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稱離也。
  險德以行,
  〔注〕行者,違性而行之,故行立而德不夷。
  〔疏〕險,危阻也。不能率性任真,晦其蹤逵,乃矯情立行以取聲名,完由外行聲名浮偽,故令內德危險,何清夷之有哉。
  然後去性而從於心。
  〔注〕以心自役,則性去也。
  〔疏〕離虛通之道,拾淳和之德,然後去自然之性,從分別之心。
  心與心識,
  〔注〕彼我之心,競為先識,無復任性也。
  〔疏〕彼我之心,更相謀慮,是非臧否,競為前識者也。
  知而不足以定天下,
  〔注〕忘知任性,斯乃定也。
  〔疏〕夫心攀綠於有境,知分別於無崖,六合為之姻塵,八荒為之騰沸,四時所以愆序,三光所以彗孛。斯乃禍亂之源,何足以定天下也。
  然後附之以文,益之以博。文滅質,博溺心,
  〔注〕文博者,心質之飾也。
  〔疏〕前既#9使心運知,不足以定天下,故後依附文書以匡時,代增博學而濟世,不知質是文之本,文華則隱滅於素質;博是心之末,博學則沒溺於心靈。唯當絕學而去文,方會無為之美也。
  然後民始惑亂,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。
  [注〕初,謂性命之本。
  〔疏〕文華既滅於素質,博學又溺於心靈、於是民始成蠢亂#10矣,欲反其恬澹之情性,復其自然之初本,其可得乎。噫,心知文博之過。
  由是觀之,世喪道矣,道喪世矣。世與道交相喪也,
  〔注〕夫道以不貴,故能存世。然世存則貴之,貴之,道斯喪矣。道不能使世不貴,而世亦不能不貴於道,故交相喪也。
  〔疏〕喪,廢也。由是事述而觀察之,故知時世澆浮,廢棄無為之道,亦由無為之道,廢變淳和之世。是知世之與道交相喪之也。
  道之人何由興乎世,世亦何由興乎道哉。
  〔注〕若不貴,乃交相興也。
  〔疏〕故懷道聖人,高蹈塵俗,未肯興弘以馭世,而澆偽之世,亦何能興感於聖道也。
  道無以興乎世,世無以興乎道,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,其德隱矣。
  〔注〕今所以不隱,由其有情以興也。何由而興?由無貴也。
  〔疏〕澆季之時,不能用道,無為之道,不復行世。假使體道聖人,降述塵俗,混同莘小,無人知者,韜藏聖德,莫能見用,雖居朝市,何異山林矣。
  隱,故不自隱。
  〔注〕若夫自隱而用物,則道世交相興矣,何隱之有哉。
  〔疏〕時逢昏亂,故聖道不行,豈是韜光自隱其德耶。
  古之所謂隱士者,非伏其身而弗見也,非閉其言而不出也,非藏其知而一不發也,時命大謬也。
  〔注〕莫知反一以息述而逐進以求一,愈得述,愈失一,斯大謬矣。雖復起身以明之,開言以出之,顯知以發之,何由而交興哉。祇所以交喪也。
  〔疏〕謬,偽妄也。非伏匿其身而不見,雖見而不亂莘;非閉其言而不出,雖出而不件物;非藏其智而不發,雖發而不炫耀,但時逢謬妄,命遇逵這,故隨世污隆,全身遠害。
  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,
  〔注〕此澹漠之時也。
  則反一無邇;
  〔注〕反任物性而物性自一,故無連。
  〔疏〕時逢有道,命屬清夷,則播德弘化,大行天下。既而人人反一,物物歸根,彼我冥符,故無朕述。
  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,
  〔注〕此不能澹漠之時也。
  則深根寧極而待;
  〔注〕雖有事之世,而聖人未始不澹漠也,故深根寧極而待其自為耳,斯道之所以不喪也。
  〔疏〕時遭無道,命值荒淫,德化不行,則大窮天下。既而深固自然之本,保寧至極之性,安排而隨變化,處常而待終年,窮通豈有休戚於其閒哉。
  此存身之道也。
  〔注〕未有身存而世不興者也。
  〔疏〕在窮塞而常樂,處危險而安寧,任時世之行藏,可謂存身之道也。
  古之行#11身者,不以辯飾知,
  〔注〕任其真知而已。
  〔疏〕古人輕辮重訥,賤言貴行,是以古之行其身者,鈴不用浮華之言辮,飾分別之小智也。
  不以知窮天下,
  〔注〕此澹泊之情也。
  〔疏〕窮者,困累之謂也。不縱知毒害以困苦蒼生也。
  不以知窮德,
  〔注〕守其自得而已。
  〔疏〕知止其分,不以無涯而累其自得。
  危然處其所而及其性已,又何為.哉。
  〔注〕危然,獨正之貌。
  〔疏〕危,猶獨也。言獨居亂世之中,處危而所在安樂,動不傷寂,怛反自然之性,率性而動,復何為之哉?言其無為也。
  道固不小行,
  〔注〕遊於坦塗。
  〔疏〕大道廣蕩,無不制圍,小成隱道,固不小行矣。
  德固不小識。
  〔注〕塊然大通。
  〔疏〕上德之人,智周萬物,豈留意是非而為識鑒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