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〕性各有所安也。
  〔疏〕莊子保高尚之遐志,貴山海之逸心,類澤雉之養生,同泥龜之曳尾,是以令使命之速往,庶全我之無為也。
  惠子相梁,莊子往見之。
  〔疏〕姓惠,名施,宋人,為梁惠王之相。惠施博識贍聞,辮名析理,既是莊生之友,故往訪之。
  或謂惠子曰:莊子來,欲代子相。
  〔疏〕梁國之人,或有來者,知莊生才高德大,王叉禮之。國相之位,恐有爭奪,故謂惠子,欲代之言也。
  於是惠子恐,搜於國中三日三夜。
  〔注〕揚兵整旅。
  〔疏〕惠施聞國人之言,將為實錄,心靈恐怖,慮有咕危,故揚兵整旅,三日三夜,搜索國中,尋訪莊子。
  莊子往見之,曰:南方有烏,其名鶴鶴,子知之乎?夫鶴鶴,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練實不食,非醴泉不飲。於是鷓得腐鼠,鵪鷂過之,仰而視之曰嚇。
  〔疏〕鵝鎢,鸞鳳之屬,亦言鳳子也。練實,竹實也。醴泉,泉甘味如醴也。嚇,怒而拒物聲也。惠施恐莊生奪己,故整旅揚兵,莊子因往見之,為其設譬。夫鳳是南方之烏,來儀應瑞之物,非梧桐不止,非淇海不停,非竹實不食,非醴泉不飲。几猥之鳶,遇得臭鼠,自美其味,仰嚇鳳凰。譬惠施滯溺榮華,心責國相,豈知莊子清高,無情爭奪。
 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?
  〔注〕言物嗜好不同,願各有極。
  〔疏〕鷗以腐鼠為美,仰嚇鴻鎢;惠以國相為榮,猜疑莊子。總合前譬也。
 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。
  〔疏〕濠是水名,在淮南鍾離郡,今見有莊子墓,亦有莊惠遨遊之所。石絕水為梁,亦言是濠水之橋梁,莊惠清談在其上也。
  莊子曰:鯈魚出遊從容,是魚樂也。
  〔疏〕絛魚,白絛也。從容,放逸之貌也。夫魚遊於水,烏棲於陸,各率其性,物皆逍遙。而莊子善達物情所以,故知魚樂。
  惠子曰: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
  〔疏〕惠施不體物性,妄起質疑,莊子非魚,焉知魚樂?
  莊子曰: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
  〔注〕欲以起明相非而不可以相知之義耳。子非我,尚可以知我之非魚,則我非魚,亦可以知魚之樂也。
  〔疏〕若以我非魚,不得知魚,子既非我,何得知我?若子非我,尚得知我,我雖非魚,何妨知魚?反而質之,令其無難也。
  惠子曰: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魚也,子之不知魚之樂,全矣。
  〔注〕舍其本言而給辯以難也。
  〔疏〕惠非莊子,故不知莊子。莊鈴非魚,何得知魚之樂?不樂不知之義,於此無虧,拾其本宗,給辮以難。
  莊子曰:請循其本。
  〔疏〕循,猶尋也。惠施給辮,有言無理,棄初逐末,失其論宗。請尋其源,自當無難。循本之義,列在下文。
  子#47曰汝安知魚樂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
  〔注〕尋惠子之本言云:非魚則無綠相知耳。今子非我也,而云汝安知魚樂者,是知我之非魚也。苟知我之非魚,則几相知者,果可以此知彼,不待是魚然後知魚也。故循子安知之云,已知吾之所知矣。而方復問我,我正知之於濠上耳,豈待入水哉。夫物之所生而安者,天地不能易其處,陰陽不能回其業;故以陸生之所安,知水生之所樂,未足稱妙耳。
  〔疏〕子曰者,莊生卻稱惠之辭也。惠子云子非魚安知魚樂者,足明惠子非莊子,而知莊子之不知魚也。且子既非我而知我,知我而問我,亦何妨我非魚而知魚,知魚而歎魚?夫物性不同,水陸殊致,而達其理者體其情,是以濠上彷徨,知魚之適樂;鑒照群品,豈入水哉。故寄莊惠之二賢,以標議論之大體也。
 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九竟
  #1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涯』均作『崖』,下同。
  #2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蛙』作『痲』,意同。
  #3四庫本、浙往書局本『墟』均作『虛』。
  #4王孝魚依正文改『海』作『河』。
  #5趙本無『於』字。
  #6依四庫本、浙江書局本『在』下當補『於』字。
  #7浙江書局本、世德堂本『快」作『怏』。
  #8原作『穴』,依正文改作『空』。
  #9《闕誤》引江南古藏本『連』作『運』。
  #10浙江書局門毫』作『豪』,下同。
  #11郭慶藩引文『極』作『舉』。
  #12『降』疑『別」之誤,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當改。
  #13王孝魚依下句『生』上補『其」字。
  #14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便』下有『耳』字。
  #15『中」字依下正文『期於有形』句改作『形』。
  #16王孝魚依上句『不』上補『所』字。
  #17原作『微』,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『粗』。
  #18《闕誤》引張君房本『人』下有『之塗也』三字。
  #19趙本無『而』字『也』字。
  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