而大知明,
  〔注〕小知自私,大知任物。
  〔疏〕小知取捨於心,大知無分別。遣間奪之情,故無分別,則大知光明也。
  去善而自善矣。
  〔注〕去善則善無所慕,善無所慕,則善者不矯而自善也。
  〔疏〕遣矜尚之小心,合自然之大善,故前文云,離道以善,險德以行,又《老經》云,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  嬰兒生无石師而能言,與能言者處也。
  〔注〕汎然無習而自能者,非跂而學彼也。
  〔疏〕夫嬰兄之性,其不假師匠,年漸長大而自然能言者,非有心學之,與父母同處,率其本性,自然能言。是知世間萬物,非由運知,學而成之也。
  惠子謂莊子曰:子言無用。
  〔疏〕莊子,通人也。空有並照,其言宏博,不契俗心,是以惠施譏為無用。
  莊子曰: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。
  〔疏〕夫有用則同於天折,無用則全其崖,故知無用始可語其用。
  天地非不廣且大也,人之所用容足耳。然則側足而墊之致黃泉,人尚有用乎?惠子曰:无用。
  〔疏〕墊,掘也。夫六合之內,廣大無最於地,人之所用,不過容足,若使側足之外,掘至黃泉,人則戰慄不得行動。是知有用之物,假無用成功。
  莊子曰:然則元用之為用也亦明矣。
  〔注〕聖應其內,當事而發;已言其外,以暢事情。情暢則事通,外明則內用,相須之理然也。
  〔疏〕直置容足,不可得行,必侯餘地,方能運用腳足,無用之理分明,故取《老子》云,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
  莊子曰:人有能遊,且得不遊乎?人而不能遊,且得遊乎?
  〔注〕性之所能,不得不為也;性所不能,不得強為;故聖人唯莫之制,則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。
  〔疏〕夫人禀性不同,所用各異,自有聞言如影響,自有智昏菽麥。故性之能者,不得不由性;之無者,不可強涉;各守其分,則物皆不喪。
  夫流遁之志,决絕之行,噫,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。
  〔注〕非至厚則#19莫能任其志行而信其殊能也。
  〔疏〕流蕩逐物,逃遯不返,果决絕滅,因而不移,此之志行,極愚極鄙,豈是至妙真知深厚道德之所任用。莊子之意,謂其如此。
  覆墜而不及#20,火馳而不顧,
  〔注〕人之所好,不避是非,死生以之。
  〔疏〕愚迷之類,執志慤然,雖復家被覆沒,身遭顛墜,亦不知恢反,馳逐物情,急如煙火,而不知回顧,流遯次絕,遂至於斯耳。
  雖相與為君臣,時也,易世而无以相賤。
  〔注〕所以為大#21齊同。
  〔疏〕夫時所賢者為君,才不應世者為臣,如舜禹應時相代為君臣也。故世遭革易,不可以為臣為君而相賤輕。流遯之徒,不知此事。
  故曰#22至人不留行焉。
  〔注〕唯所遇而因之,故能與化俱。
  〔疏〕夫世有興廢,隨而行之,是故達人曾無留滯。
  夫尊古而卑今,學者之流也。
  〔注〕古無所尊,今無所卑,而學者尊古而卑今,失其原矣。
  〔疏〕夫步驟殊時,澆淳異世,古今情事,變也不同,而乃貴古賤今,深乖遠鑒,適滋為學小見,豈曰清通。
  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,夫孰能不波,
  〔注〕隨時因物,乃平泯也。
  〔疏〕狶韋,三皇已前帝號也。以玄古之風御於今代,澆淳既章,誰能不波蕩而不失其性乎。斯由尊古卑今之弊也。
  唯至人乃#23能遊於世而不僻,
  〔注〕當時應務,所在為正#24。
  順人而不失己。
  〔注〕本無我,我何失焉。
  彼教不學,
  〔注〕教因彼性,故非學也。
  承意不彼。
  〔注〕彼意自然,故承而用之,則夫萬物各全其我。
  〔疏〕獨有至德之人,順時而化彼,非學心而本性具足,不由學致也。承意不彼者,禀承教意以導性,而真道素圓,不彼教也。
  目徹為明,耳徹為聰,鼻徹為顫,口徹為甘,心徹為知,知徹為德。
  〔疏〕徹,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