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據槁梧而瞑。天選子之形,子以堅白嗚。
  此段乃莊子與惠子問辯之言。有人之形以下,乃莊子尋常有此語,惠子因而問之也。羣於人者,言與人同類也。是非不得於身者,言無入而不自得,超出於是非之外。獨成其天,與天為徒也。言人能外於是非,無入不自得,則與天為徒,而所造者大矣。天與之形者,有物也。道與之貌者,物必有則也。吾所謂無情,言人不以好惡之情而內傷其身者,有益則有損,常因自然則無所益亦無所損矣。言有餘不足皆為病。益生者,有餘之病也,好惡出於自然而無所著,則無所損益矣。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,是以益生為資生,非莊子之意也。莊子與惠子為至密之友,惠子博學而好辯,故莊子以外神勞精譏之。外神者,神用於外也。猶言神不守合是也。槁梧,枯木以為几也。瞑,倦也。堅白,辯之名也。選,授也。言天授子之形,而子乃自苦如此。何也,只一嗚字,韓文公就此抽出成一篇序。如許其妙,莊子安得不為作者。
 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七竟
  #1安可:原作『真人』,據明本改。
  #2始:原作『殆』,據明本改。
  #3於:原作『乎』,據明本改。
 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八
  鬳齋林希逸
  內篇大宗師上
  大宗師者,道也。猶言聖法天,天#1法道,道法自然也。
  知天之所為,知人之所為者,至矣。知天之所為者,天而生也。知人之所為者,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,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,是知之盛也。雖然有患,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。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,所謂 人之非天乎。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。
  人之生也,凡事皆出於天,故曰天所為。然身處世間,人事有當盡者,故曰人所為。人事盡而天理見,是以其智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也。不役役以傷生,故曰終其天年。既知天又知人,故曰知之盛也。此數語甚正。雖然有患而下此一轉尤妙。知有所待而後當知在我所待者在外,或無所求而自得,或必有求而後得,皆不可得而定,當者,定也。亦可否之當也。事既定而後見其當與不當此#2一字,下得最工。若以為出於天,又必求而後得;若以為出於人,又有求而不得者,比所謂詎知天之非人,人之非天也。譬如壽天不貳,莫非命也,而又曰,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,便見天所為與人所為不定處。莊子看世事最精,此等處當子細玩味。必有真人而後有真知,此言有道者也。
  何謂真人。古之真人,木逆寡,不雄成,不謨士。若然者,過而弗悔,當而不自得也。若然者,登高不慄,入水不濡,入火不熱。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。
  寡,不足也。不逆,順也。當不足之時即聽順之,功雖成亦不以為誇。雄,誇也。士與事同,古字通用。如東山詩曰:勿士行枚也。謨,謀也。無心而為之,故曰不謨事。過而弗悔,過,失也,猶今曰蹉過也。當而不自得,當,諦當也,猶今曰恰好也。事成也自得,自多也。凡事或失或成,皆委之自然,不以失為悔,不以成為喜也。登高不慄,入水不濡,入火不熱,即無入而不自得也。知之能登假於道,言其所見深造於道也。兩若然者,此是莊子筆勢,知與智同,假,至也。
  古之真人,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。真人之息以踵,眾人之息以喉。屈服者,其嗌言若哇。其耆欲深者,其天機淺。
  其寢不夢,神定也,所謂至人無夢是也。其覺無憂者,與接為構而不以心鬥也。其食不甘即無求飽之意,禪家所謂塞飢倉是也。其息深深,真人以踵,眾人以喉,道書修養之論其原在此。神定則其出入之息深深,皆自蹬而上至於口鼻,所以有數息之法。神無所養則其出入之息止於喉間而已,靜躁不同,體於身者見之。哇,吐也。嗌,咽也。內無真見,言語只在口頭,所以易屈服於人。此一句看參禪問話者,方見得莊子之言有味。如所謂蝦蟆禪,只跳得一跳,便是若哇之易屈服也。嗜慾者,人欲也,天機者,天理也。曰深淺者,即前輩所謂天理人欲隨分數消長也。此一段一句是一條貫,道書佛書皆原於此,足見此老自得處不可草草讀過,惜不見大慧張平叔與之論此。
  古之真人,不知悅生,不知惡死。其出不訢,其入不距,翛然而往,翛然而來而已矣。不忘其所始,不求其所終,受而喜之,忘而復之,是之謂不以心捐道,不以人助天,是之謂真人。
  此一段只說生死。出,生也;入,死也。翛然而往,翛然而來,不忘所始,不求所終,受而喜,忘而復,即是生死兩字。不距者,不逆也,翛然隨之之意也。不忘所始,不求所終,即所謂原始要終,故知死生之說也。或問趙州曰:和尚百歲後向那裹去?州云:火燒過後成一株茅葦。是不求其所終也。受,受其形也,得之於天,安得不喜。復,歸也,全而歸之無所係念,故曰忘而復之。不以心捐道,即心是道,心外無道也。不以人助天,壽夭有命,人力無所加也。此十字當子細讀之。不捐者,不斯須離之意。
  若然者,其心志,其容寂,其顙頯。凄然似秋,煖然似春,喜怒通四時,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。<