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降,二氣調和,故施生萬物,和氣流布,三光照燭,此謂至樂,無聲之聲。
  墊蟲始作,吾驚之以雷霆;
  〔注〕因其自作而用其所以動。
  〔疏〕仲春之月,墊蟲始啟,自然之理,驚之雷霆,所謂動靜順時,因物或作,至樂具合斯道也。
  其卒無尾,其始無首;
  〔注〕運轉無極。
  〔疏〕尋求自然之理,無始無終;討論至樂之聲,無首無尾。故《老經》云,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
  一死一生,一憤一起,所常無窮,
  〔注〕以變化為常,則所常者無窮也。
  〔疏〕憤,仆也。夫盛衰生死,虛盈起復,變化之道,理之常數。若以變化為常,則所謂常者無窮也。
  而一不可待。汝故懼也。
  〔注〕初聞無窮之變,不能待之以一,
  故懼然悚聽也。
  〔疏〕至一之理,絕視絕聽,不可待之以聲色,故初聞懼然也。
  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,燭之以日月之明;
  〔注〕所謂用天之道。
  〔疏〕言至樂之聲,將陰陽合其序;所通生物,與日月齊其明。此第二奏也。
  其聲能短能長,能柔能剛;變化齊一,不主故常;
  〔注〕齊一於變化,故不主故常。
  〔疏〕順韋生之脩短,任萬物之柔剛,齊變化之一理,豈守故而執常。
  在谷滿谷,在阬滿阬;
  〔注〕至樂之道,無不周也。
  〔疏〕至樂之道,無所不褊,乃阬乃谷,悉皆盈滿。皆無也。所謂道無不在,所在皆無也。
  塗卻守神,
  〔 注〕 塞其兌也。
  〔疏〕塗,塞也。那,孔也。閑心知之孔那,守凝寂之精神。郭注云,塞其兌也。
  以物為量,
  〔注〕大制不割。
  〔疏〕量,音亮。大小脩□短,隨物器量,終不制割而從己也。
  其聲揮綽,
  〔注〕所謂闡諧。
  〔疏〕揮,動也。綽,寬也。同雷霆之震動,其聲寬也。
  其名高明。
  〔注〕名當其實,則高明也。
  〔疏〕高如上天,明如日月,聲既廣大,名亦高明。
  是故鬼神守其幽,
  〔注〕不離其所。
  〔疏〕人物居其顯明,鬼神守其幽昧,各得其所而不相撓。故《老經》云,以道利天下,其鬼不神也。
  日月星辰行其紀。
  〔注〕不失其度。
  〔疏〕三光朗耀,依分而行,綱紀上玄,叉無差武也。
  吾止之於有窮,
  〔注〕常在極上住#11也。
  〔疏〕止,住也。窮,極也。雖復千變萬化,而常居玄極,不離妙本,動而常寂也。
  流之於無止。
  〔注〕隨變而往也。
  〔疏〕流,動也。應感無方,隨時適變,未嘗執守,故寂而動也。
  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,望之而不能見也,逐之而不能及也;
  〔注〕故閣然恣使化去。
  〔疏〕夫至樂者,真道也。欲明道非心識,故謀慮而不能知;道非聲色,故瞻望而不能見;道非形質,故追逐而不能逮也。
  儻然立於四虛之道,
  〔注〕弘敞無偏之謂。
  〔疏〕儻然,無心貌也。四虛,謂四方空,大道也。言聖人無心,與至樂同體,立志弘敞,接物無偏,包容萬有,與虛空而合德。
  倚於槁梧而昤。
  〔注〕無所復為也。
  〔疏〕弘敞虛容,忘知絕慮,故形同槁木,心若死灰,逍遙無為,且吟且詠也。
  目知窮乎所欲見,力屈乎所欲逐,吾既不及已矣。
  〔注〕言物之知力各有所齊限。
  〔疏〕夫目知所見,蓋有涯限,所以稱窮;力所#12馳逐,亦有分齊,所以稱屈。至樂非心色等法,不可以根窮,故吾知盡其不及,故止而不逐也。心既有限,故知愛無名。引覆前子欲慮之等文也。
  形充空虛,乃至委蛇。汝委蛇,故息。
  〔注〕夫形充空虛,無身也,無身,故能委蛇。委蛇任性,而悚懼之情怠也。
  〔疏〕夫形充空,則與虛空而等量;委蛇任性,故順萬境而無心;所謂廖體出聰,離形去智者也。只為委蛇任性,故悚懼之情怠息。此解第二聞樂也。
  吾又奏之以無息之聲。
  〔注〕意既怠矣,乃復無怠,此其至也。
  〔疏〕再聞至樂,任性逶迤,悚懼之心,於焉怠息。雖復賢於初聞,猶自不及後聞,故奏無怠之聲。斯則以無遣怠,故郭注云,怠既怠矣,乃復無怠,此其至者也。此是第三奏也。
  調之以自然之命,
  〔注〕命之所有者,非為也,皆自然耳。
  〔疏〕調,和也。凡百蒼生,皆以自然為其性命。所以奏此咸池之樂者,方砍調造化之心靈,和自然之性命也已。
  故若混逐叢生,
  〔注〕混然無係,隨後而生。
  〔疏〕混,同。生,出。同風物之動吹,隨叢林之出聲也。
  林樂而無形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