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疏〕循,順也。內去心知,外忘事故,如混沌之無為,順自然之妙理也。
  故無天災,
  〔注〕災生於違天。
  〔疏〕合天,故無災也。
  無物累,
  〔注〕累生於逆物。
  〔疏〕順物,故無累也。
  無人非,
  〔注〕與人同者,眾叉是焉。
  〔疏〕同人,故無非也。
  無鬼責。
  〔注〕同於自得,故無責。
  其生若浮,其死若休。
  〔注〕汎然無所惜也。
  〔疏〕夫聖人動靜無心,死生一貫,故其生也似浮嫗之暫起,變化俄然;其死也若疲勞休息,曾無係戀也。
  不思慮,
  〔注〕付之天理。
  〔疏〕心若死灰,絕於綠念。
  不豫謀,
  〔注〕理至而應。
  〔疏〕譬懸鏡高堂,物來斯照,終不,預前謀度而待機務者也。
  光矣而不耀,
  〔注〕用天下之自光,非五。耀也。
  〔疏〕智照之光,明逾日月,而韜光晦邇,故不炫耀於物也。
  信矣而不期。
  〔注〕用天下之自信,非五。期也。
  〔疏〕逼機赴感,如影隨形,信若四時,鈴無差武,機來方應,不預期也。
  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。
  〔疏〕契真,故凝寂而不夢,累盡,故常適而無憂也。
  其神純粹,
  〔注〕一無所欲。
  〔疏〕純粹者,不雜也。一既無夢無憂,契真合道,故其心神純粹而無問雜也。
  其魂不罷。
  〔注〕有欲乃疲。
  〔疏〕恬快無為,心神閑逸,故其精魂應用,終不疲勞。
  虛無恬淡,乃合天德。
  〔注〕乃與天地合其#8恬恢之德也。
  〔疏〕歎此虛無,與天地合其德。
  故曰,悲樂者,德之邪;
  〔疏〕違心則悲,順意則#9樂,不達違從,是德之邪妄。
  喜怒者,道之過;
  〔疏〕稱心則喜,乖情則怒,喜怒不忘,是道之罪過。
  好惡者,德之失。
  〔疏〕無好為好,無惡為惡,此之妄心,是德之愆答也。
  故心不憂樂,德之至也;
  〔注〕至姨常適,故情無所果。
  〔疏〕不喜不怒,無憂無樂,恬恬虛夷,至德之人也。
  一而不變,靜之至也;
  〔注〕靜而一者不可變也。
  〔疏〕抱真一之玄道,混囂塵而不變,自非至靜,孰能如斯。
  無所於件,虛之至也;
  〔注〕其心豁然確盡,乃無纖介之違。
  〔疏〕件,逆也。大順韋生,無所乖逆,自非虛豁之極,其孰能然也。
  不與物交,淡之至也;
  〔注〕物自來耳,至淡者無交物之情。
  〔疏〕守分清高,不交於物,無所須待,恬快之至也。
  無所於逆,粹之至也。
  〔注〕若雜乎濁欲,則有所不順。
  〔疏〕智照精明,至純無雜,故能混同萬物,大順蒼生,至#10諾件之與逆,厥理不殊,顯虛粹兩義,故再言耳。
  故曰,形勞而不休則弊,精用而不已則勞,勞則竭。
  〔注〕物皆有當,不可失也。
  〔疏〕夫形體精神,稟之有限,而役用無涯,鈴之死地。故分外勞形,不知休息,則困弊斯生。精神逐物而不知止,鈴當勞損,損則精熙枯竭矣。
  水之性,不雜則清,莫動則平;鬱閉而不流,亦不能清;天德之象也。
  〔注〕象天德者,無心而階會也。
  〔疏〕象者,法效也。言水性清平,善鑒於物。若混而雜之,鬱#11而閉塞之,則乖於常性,既不能溴猜流注,亦不能鑒照於物也。唯當不動不閉,則清而且平,洞照無私,為物準的者,天德之象也。以況聖人心虛峽潔,鑒照無私,法象自然,與玄天合德,故《老經》云上善若水也。
  故曰,純粹而不雜,
  〔注〕無非至當之事也。
  〔疏〕雖復和光同塵,而精神凝湛。此覆釋前其神純粹也。
  靜一而不變,
  〔注〕常在當上住。
  〔疏〕縱使千變萬化,而心怛靜一。此重釋一而不變。
  淡而無為,
  〔注〕與會俱而已矣。
  〔疏〕假令混俗揚波,而無妨虛淡,與物交接,亦不廢無為。此釋前恬淡之至也。
  動而以天行,
  〔注〕若夫逐欲而動,人行也。
  〔疏〕感物而動,應而無心,同於大道之運行,無心而生萬物。
  此養神之道也。
  〔疏〕總結以前天行等法,是治身之衛,養神之道也。
  夫有干越之劍者,柙而藏之,不敢#12用也,寶之至也。
  〔注〕況敢輕用其神乎。
  〔疏〕干,漢名也。越,山名也。干漢越山,但出良劍也戶又云:干,吳也。言吳越二國,並出名劍,因以為名也。夫有此干越之寶劍,柙中而藏舉之,自非敵國大事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