鴈行避影,形容其側身之貌。履行,一步躡一步也,履行遂進,形容其躡足漸行漸進之貌。崖然,有崖異之狀。衝然,有突視之狀。闞然,口呿之狀。義然,堅固之狀。馬性欲馳,雖繫止而自有奔突之意,即坐馳之意也。形容得最好。動而持舉,動之間有矜持之貌也。發也機,即所謂其發若機括,其司是非之謂也。察而審者,好用明察而又精審略不藏蓄也。知巧而睹於秦,自恃其智,巧而驕泰之意見於外也。凡此十事皆不誠所致,故曰凡以為不信。不信,不誠實也。若見實理則無此病矣。邊境之間,若有此等人,必指之以為賊。謂其機心太重,不.循乎自然處世,能招禍也。
  夫子曰:夫道於大不終,於小不遺,故萬物備。廣廣乎其無不容也,淵乎其不可測也。形德仁義,神之末也。非至人孰能定之。
  夫子,老子也。大而無極曰大不終,細而無餘曰小不遺,即語大莫能載,語小莫能破也。萬物不能外此道,故曰萬物備。廣廣乎,大也。淵乎,深也。形而為德為仁為義,皆其妙用之餘也。形,形見也,神,妙用也。定,審定也。非至人孰能定其本末也。
  夫至人有世,不亦大乎,而不足以為之累。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,審乎無假而不與利遷,極物之真能守其本,故外天地,遺萬物而神未嘗有所困也。通乎道,合乎德,退仁義,賓禮樂,至人之心有所定矣。
  有世,有天下也。雖有天下之太而不足累其心。棅,權也。雖奮而執天下之棅,此心亦不與之偕往,言心不動也。不為利遷,言不計利害也。究極萬物真實之理,故能守其本然之靜。外天地,遺萬物,不動於外也。其心不動,神又何所困乎。通,同也。道德,自然也。退仁義,以仁義為後而非其所先也。賓禮樂,所主者情性而禮樂為賓也。定,靜也。此至人之心所以靜定也。
  世之所貴道者,書也。書不過語,語有貴也。語之所貴者,意也。意有所隨,意之所隨者,不可以言傳也。而世因貴言傳書,世雖貴之哉,猶不足貴也。為其貴非其貴也。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,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。悲夫世人,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。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,則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,而世豈識之哉。
  書能載道,世所以貴之,然貴在道而不在書也。以道為言,故其言可貴,然所貴者意而不在言。隨,嚮也。意之所向,言不得而傳,則言之與書皆不足貴矣。以此為貴皆不足貴,故曰為其貴非其貴也。名,名言也。形色則可見,名聲則可聞,道豈有形色名聲哉。以不可見不可聞之道而世人欲以見聞得其實,可悲也哉。情,實也。果,斷也。見聞斷然不足以得之,故知道者必不言,而有言者必非知道者也。今世之人其識見豈及此,所以可悲也。
  桓公讀書於堂上,輪扁斲輪於堂下。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:敢問公之所讀者,何言邪。公曰:聖人之言也。曰:聖人在乎。公曰:已死矣。曰:然則君之所讀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。桓公曰:寡人讀書,輪人安得議乎。有說則可,無說則死。輪扁曰:臣也以臣之事觀之。斲輪徐則甘而不固,疾則苦而不入,不徐不疾,得之於手而應於心,口不能言,有數存焉。於其間,臣不能以喻臣之子,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,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。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,死矣。然則君之所讀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。
  此段只前段之意,謂道不可以言傳而設喻,如此極為精妙。甘,滑也。苦,澀也。徐,寬也。疾,緊也。寬則甘滑易入而不堅,緊則澀而難入,要得不寬不緊,自有分數存乎其間,但是說不出。雖父之於子,亦不可傳。書載古人之言耳,其人不存,則其不可傳者何從得之。糟粕之餔,豈知酒味哉。道而可獻人,莫不以獻諸其君,道而可傳人,莫不以傳於其子,亦此意也。大凡著書所載所言,必非一事。此書翻來覆去只說一箇自然之理,而撰出許多說話,愈出愈奇,別無第二題目。若如此看,愈見莊子不可及處,讀佛書者亦然。
 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十五竟
 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十六
  鬳齋林希逸
  外篇天運
  天其運乎,地其處乎,日月其爭於所乎。孰主張是,孰維綱是,孰居無事推而行是。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。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。雲者為雨乎,雨者為雲乎。孰隆施是,孰居無事,淫樂而勸是。風起北方,一西一東,有上彷徨。孰噓吸是,孰居無事而披拂是。
  此數行句句精絕,五箇乎字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天行一日一周,天之自運乎。地有四維上下,豈一定而處乎。日往月來卻喚作爭,其所言如人相追奪也,此三字誰下得。主張維綱但是著力之意。機緘不得已,運轉不能自止,言亦不由他也。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,所以為雲為雨,但不知雲為雨乎,雨為雲乎。如此設問,豈不奇特。隆施,隆起也,施,止也。與張弛同言,或作或止,孰為之也。淫樂,淫放也,樂,戲劇也。勸,助也。言何人為放意戲樂之事而助成此雲雨也。四方皆有風,此言起北方者,順天形而言之。天倚於北,則風自北來。或西或東,或上或下。彷徨,往來之貌,言上不言下,文法也。披拂,搖蕩也。
  敢問何故。巫咸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